新勢態下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18:57: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勢態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探索新勢態下高校體育軟實力內涵

摘要:體育文化發展戰略是我國體育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文化被確認為一種軟實力后,各國就都把提高國家體育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體育文化軟實力作為人們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等研究法系統地分析了我國高校體育文化軟實力構成體系的要素,旨在構建和諧、健全的高校體育文化軟實力的內生力,增強高校體育文化軟實力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通過對我國體育文化發展戰略要素及其相關系的辨證分析,凸顯我國體育文化的多功能價值,對我國體育文化的發展具有的深遠意義。

關鍵詞:體育文化軟實力和諧社會普通高校發展戰略要素體育文化創新

“軟實力”其實質是一種精神實力,它與“硬實力(即物質實力)”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它們共同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和影響作用。所謂“軟實力”是相對于國內生產總值、國防力量等硬實力而言的。確切地說,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影響自身發展潛力和國際感召力的綜合因素而言的。體育是人類一項美好、純潔、積極和健康的活動,它所崇尚的重在參與、公平競爭、積極向上、增進友誼的精神和所追求的目標,體現了人類的共同愿望,因而古往今來,體育得到世界不同種類、不同國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的熱愛。

一、體育文化軟實力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意義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新階段,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體育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系列重要舉措推進體育文化體制改革,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體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國家體育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體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體育文化軟實力有利于聚合民族精神

查看全文

分析新勢態下中國石油企業海外合作戰略

摘要:“走出去”成為我國石油企業踐行科學發展觀、保證國內能源安全和滿足社會石油需求的必然選擇。金融危機給我國石油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機遇,本文通過研究金融危機帶來的變化和影響,提出我國石油企業在“走出去”戰略上要適時調整目標市場選擇和“走出去”形式選擇,同時要采取多樣化的項目發展戰術、不拘一格的項目組織策略,政府加大保障支持力度,共同促進我國石油企業開展海外油氣合作。

關鍵詞:金融危機石油企業走出去戰略選擇

2008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及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國內石油儲量、產量遠遠滿足不了石油消費量的快速增長,石油進口量和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石油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我國石油企業只有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有效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石油的需求,以石油的可持續發展支撐能源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石油供求現狀嚴峻

(一)我國石油儲量有限,穩產、增產難度較大

國土資源部2008年5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僅有212億噸。論文百事通在剩余探明可采儲量中,低滲或特低滲、重油、稠油和埋藏深度大于3500米的石油儲量占50%以上,勘探開發難度極大。近幾年來,我國東部主力油田已經進入高含水、高采出、高采油速度的開發中后期,穩產壓力大。2000-2007年,我國原油產量保持在1.6-1.9億噸之間,未來增幅有限。

查看全文

探討新勢態下農村土地使用的重要意義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形勢下農村土地使用的重要意義,指出了當前農村土地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管理使用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土地使用;合理使用

前言

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之源、發展之本,農民獲得穩定的土地權利是實現其他權利的重要基礎。妥善解決好農村土地問題直接關系到構建和諧農村以及農村的改革發展穩定。

為此,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土地使用中的問題就有了重要的意義。

一、充分認識農村土地合理使用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老子

對于終極問題的探究無法依據現成的概念框架,但又不可能完全憑空而行,因而必須“緣”于某種微妙的技藝(“幾”、“藝”、“術”),以便讓思想非現成地發生出來和被維持住。數學對于古希臘人、瑜伽對于古印度人都作為這種幾微而起作用。與它們不同,中國古代思想、特別是先秦思想中似乎沒有特別突出的、為人普遍尊崇的思想技藝或藝術。“易”在漢代之后起過相當大的作用,但在先秦時似乎也只是眾多技藝中的一種。而且,對卦象解釋的任意性相當大,“象數”如何切真地激發和保持本源的“義理”或“道”從來就是一個挑戰。孔子、老莊似乎很少受到易的直接影響,老子“大象無形”的講法甚至可能就是不滿意那種拘于易象的做法的表示。實際上,中國古人看出,各種切身的生存技藝都可能揭示出和維系住道。而且,有真見地者也都看出,離開了這切身技藝的運作,人的思想就會陷入華而不實、“與影競走”的空疏境地。

