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振興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18:41: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質量振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推進質量振興計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和《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質量振興的意見》,深入推進質量振興戰略,全面提高我轄區產品質量、工程質量、環境質量和服務質量總體水平,根據《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質量振興的意見》(政發號)和《質量振興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我街道實際,制定本工作計劃及實施步驟
工作計劃及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動員部署階段(年4月---年5月)。
1.街道及各社區成立組織領導機構,召開動員會議,明確工作總體目標和工作要求,并大力宣傳質量振興工作的重要意義和要求,為我街道開展質量興區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各社區轄區各相關單位要根據本方案,結合工作實際,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全面安排部署質量振興各項工作,按照街道《工作方案》分解落實工作任務,各部門、相關企業根據《工作方案》有效推進質量振興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工作計劃和總體工作目標,確保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年5月---年8月)。
質量振興實施辦法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質量振興的意見》,深入推進我縣質量振興戰略,全面提高我縣產品質量、工程質量、環境質量和服務質量總體水平,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貫徹實施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和《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質量振興的意見》為目標,按照政府督導、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緊緊圍繞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大力實施質量振興工作戰略,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目標
從2012年起,經過5年的努力,到2014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基本體現我縣經濟特色,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和企業的技術水平、質量管理水平基本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品牌產品;全縣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達到國內平均水平;支柱產業及重點產品(含工程項目)的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產品質量目標:到2012年,徹底消滅無標生產,主要工業產品100%按照國家標準或企業標準組織生產,市場上的商品抽查合格率達80%以上,企業生產的產品合格率達90%以上;培育隴南名牌1-2個,爭創名牌1個,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含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獲證率達100%;農業標準化全面實施,主要產業標準覆蓋率達60%以上,申報國家或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2至3個;獲農產品標志產品6個,其中有機食品1個、綠色食品2個、無公害農產品3個。到2014年,主要工業產品100%以上按照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組織生產,生產企業的產品抽查合格率達95%以上,市場上的產品抽查合格率達85%以上;培育名牌產品6個,其中名牌1個、隴南名牌5個;爭創省著名商標1件;質量體系認證企業達2家,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含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獲證率達100%;農業標準化工作進一步得以加強,主要產業標準覆蓋率達60%以上,重要農產品全部按國家標準組織生產;通過國家或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驗收的項目達2個;獲農產品標志產品11個,其中有機食品1個、綠色食品2個、無公害農產品5個,初步形成一批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骨干企業。
質量振興與社會和諧
主要觀點
●《質量振興綱要》頒布10年來,我國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高,沒有發生一些國家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曾出現過的嚴重質量問題,也沒有重復我國上世紀80年代初期經濟過熱導致質量下滑的現象,形成了質量提升與經濟發展相互推動的良好局面。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條主線做好質量振興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
●加快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提高質量整體水平,是提高我國企業和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的重要途徑。
今年是國務院頒布實施《質量振興綱要》10周年。10年來,在《質量振興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導下,伴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我國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高,沒有發生一些國家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曾出現過的嚴重質量問題,也沒有重復我國上世紀80年代初期經濟過熱導致質量下滑的現象,為和諧社會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了全面部署。做好質量振興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質量振興事業成果豐碩
質量振興活動意見
根據國務院、省政府關于推進質量振興等一系列會議和文件精神,現就在全市開展以名牌培育質量提升為主要內容的“質量振興”活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全面推進“質量振興”活動,努力實現五大目標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牽頭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行業協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并全面落實市、縣區兩級政府質量工作責任制和打假工作責任制。
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培育一批名牌產品群體。到2010年力爭擁有中國名牌10個,國家免檢產品50個,**名牌140個;市級以上名牌產品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中所占比重達到30%以上;培育1~2個產業集聚度高、特色明顯、有一定技術領先優勢的區域強勢品牌。
