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煙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1 03:55: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油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城區餐飲業油煙污染治理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辦事處,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凈化市民生活居住環境,治理餐飲業油煙污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有關規定,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對我市城區餐飲業油煙污染問題進行專項治理,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治理范圍

城區范圍所有餐飲服務單位(包括賓館酒店、餐廳餐館、燒烤店以及單位食堂)均列入治理范圍。按照“先大后小,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優先治理重點餐飲單位和重點區域的餐飲單位,其中重點餐飲單位是指有2個基準灶頭或有5桌及以上接待能力的,以及油煙排放污染嚴重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餐飲單位。

二、治理目標

凡列入治理范圍的餐飲服務單位,應在規定期限內安裝國家環保總局認可的油煙凈化裝置,確保油煙排放達到國家《餐飲服務油煙排放標準》(GB18483-2001),噪聲穩定達到相應的功能區標準。

查看全文

城區餐飲油煙噪聲污染專治方案

為深入開展“三城聯創”工作,解決居民集中反映的餐飲油煙、噪聲污染問題,特制訂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解決餐飲油煙、噪聲污染為重點,以餐飲單位為治理責任主體,規范試點,全面整治。明確分工,強化責任,部門聯動,綜合執法,嚴治重管,狠抓落實;加強宣傳,鼓勵公眾監督;積極探索加強餐飲油煙、噪聲管理的長效機制,為市民創造一個優美、整潔、安靜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二、治理范圍及標準

城區的主次干道、居民區內的酒店、餐館、食品加工業等單位(以下稱餐飲單位)。遏制餐飲油煙、噪聲污染勢頭,建立餐飲油煙、噪聲污染的長效管理機制,達到如下標準:1、餐飲單位法定證照齊全,無店外經營和非法占道經營行為;2、餐飲單位安裝使用優質合格的油煙凈化設施,并正常運轉,油煙排氣筒的高度和位置不影響周圍居民居住環境,其設備噪聲不超標,油煙排放達到相應的排放標準,不擾民;3、廚房配備足夠的照明、通風、排煙裝置,污水達標排放。

三、實施步驟

查看全文

餐飲油煙污染控制及管理機制研究

摘要:文章從法規標準制定和管理機制創新方面,梳理了國家及上海市關于餐飲油煙污染控制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對上海市餐飲油煙在線監控、第三方治理模式以及餐飲集聚區的統一監管等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完善法規規范和管理機制、建立統一監管平臺以及推進社會化治理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餐飲油煙;污染控制;管理機制;第三方治理;社會化治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多元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消費結構升級。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導致了外出就餐的頻率增大,城市餐飲服務業迅猛發展,已成為中國消費新動能[1]。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共發放餐飲服務經營許可證93695張。其中,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餐飲企業分別為159、3532、15769、58925和15310家[2]。從數據中可明顯看出,上海市餐飲業以中、小、微型企業為主。城市餐飲業規模的迅速膨脹帶來的是日趨嚴重的餐飲油煙污染問題。餐飲源的污染物排放包括大量氣、液、固態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醛、酮、烴、脂肪酸、醇、芳香化合物、脂類和雜環化合物等,同時其在空氣中會凝結成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空氣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3−4]。上海市餐飲業量大、面廣,中心城區的餐飲企業密度高、集中度高[3]。餐飲油煙污染排放與居民的關系緊密度高,一直以來是居民投訴的焦點,據統計,2018年上海市油煙信訪投訴占大氣污染問題投訴的比例達36%,且在中心城區尤為嚴重。餐飲擾民問題按輕重程度分類依次為噪聲、油煙和氣味,其中,被投訴企業多為小、微型企業,主要投訴類型為中餐,尤其是川、湘菜系。上海市很早就開始關注餐飲油煙污染對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在技術支撐、標準規范和管理機制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主要從法規標準和管理機制方面對上海市餐飲油煙污染控制措施進行分析和思考,梳理上海市餐飲油煙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思路,為其他地區餐飲油煙治理及上海市下一步油煙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1法規標準