中國古代的源頭思想的蛻變也與此相關。這就是說,當開創者(比如孔子、老子)的思想與它“緣”出的技藝,比如六藝、歷史、治國、勞作、靜坐、養生、用兵、等等,一旦分離,其中的“要妙”就蔽而難見了。后人對它的理解極易淪為一種概念上的思辨和任意構建。本書之所以要在分析老子之先討論韓非子與孫武子,就是因為從某個角度講來,后兩者的勢論更直接地與某種技藝(統馭臣民、用兵)相連,在一個偏狹但緊張發生的局面中揭示出道的終極構成性。而這一見地在后人解釋《老子》時幾乎再也見不到了。所以,這種時間上的逆推,即從韓非到孫武,再及老子,意味著緣構道境由狹窄的統馭之術舒張到對抗之術,再擴大至宇宙人生境地的“還原”。

一、終極處境中的構成之道

韓非子探討一種能構成臣民的生存、并因而令其無所逃避和蛻變的勢態;孫子則力求領會在軍爭對抗中仍然能立于不敗之地的勢態。定則、條件之所以不敷用,原道的終極性之所以不可避免,就是因為這是一個總有可能被愚弄、被篡改、被重新做成的局面。“天命靡常”對于古人不僅意味著天不可被現成規范,更顯示出天的無所不在,并因此而要求一種更本源的領會方式和對待方式。《老子》的道只有置入這樣一個比軍爭還要根本和廣闊的對抗形勢或“靡常”境地才能被激活為一個純構成的本源。道論中的所有那些“惚恍”和“難言之隱”都出自這樣一個形勢的造就,甚至逼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個比笛卡爾的懷疑所假設的局面還要深徹的靡常形勢下“立于不敗之地”、“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形;謀攻)達到長生久視、長治久安的境界。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40)“反”首先是對根本的無常局面的認識,其次提示出適應于這種局面的對策。“反”意味著絕不可依靠任何現成者,而總是在它們的反面和反復中看出道的動向。[1]這種對于線性的思維來講處處都是陷阱的狀態卻不是完全無望的,其中確有一個讓大道通流的境域。“弱”、“柔”、“虛”、“靜”、“沖”、等等,是老子用來表示道的一組“無形大象”。它們透露出的“妙”義是:在一切具體法則的終結處,并沒有更高級的存在者和法則,而只能是一種“柔弱”到再無一絲一毫現成性可循的純勢態。有一分“堅強”或“形”、“質”,就有一分可被“反”對的把柄和實處。而且,這再不被擺弄的終絕處,也不是干癟的空無,因為那樣的空無仍是一種觀念上可把捉的現成者;而只能是將一切現成性“反”過來的發生的構成態。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老》16)真正的虛極和篤靜必是一種壁立千仞的終極情境,其中一切都失去了現成存在性。一切形而上的理和形而下的器都禁不住這虛靜的大化。這一點是老子與后來解釋老子者及講形而上下者的最關鍵的區別。對于老莊,這虛極處離形而上者(理)絕不比離形而下者更近。正因為達到了真正切身的“虛極”,才會“萬物并作”。因此,老莊一方面摒棄可被現成化和相對化者,另一方面運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來投射出、引發出至道的意境。象“沖”、“虛”、“谷”、“水”、“嬰孩”、“風”、“山木”、“解牛之刃”、等等,都是一些“在世界之中”的、在稱手使用中顯現的活象,比易的卦象更能引發道境。“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老》21)與后人按某種現成路數的闡發方式很不相同。這種“風格”的不同正顯示出思想的透徹程度的不同。達到終極情境的思想必有原發的“信言”(《老》81)氣象。可惜的是,戰國以后,這種蔥蘢樸茂的氣象就只在文學、書畫、工藝作品中見得到了。

查看全文

音樂節奏動律研究論文

一、音樂形成過程中的動律概念

顧名思義,音樂形成之中本身的運動規律稱為“動律”(亦稱“律動”)。事物原理告訴我們,音樂組織成分分別為音高、音色、音強和音長。然而,就音樂形成過程包含的動律而言,實質上應概括為兩個方面。其中以音高成分為要的動律關系稱“旋法”,而以節拍關系為要的動律意義才是通指的“節奏動律”。雖然,二者之間的律動關系相輔相成并輝映成章;但是,音樂原則上的動律概念,主指還是針對在音樂中起主體作用的節奏因素。因此,對節奏動律的研究,實質上就是對節奏形成本身成分的研究。