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區域性產品質量整治。列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目錄的生產企業做到持證生產;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的生產企業通過“3C”(中國強制認證)認證;全市95%以上食品生產企業通過“QS”(質量安全)認證;主導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質量指數穩定在95%以上,一般工業產品的合格率達到80%以上;特種設備萬臺事故率力爭控制在0.5起以下。
全面實施質量提升工程,加快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培育企業爭創“國家質量管理獎”,力爭培育2~3個企業爭創“**省質量管理獎”;98%以上企業的產品按標準組織生產,主導行業85%以上的產品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80%以上規模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推進質量振興目標責任考評制度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提升我縣整體質量水平,促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質量振興的意見》(政發〔〕94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推進質量振興工作方案的通知》(政辦發〔2012〕172號)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考核目的
以提高行政執行力和行政效能為重點,按照目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到位、逐級考核的要求,堅持權責明晰、注重績效和實事求是、統籌兼顧、綜合評價的原則,建立健全推進質量振興工作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切實強化政府、部門和企業的質量責任,進一步提高質量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確保我縣推進質量振興工作各項目標順利實現。
二、考核對象
(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縣政府相關部門及省駐宕有關單位:縣發展改革局、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財政局、環保局、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農牧局、林業局、商務局、衛生局、工商局、質監局、安監局、統計局、旅游局、食品藥品監管局。
推動質量振興工作方案
為貫徹城政辦號文件精神,推動我街道質量振興工作深入開展,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質量意識,促進本轄區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現根據區質量振興工作要求,制定本街道質量振興工作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行學發展觀,推進質量振興工作,根據區質量振興工作文件精神,圍繞本街道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廣泛動員和組織開展質量振興工作,全面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堅持以質取勝,提升本街道產品質量,提高質量水平,促進本街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針對我街道地處東部經濟帶,經商人員多、外來人員多、人員流動量大的實際,通過專項整治行動,有效解決一批突出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建設食品放心社區,有效遏制各類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營造安全、健康、放心的消費環境。通過開展質量振興活動,使本街道工業產品質量、特種設備安全、食品安全質量、農產品質量、環境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管理規范有序,并符合相關行業管理技術要求,全面提升質量意識,杜絕有社會影響的事故發生,以質量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二、主要任務
1、成立機構,認真部署。
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對策
摘要: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舉措,鄉村振興能夠倒逼農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構建“統分結合、功能引致、雙層聯動”的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動態反饋系統,可以明確二者的具體聯動關系。但受制于資源稟賦、要素配置等因素,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在產業融合、結構調整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適應的情況,農業的多種功能還未充分發揮。為此,需要加快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與產業興旺有效聯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與生活富裕內在聯動;挖掘生態保護功能,實現與生態宜居高效聯動;助推文化融合發展,實現與鄉風文明有機聯動;強化政策支持力度,實現與鄉村治理有效耦合聯動。
關鍵詞: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聯動;鄉村產業;多功能性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且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發展最不平衡的是城鄉,發展最不充分的是鄉村。為此,黨的報告明確提出了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的鄉村振興戰略。同時,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是推動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和實現鄉村繁榮發展的必經之路。①因而,全面厘清并解決好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協調互動問題,是引導廣大鄉村實現全面振興的重要舉措,對改變“城市—工業”“農村—農業”的傳統分工格局,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意義重大。②
一、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聯動的重要性