目前,我國餐飲油煙污染控制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已日趨完善。國家層面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對餐飲服務業的選址設置、油煙凈化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并設置相應的罰則;《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5]、《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范:HJ554—2010》[6]和《飲食業油煙凈化設備技術要求及檢測技術規范(試行):HJ/T62—2001》[7]等標準規范的實施為落實餐飲油煙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據和技術支撐。全國眾多省市相繼出臺了關于餐飲油煙污染物排放的地方標準,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從增加控制指標、收嚴排放限值、加強運行管理要求及優化監測效率等方面對油煙污染控制提供有力支撐。北京市于2018年出臺了《餐飲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11/1488—2018》[8],在國標的基礎上增加了顆粒物和非甲烷總烴2個指標,并且將油煙的排放限值收嚴至國標的50%;深圳市《飲食業油煙排放控制規范:SZDB/Z254—2017》[9]將油煙的排放限值收嚴至國標的50%的同時還增加了非甲烷總烴和臭氣的排放限值要求,并且提出采用粒子集合光散射法作為油煙現場和在線監測的等效測試方法和大型餐飲企業應安裝在線監測裝置的要求;河南省《餐飲業油煙污染物排放標準:DB41/1604—2018》[10]增加了非甲烷總烴的排放限值以及無組織排放的臭氣濃度(異味)限值要求,同時對于大型餐飲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油煙去除效率≥95%以及安裝自動監控裝置。上海市自2004年起了一系列關于餐飲油煙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國家及上海市現行餐飲油煙污染管理政策的匯總見表1。2004年1月上海市施行《上海市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為飲食服務業環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之后,為配套執行《辦法》中的相關要求,2004年9月出臺了《飲食業環境保護設計規程(DGJ08-110-2004)》[11],細化了飲食服務企業項目選址、環保設施配備等方面的要求;2014年10月,《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進一步明確要求飲食服務企業除安裝和使用油煙凈化設施外,還應安裝異味處理設施及在線監控設施。2015年5月1日上海市《餐飲業油煙排放標準:DB31/844—2014》[12]正式實施,相比國標《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GB18483—2001》[5],上海市的油煙排放濃度指標收嚴一倍,新建企業的油煙凈化器去除效率收嚴至90%及以上,并增加了對環境敏感目標造成影響時臭氣濃度的排放指標;此外,地標中還增加了現場油煙污染排放控制監管的要求,并對餐飲油煙凈化設施的安裝使用和運行維護以及保留相關臺賬備查也提出了相應要求。2017年9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將餐飲業納入備案制管理。2018年9月,《餐飲業油煙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試行)》,對《上海市餐飲業油煙排放標準:DB31/844—2014》[12]的各項要求予以細化規定,明確了油煙高效捕集及凈化技術要求、不同類型凈化設備的清洗保養頻次要求、清洗維保臺賬記錄要求等,提高了地標執行的可操作性。2019年2月,《上海市不納入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的項目類型(2019年版)》對部分不產生油煙異味的餐飲企業納入豁免環評的名錄中。

2管理機制

查看全文

居民廚房油煙污染治理方案

為深化貫實科學發展觀,推進老舊社區情況管治,營建潔凈整潔的生活情況,加速“兩型”社區建設,結合我區實踐狀況,2012年擬在局部街道試點開展居民廚房油煙污染(俗稱“油鼻涕”)整治,詳細方案如下。

一、整治工作要求

(一)整治內容。首要整治居民廚房油煙直接外排所發生的油煙污染。針對直接外排油煙的居民廚房,指導和鼓舞居民裝置具有油氣別離功能的家用油煙凈化機,基本消除油煙外排,防止對廚房外墻的污染。還,對廚房外墻原有的油煙污垢(油鼻涕)進行肅清粉刷,還居民一個潔凈整潔的情況。

(二)整治范圍。整治的重點范圍為街和常青花圃新區“油鼻涕”污染較重的老居民區。2012年方案對300戶居民廚房油煙污染進行試點整治。其中街(大路北四明路至五環大路之間23家餐飲油煙污染戶一并歸入整治范圍)、常青花圃新區各150戶。準則上選擇沿街外墻污染較重的居民樓或單位樓全體組織裝置油煙凈化機。