綜上可見:音樂中的動律性質,顯然是音樂形成過程內在不可缺乏的關系條件。它如大自然一年四季的規律一樣牢固,亦如生命本身的脈搏規范頻率一樣支撐著時間源。但是,這樣一個不被重視的大前提,往往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認識,尤其對部分創作的人而言。相反,只有天才素質的作曲家才能宏觀地把握其合理尺寸,并充分展示以圍繞節奏動律合理性作條件的各種分支變化之音樂思想。

二、節奏動律與音樂形成的關系實質

假如說音樂的靈魂是旋律、旋律的靈魂是節奏,那么,節奏的靈魂就是動律。

事實上,在任何真正的音樂中,節奏動律的現實意義往往不止附注在旋律的靈魂上。音樂要發展,節奏勢態包含其中,它也是同等于音高勢態形成“旋法”的同等條件。當拍子、節拍形成相對節奏勢態時,動律性便隨其顯現。所以,音樂中節奏動律的準確性與合理性,也就和人類正常感知靈敏度幾乎同呼吸和共命運了。

查看全文

著名攝影作品傳播管理論文

[摘要]

把作品的創作過程與作品的傳播效果聯系起來,尤其對作品問世后的命運進行研究,可以進一步認識到思想莢感和情感升華是作品產生影響力的根本。本文試以歷經60年而不衰的影作《勝利之吻》為藍本,說明新聞攝影審美的三種形態即現場勢態、審美情態、象征意態是作品產生影響力的根本。

[關鍵詞]

新聞攝影;審美;形態

《國際新聞界》雜志①刊登了一幅圖片《瞬間的力量》(同名《勝利之吻》),配文介紹:這幅作品攝于1945年8月14日,它深刻地反映了人類向往和平、痛恨戰爭的主題,感染了每一位讀者,產生了經久不衰的魅力。此前,《環球時報》②在《“世紀之吻”從何來?》的文章中曾披露:“一位名叫吉姆·雷諾爾斯的75歲老人公開承認照片中的男性公民就是自己。照片并非攝于當年8月,而是5月,也就是戰勝德國納粹的日子。”3個月后公布于世,造成了時代背景的錯位。拍攝這幅照片的攝影師名叫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Eisentaedt)③。這是他根據《生活》雜志老板的授意,從創意、構圖,直至被吻護士小姐身體的姿態,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而作者艾森施泰特卻說:日本宣布投降那天,我在時代廣場上看見一個士兵沿著大街奔跑,一路上擁抱任何一位成年女性,當他抱住一位白衣護士時,我一口氣拍了4張他與護士接吻的鏡頭。美國《生活》雜志1945年8月第一次發表這幅作品時的文字說明是這樣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吻”。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戰④“結束”是在8月,而不是5月,這也是鐵的歷史事實。

從以上有關材料來看,《勝利之吻》在真實性與實效性方面是存在爭議的⑤。但有意味的是:這幅作品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了,它仍然在各類雜志的評選中居20世紀最具影響的攝影作品之首。幾年前,國外報刊發起尋找該作“畫中人”的信息,竟應招了好幾位“畫中人”,護士太太讓問“吻后說了啥”,終于辨出“無言”是真人。直到今天,作品仍在高頻率放映,眾多讀者認為:即使作品與新聞事實不符,也難以忘懷其畫面及其感人魅力。這正好應合了艾森施泰特生前的話:“人們告訴我,當我走進天堂后,他們會記住這張照片,也就是說也記住了我”。⑥

查看全文

金融集聚區發展路徑研究

摘要:自2018年吉林省政府出臺《吉林省金融集聚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吉林省在金融集聚區建設上有了長足發展,但目前仍面臨著金融集聚區發展相對滯后、供給不足、結構非均衡等問題。文章以此為出發點,對吉林省金融集聚區發展現狀與勢態、金融集聚區與區域經濟增長耦合發展、金融集聚區影響因素展開一系列理論與實證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致力于探索出一條具有吉林省特色的金融集聚區發展路徑。