高質量發展是生產要素投入少、成本低、效益好的發展,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理應遵循這一要求,全方位優化整合農業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多種資源,并達到農業供需的有效對接③,以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聯動。1.加速產業興旺的不竭動力。“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的關鍵,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發展全局的根本問題,是農民擴大就業和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是鄉村全面振興的財力保障和經濟基礎。④農業作為鄉村產業發展中的基礎產業,能夠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原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對鄉村非農產業的發展起著不言而喻的促進作用,并與產業興旺直接相關。此外,農業的多功能性在鄉村產業演進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鄉村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到現在,在一定程度上是多功能農業對傳統農業的某種替代。因此,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滿足鄉村產業的多功能性,實現鄉村產業多功能性的價值最大化,以此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實現鄉村產業的興旺。2.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關鍵一環。農業高質量發展意指農業實現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國際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的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農業可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農業品牌價值,延長產業鏈,增值價值鏈,提高農業的整體競爭力,有力改變工農產品“剪刀差”的競爭格局。農業高質量發展同樣強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綜合效益的提升,并為居民提供綠色、標準、健康的農副產品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因此,發展高質量現代農業不僅可以滿足城鄉居民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增加從業者的收入,還可以改善地區生態環境,并有效解決現階段地區資源分布不均勻、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倒逼鄉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道路,統籌兼顧,進一步推動人與自然、農村與城市的交互融合,并與鄉村振興聯動推進,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3.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從社會矛盾的發展變化來看,高質量發展能夠滿足人們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夠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農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充分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與鄉村振興聯動推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寬農民收入來源渠道,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及社會貧富差距,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并且,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鄉村振興戰略涵蓋鄉村發展、鄉村文明建設和鄉村現代化建設等,是要讓鄉村共享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福祉的全方位、多層次振興。⑤因此,鄉村振興能夠實現廣大鄉村地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協同發展,進而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本積累、更先進的技術支撐、更健全的人才隊伍等,有力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聯動的機理分析
縣委質量振興指導意見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質量振興的意見》和《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質量振興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為提升我縣整體質量水平,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一產調結構、二產打基礎、三產抓提升”發展戰略,提高發展質量,促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整體水平。強化標準化、計量等質量技術基礎工作,鼓勵引導企業自主創新,不斷提升主導產品、優勢產品、重點產品質量檔次。增強全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經濟效益和綜合實力。構建政府引導、部門協作、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強化質量管理,夯實工作基礎。
二、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總體目標。到2015年,全縣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水平有明顯提升。
1.產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產品質量可比性跟蹤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關系健康安全的產品全部納入生產許可或國家強制性認證,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重點產品、主導和優勢產品質量達到省內領先水平,出口產品全部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建立健全大中型企業先進質量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力爭1戶企業獲得省政府質量獎。開發1-3個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或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并形成規模生產能力。爭創2-3個省名牌產品,1-3件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明顯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質量振興事業和組織開展“質量月”宣傳活動領導講話
今年九月是第25個全國質量月,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聯合倡導和組織的“2005年全國質量月”活動正式拉開了帷幕。現在,就我市質量振興事業和組織開展“質量月”宣傳活動講幾點看法:
一、開展“質量月”活動的重要意義