(三)整治目的。經過整治,指導居民廚房裝置家用油煙凈化機,基本杜絕油煙外排,消除油煙污染,廚房外墻的油煙污垢獲得肅清或粉刷,廚房外墻潔凈整潔,完成社區情況分明好轉。

(四)經費安排。采取“三個一點”的資金方法,即:縣政府扶持一點、企業讓一點、居民出一點,縣政府每臺津貼40%(最高津貼不超越1000元/臺),武漢創新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新環保公司)每臺按市場價讓利30%,其他局部由居民自付。居民可依據整治工作要要求本身狀況,選購創新環保公司生產的家用油煙凈化機系列中的產物。

查看全文

市區油煙污染管理方案

第一條為防治飲食行業油煙污染,保護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辦法》等法律法規及《國家環保總局關于加強飲食業油煙污染防治監督管理的通知》要求,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區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從事飲食業(包括賓館、飯店、招待所、酒樓、茶樓、戶外營業點、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食堂等經營和服務業務)排放的油煙污染防治和管理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城區飲食業油煙污染防治由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區環保部門)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區商務、工商、住建、衛生、城管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飲食業油煙污染實施管理。

第四條區環保部門和其他監督管理部門有權對飲食業經營單位和個體工商戶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者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部門有義務為被檢查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五條飲食業經營者應按規定在區環保部門辦理排污申

報登記手續,如實填寫申報登記表。

查看全文

飲食環境污染管理制度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對本市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的管理,保障公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范圍內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

第三條(管理部門)

**市環境保護局(以下簡稱市環保局)負責本市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并組織實施本辦法。

查看全文

環保局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對本市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的管理,保障公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范圍內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

第三條(管理部門)

*市環境保護局負責本市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并組織實施本辦法。

查看全文

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對本市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的管理,保障公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范圍內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

第三條(管理部門)

**市環境保護局(以下簡稱市環保局)負責本市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并組織實施本辦法。

查看全文

林業局長在木材運輸專項整治實施方案

為加強餐飲業環境管理,切實減輕我市城區煤油煙污染,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市城市煤油煙污染及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治理、長效管理”為指導方針,“點、線、面”集中整治整體推進為工作思路,按照政府統一領導,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機制,集中各方力量,從2009年6月開始至年底,集中一段時間,重點針對城區餐飲煤油煙擾民投訴嚴重的區域進行專項整治。在專項整治取得實效的基礎上,通過各相關部門嚴格審批把關和強化日常監管,使城區煤油煙污染擾民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城區煤油煙污染投訴明顯下降,實現市餐飲業的產業升級。

二、整治對象

區、區、區城區餐飲經營戶和單位食堂,分期分批進行整治,按區域分三批進行整治。

三、整治內容

查看全文

市政府飲食業煙塵污染整治方案

近年來,飲食行業煙塵及油煙污染已成為市民投訴、信訪的熱點和難點,也是影響我市空氣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為有效控制飲食業排污對大氣環境的污染,進一步改善我市市區空氣環境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國家環保總局《關于加強飲食業油煙污染防治監督管理的通知》、《河南省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辦法》、《*市城市飲食業煙塵油煙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辦法》,市政府決定對市區飲食行業煙塵和油煙污染進行集中整治。為確保集中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落實總書記“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空氣”的指示精神,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集中解決影響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環境質量的飲食業污染問題,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整治目標及工作任務

對市區建成區內所有飲食行業(包括賓館、飯店、酒樓、酒吧、咖啡屋、茶樓、戶外營業點、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招待所、食堂等經營和服務行業)煙塵及油煙進行整治,實現市區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全面達到國家規定的大氣環境質量目標。

具體工作任務為:1.戶內經營的飲食業,不得使用燃煤爐灶,限期改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或者其他清潔能源;戶外經營的飲食業分期分批進店經營;取締露天燒烤。2.戶內經營的飲食業必須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并保證正常運行,對所排放的油煙進行處理,確保外排油煙廢氣達到《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3.排放油煙的飲食業單位必須設置不影響周圍居民生活環境及市容的規范排煙道,禁止煙塵、油煙和異味無組織排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