關鍵詞:吉林省;金融集聚;耦合發展;“金融+產業”

1吉林省金融集聚區發展現狀與勢態

1.1產業層面

文章采用區位熵衡量吉林省金融產業的集聚程度。區位熵是一個地區特定行業的產值在該地區總產值中所占的權重,與全國該行業產值在全國總產值中所占權重的比率。m區域金融集聚區位熵FAm的計算公式為:FAm=Q'm/QmQ'/Q,其中:Q'm為m區域金融產業總產值,Qm為m區域的地區生產總值,Q'為全國金融產業總產值,Q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經過歸一化處理后計算可得表1。從表1可知,近年吉林省整體金融集聚區位熵均低于全國水平,但隨著吉林省持續強化金融集聚建設,吉林省及下轄各地市的金融集聚區位熵逐步增長,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明顯減小,部分地市的金融集聚區建設已初具規模,整體發展趨勢向好。

1.2技術規劃層面

查看全文

科技創新景氣指數研究

1科技創新景氣指數構建理論

科技創新景氣循環我們稱之為科技創新波動,是指區域及其科技管理部門在組織引導科技創新部門完成其科技創新活動的過程中,從創新研發、創新產品生產、創新產品銷售及產業化各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規模和數量的不斷上升和下降的循環往復運動。這種循環波動,不僅表現在反映微觀部門的各種科技創新變量的運動過程中,而且也表現在反映國家總體行為的各種科技創新變量的運行過程中。

2深圳南山科技創新景氣指數構建方法

2.1指標選取與數據處理

2.1.1指標篩選

在深圳市南山區統計局的支持下,本文收集了與科技創新活動相關的季度指標53個,季度數據1378個,覆蓋年份從2007年1季度到2013年2季度共26個季度,涵蓋了南山區高新技術、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光電一體等幾大產業。根據數據的缺失情況,以及指標的重要性和波動性,配合科技創新的過程、結構維度進行指標的篩選。

查看全文

探討焊接技術在船舶修造中的應用

摘要:對于船舶工業發展來說,船舶焊接技術至關重要,自20世紀至今,我國船舶制造業便已經在船舶修造中重點關注焊接技術,在此船舶修造焊接技術也獲得了普遍的關注與應用。近年來,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我國船舶制造業也逐漸面向國際化,而船舶焊接技術則成為船舶制造業發展中質量、成本等各個方面的一個影響因素,基于此,需要重點針對焊接技術展開研究,通過更加先進且可靠的船舶焊接技術來促進船舶制造業的發展。本文主要針對船舶修造中的焊接技術進行分析,并提出焊接技術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焊接技術;船舶修造;焊接工藝

0引言

焊接是一種工業生產的基本技術手段,但對于船舶修造領域來說,焊接技術則是一種直接影響船舶制造質量與產量的重要技術。在船舶修造過程中,焊接所占用的總耗時比率達到40%左右,而焊接工藝的質量也成為判斷船舶生產質量的評斷指標之一,而焊接工藝的效率也決定船舶修造的周期與成本,可見焊接技術對于船舶修造而言比傳統工業生產更為重要。船舶修造對于工藝水平具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結構強度上,必需確保焊接焊縫的質量,確保結構能夠抵御外部壓力的影響。因此需要在船舶修造過程中進一步提高焊接技術水平,對焊接工藝進行嚴格把控,確保焊接質量也是保障船舶修造質量的途徑之一。