質量月活動的實踐證明,每年集中一段時間、確定一個主題,圍繞實現國民經濟發展目標,動員和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質量月活動,對提高全民質量意識,推動質量振興事業,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知道,一個城市知名品牌的占有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名牌產品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的名牌,有時人們往往是通過一個知名品牌認識和了解了一個城市,如名揚海內外的“海爾”系列產品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近年來,我市通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大力開展產業結構調整活動,開展“質量興市”、“質量興企”活動,我市質量效益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2004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8.16億元,財政收入達到6.15億元。2005年前半年已完成財政收入5.2億元。我市通過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優化投資環境,引進了天脊集團和中化集團“4060”大化肥項目,晉豐煤化“3652”化肥項目,年產120萬噸的機焦項目。投資興建了興高焦化100萬噸項目、三甲煉焦120萬噸項目等4個煤炭加工轉化項目,全市已形成了能源、鑄造、煤化工“三足鼎立”的產業格局,以食品加工、服裝、化工等為主導的民營經濟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農業經濟方面,生豬養殖呈現出群體養殖、規模養殖的格局,蔬菜大棚種植加工業蓬勃發展,形成區域化產業化發展的良好勢頭。高平市產業結構調整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質量興市”、“質量振興”在促進地方經濟建設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廈普賽爾黃梨汁、紅萍牌男女西裝等4種產品分別獲得了省級標志性名牌和省級名牌產品的稱號,廈普賽爾黃梨汁產品正在申報國家級名牌產品,9家企業已經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生豬規模養殖業正在申報國家生豬養殖示范區項目。我市的質量效益型經濟已經步入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
在質量興市、企業質量管理方面,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我市經濟發展速度相比,還存在的一定的差距。優不勝、劣不汰的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市經濟的發展。我市是以煤炭生鐵為主導產業的縣,初級產品多,深加工和精細加工產品少;部分企業的質量意識還有待于提高;目前我市的名牌產品占有率較低,特別是還沒有打破國家級名牌產品的零的記錄。面對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我市的質量事業進一步加強,對我市的名優企業和名牌產品還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總之,積極有效地開展“質量月”宣傳活動對于提高全面質量意識,推動我市質量效益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扎實做好“2005年質量月”各項工作
為做好2005年質量月宣傳工作,市里成立了質量月宣傳活動領導小組,加強了活動的組織領導工作。市委宣傳部、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發展計劃局等5個單位聯合發文,對質量月活動做出了具體的安排。2005年質量月活動的主題是:奉獻優質產品,構建和諧社會。我市將組織開展2005年質量月集中宣傳咨詢服務日活動,市質監局將設立現場咨詢服務臺,假冒偽劣產品鑒別臺,現場接受投訴,開展免費檢測等活動;在質量月的第三周,市質監局將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以“食品安全”為主題的“食品質量安全周”宣傳咨詢活動,組織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開展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活動,組織商場(超市)開展優質食品大聯展,開展對中秋節月餅市場進行監督檢查。市質監局還將以食品、農資、建材、特種設備為重點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將組織全市企業開展“合理化建設”、“qc小組質量攻關”等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活動的開展,真正使質量意識深入人心。
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思考
為進一步深入做好蘭州新區當前“三農”工作、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效帶動農戶脫貧增收、加快推進新區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蘭州新區廣大“三農”工作者要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充分認識學習貫徹關于“三農”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政治意義,按照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市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及蘭州新區《關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搶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歷史機遇,引領和帶動蘭州新區現代農業命運共同體在準確領會深刻內涵、堅決把牢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將蘭州新區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藍圖設計與蘭州新區“三農”工作的具體實際有機結合,以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政治定力、改革魄力與攻堅能力鑄牢蘭州新區“三農”實力,確保蘭州新區鄉村振興及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各項工作科學有序落實落地。
一、發展具有新區特色的絲路寒旱農業,全面協調部署“大數據農業”產業
以農業大數據指導西北地區涉農企業合理規劃、合理布局,不做區域同質化產品種植,理性規避農產品供給滯銷風險;以農業基礎數據采集調研結果為依據,以蘭州新區及周邊縣區“農業小數據庫”為基礎,建立服務新區輻射西北的集種植指導、天氣預報、數控監測、信息、線上線下交易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農業信息產業化及農產品銷售分撥中心;以算法思維和建模思維為抓手,系統采集、篩選并聚合蘭州新區周邊及西北地區省、市、縣各類“農業小數據庫”資源,最終形成立足西北、面向全國的西北地區農資及農產品研產供銷大數據平臺;充分利用中川機場絲綢之路經濟帶立體交通樞紐和蘭州新區“一帶一路”鉆石級節點優勢,無縫對接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等大宗國際貿易信息服務平臺,聯手打造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全球農資和農產品大數據供需信息港;建立高標準設施農業示范推廣基地,以“農業大數據”和農產品需求側信息指導涉農企業與合作社產業規劃及布局;涉農企業與合作社以高質量、標準化、有機態農產品生產加工要求為行業標準和操作規程,帶頭規范和優化生產加工單元,指導合作農戶進行“質量優先、品質保障、產量穩定、社會認可”的全流程可控農事生產活動。
二、加快新區“三園兩基地”建設速度,推進新區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創新
堅持高標準、可持續原則,著力打造蘭州新區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公園、現代農業示范園、現代牧草休閑示范園與蘭州新區花卉產業基地,以環保為紅線、視質量為生命、以科技為導向加速“三園一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合力按照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標準打造和提高蘭州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作為龍頭科技農業園區的競爭力與含金量,持續推進農業生態化與生態經濟化,發展符合鄉村振興要求和新區實際的林下經濟與林草經濟;積極向上爭取將工業大麻產業列入蘭州新區特色經濟增長領域培育對象并允許在蘭州新區設立甘肅省工業大麻種植加工及科研產業創新試點,力爭3年內將相關產業打造成集種植育種、提取加工、醫療康養、生物醫藥、科普研學、國際貿易、衍生品開發、智慧健康服務于一體的千億級工業大麻供應鏈與產業集群。
三、做實叫響“新區智造”農業產業品牌,用心講好新時代新區“三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