1船舶修造中的焊接技術概述

船舶制造業具有多年的發展歷史,自20世紀初便開始重點研究船舶修造焊接技術,1920年英國某船廠首次利用焊接技術來修造遠洋船舶,這也是船舶制造業邁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節點。在此之后,焊接技術在船舶制造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逐漸替代傳統的鉚接技術。自20世紀40年代起,焊接技術也表現出迅猛的發展勢態,氣體保護焊接以及埋弧焊等技術也獲得了研發與推廣。至50年代,船舶制造領域已經廣泛應用氣電立焊等焊接技術,進一步提高船舶焊接技術水平,也讓焊接技術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自20世紀90年代,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接技術以及高效焊接技術也相繼問世,而焊接技術的發展也逐漸趨于自動化。對于船舶修造來說,焊接工藝所占的工程量達到總量的30%~40%,而焊接工藝所需的成本也占總量的最高50%。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在船舶制造領域也取得了一定地位,制造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同時焊接質量評價也成為主要的參考指標,船舶焊接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船舶制造的質量,而其對于船舶整體結構的穩定性、船舶制造經濟效益等都具有重大影響。我國船舶制造領域的發展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質量、更強的性能、更為完善的體系為基本理念,使得國內的焊接技術發展勢態十分良好[1]。

查看全文

汽車鋼板彈簧專利技術綜述

概述

在汽車的設計開發中,需要攻克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汽車運動時的減振效果,而汽車座椅、輪胎和懸架是汽車產生振動時的主要振動部位,其中,假設輪胎、座椅相關參數不發生變化時,則主要由懸架的減振性能決定汽車穩定性能的指標。鋼板彈簧是懸架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件之一,目前,國內大多數的重型卡車的懸架系統中均具有鋼板彈簧。因此,提升鋼板彈簧品質可以進一步改善汽車安全性,提高汽車性能有著很大的影響。鋼板彈簧(Leafspring)是由許多具有等寬等厚,但長度不同的彈簧片構成,其作用是用懸掛的形式把車架與車橋連接在一起,起到了承受載荷沖擊、減振、保持車輛行駛的平穩性和對不同路況的適應性的效果。

技術發展狀況分析

數據源與技術分析本文選擇中國專利文摘數據庫(CNABS)和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數據庫(DWPI)作為數據采集源,通過對檢索所獲得的該領域下的專利申請進行統計和研究,對彈簧鋼板剛度及截面形式涉及的技術方案分析可得:對于鋼板彈簧的剛度,包括定剛度和變剛度,而定剛度鋼板彈簧包括多片等行業曲線linkindustryappraisement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9.24.003可替代度影響力真實度截面式和少片變截面式,變剛度鋼板彈簧包括主副簧復合式、漸變剛度式、少片漸變剛度式。經過檢索式檢索與人工篩選,確定涉及汽車鋼板彈簧結構改進的來自30多個國家或地區申請人的全球專利申請共計2271項,通過對申請量勢態變化趨勢的分析,可以初步掌握由對汽車鋼板彈簧結構改進發展與趨勢變化,由此對其未來發展方向形成一定判斷。如圖1所示,中國及世界范圍內的汽車鋼板彈簧申請量都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從世界范圍來看,汽車鋼板彈簧的專利申請始于1902年,并在之后的二三十年中有一研發小高潮,之后由于技術的限制及鋼板彈簧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直至1960年均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自新型的少片變截面鋼板彈簧的發明,專利申請又重新恢復蓬勃,申請量開始逐漸增長,于2016年達到巔峰,而這其中不乏中國專利數量急劇增長的作用。中國對于汽車鋼板彈簧的研究起步比較晚,第一件汽車鋼板彈簧的專利始于1987年,之后的申請量與世界范圍內的增長基本保持一致。對全球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申請人進行統計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申請人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國、韓國、美國的汽車公司和汽車零配件公司。申請的地域分布申請的地域分布可以反映出企業的產品市場中心特征和對市場的重視程度。對汽車鋼板彈簧專利申請的所在國家和地區產權組織分布進行統計,得到圖3的數據。從圖3中可以看出,申請量較大的國家的分別是中國、日本、美國、德國、英國、法國、韓國這幾個國家占了申請總數的94%,其與國家的申請總量加起來只有6%,數量與前面幾個國家相比甚微。這幾個個國家是汽車產業生產和研發的大國,也是最汽車進出口的大國,因此在汽車鋼板彈簧領域上的研究相對比較多。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相關專利申請占了全球的23%,這不僅表明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對各國企業的重要性,同時也與中國今年來實施的知識產權戰略、鼓勵發明創新的戰略思想相吻合,此外這一情況的產生還由于中國申請的實用新型較多,占了申請總量的很大比例有關。申請人信息分析對國內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申請人進行統計如圖4所示。其中經過對山東理工大學和王炳超申請人專利申請的追蹤,發現其應當與山東恒日懸架彈簧有限公司具有合作關系,其對各類鋼板彈簧的細節設計,如主副簧間隙設計、剛度設計,應力計算方法等,進行了一系列的專利申請,在獲得專利授權后將專利權轉讓于山東恒日懸架彈簧有限公司。進一步可以看出,國內關于汽車鋼板彈簧的專利申請主要出自企業實際生產的需求。對全球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申請人進行統計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申請人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國、韓國、美國的汽車公司和汽車零配件公司。專利技術發展演進自汽車及汽車懸架的產生對汽車鋼板彈簧的研究就已經開始,通過對汽車鋼板彈簧領域的專利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該領域的專利技術演進路線。下面結合圖6對專利技術的演進路線,進行逐步分解。汽車鋼板彈簧的申請主要集中在鋼板彈簧的結構改進。為適應路面的崎嶇度,確保汽車的舒適性,以及避免彈簧過軟導致的懸架系統較大地上下擺動、增加控制難度,首先被研制出的是既起到緩沖和減振的作用,又起到支撐和導向作用的多片等截面式鋼板彈簧,其通常為倒梯形形狀,通過U型螺栓固定在車橋上,主片簧兩端的卷耳鉸接在車架上,這樣使得鋼板彈簧在車橋與車身之間起到了承載載荷的作用。現今承載量較大的載貨汽車、軌道機車、大客車以及拖拉機上還有采用的。由汽車理論可知,為保持車身固有頻率不變,鋼板彈簧的特性應該按指數函數變化,這在定剛度彈簧中難以實現,因此,當汽車載貨后懸架承重變化較大時,為了保持懸架的頻率不變或變化較小,因此發明出一種主副簧復合式鋼板彈簧,如公開號為GB230000A的主副簧復合式鋼板彈簧在1924年7月30日被申請。而為了改善主、副簧復合式鋼板彈簧體積相對較大、布置較為復雜及重量較重的缺點,發明出了漸變剛度鋼板彈簧,其特性曲線變為非線性,如公開號為FR752305A的漸變剛度式鋼板彈簧在1933年3月13日被申請。由于主副簧復合式鋼板彈簧與漸變剛度式鋼板彈簧的主要特點是變剛度,因此,對于剛度可調方向進行了研究,典型的如1952年10月9日申請的公開號為FR1064232A的專利,其通過調節主副簧之間的距離對鋼板彈簧的剛度進行調節,依維柯汽車公司在2004年12月9日申請了一種通過制動器來調節剛度的鋼板彈簧結構。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以及對鋼板彈簧的研究加深,為了消除多片鋼板彈簧的簧片間摩擦大的缺陷,在載重量較小的汽車上,出現了少片變截面鋼板彈簧。其與多片簧相比少片變截面鋼板彈簧生產成本較低,一般可節省30%~50%鋼材,且可以節約油耗。少片變截面鋼板彈簧的各片長度基本相同,但其厚度沿長度方向按照一定規律變化,片中應力基本均勻,與等強度梁相似。基于上述的幾種鋼板彈簧的形式,少片漸變剛度式鋼板彈簧也被研發出來,典型的如1967年9月8日福特汽車申請的專利US3491994A為一種具有主副簧的,少片漸變剛度式鋼板彈簧。1980年前后申請人對其截面形狀及簧片形狀的變化進行了一些研究,知名公司如通用汽車于1977年10月18日申請了一種S型簧片的鋼板彈簧。隨著少片變截面式鋼板彈簧的進一步發展,現代汽車于1996年12月27日申請了一種中間凸起形狀的鋼板彈簧。中國公司自80年代起對鋼板彈簧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關于簧片截面和形狀特征的典型專利如2009年7月15日青島帥潮實業有限公司提出了一種反弧形的鋼板彈簧。

本文從汽車鋼板彈簧技術發展脈絡出發,介紹了該領域各技術的相互關系,梳理了不同汽車鋼板彈簧的發展情況,并對相關推進技術和重點申請人進行了分析,對該領域下的基本發展勢態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作者:仵凡 袁媛 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四川中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