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60周年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1 16:37: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祖國60周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祖國60周年優秀征文
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新中國偉大領袖在天安門城樓擲地有聲地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全國人民載歌載舞,歡呼雀躍,同時,也標志著新中國打開了嶄新的一頁。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我伴隨著春天的腳步聲出生于一個地地道道的山西高平的農村家庭,親身感受到了我的“衣、食、住、行”發生的巨大變化,現將我的親身經歷敘述一下,來共同見證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豐碩成果,以此折射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社會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狀況。
“衣”,穿的‘時尚’起來了。我家五口人,有父、母、哥、姐和我,我最小排老三,從我記事那天起,“輪穿”衣服是當時農村最普遍的一個社會現象,因家庭經濟困難,衣服先從我哥穿起,姐姐接著穿,等到衣服破了縫,縫了破,再補好后,那才輪到我“享用”了。冬天上小學時,我穿的布鞋子幾乎都是靠哥哥,姐姐穿完后“光榮退役”,再加層新面料的千層底黑粗老布鞋,據大人講,這種面料在當時很“流行”,“服役時間長”是它的最顯著特點之一,其次是既結實,又耐用,防凍腳,還“時尚”。要想穿上真正的新布鞋,那只能在過年時才能夠真正地享受一下媽媽拉的千層底黑粗布棉鞋,因此很多農村家庭都紛紛效仿,成為當時農村孩子過年“炫耀”的“最佳資本”!記得在初中上學時,我有一褲子已縫補了好多次,比較容易磨損的肘關節,膝蓋節,大屁股等地方已補媽媽用縫紉機嚴嚴實實“畫”了無數次圈了,同學們都戲稱為“靶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經濟收入不斷增長,如今的衣著打扮已不是什么奢望之事,現在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服飾都已非常充裕。因此,我的“輪穿”經歷已漸漸退出“歷史舞臺”,成為兒時的一個美好記憶。
“食”,吃的‘豐盛’起來了。聽大人講,我們那個年代哺養除了奶水充足的孩子能享受媽媽“純奶”的哺育待遇外,其余的孩子只能依靠“玉茭面糊糊”維持小生命,富裕點的家庭有時會給孩子貼補一下伙食,增添點“白面糊糊”。從我記事后,小米稀飯是每家早晚必“享”之餐,外加“水煮菜”少許沾點油,是每個農村家庭必備“大餐”,白面每天最多只能“享用”一次,還是“湯面”,為了節約白面,每家還要把玉米磨成粉末狀參和湯里,外加點大白蘿卜片和土豆塊,一道豐盛的晚餐大功告成,俗稱“菜飯”。據大人講,這樣既能保持不餓,俗稱“尖饑”,還能美容養顏。大米、肉食、餃子在當時也能在過節過年時才能解一下饞。進入90年中期,白面已漸漸代替了小米稀飯,成為每個家庭的主要食物,大米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尋常百姓家庭的餐桌。近幾年來,隨著農村超市萬村千鄉工程的不斷推進,農村普通老百姓也能象城里人一樣不受季節限制能夠隨時隨地進入超市隨心所欲地購買新鮮蔬菜,享用豐盛大餐。我村本家年過古稀之年的李合旦老人時常感慨在嘴念叨著:“還是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黨的富民政策好,讓我能夠安享晚年”。
“住”,住的‘寬敞’起來了。改革開放初期,住房在農村來說相比衣食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并不太重,絕大數農村家庭還是依靠長輩傳留下的祖房居住為主,我家五口人,五個擠大炕足矣,冬天煤火取暖和做飯,兩不誤,一舉兩得。當時也只有“萬元戶”才有能力和資格享受到修建新房的待遇,隨著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然后帶領大家共同富?!?,“不管白貓還是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開放思想的不斷深入,農村不少有識之士的年輕人摒棄陋習,離家出門打工漸成時尚,使的一部分人的腰包也逐漸“鼓”了起來,修房蓋屋也漸漸成為了農村兒女婚嫁大事。進入新世紀后,隨著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入,有許多先富裕起來的家庭也紛紛跳出“龍門”到城里安置新家,享受寬敞明亮的幢式單元樓新居?,F在,我家也同許多老百姓一樣,住上了水電暖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城市住房。
“行”,行的‘方便’起來了。帶步工具在我的童年記憶里是農村常用的馬車,也是農村家庭逢年過節探親訪友的必備工具,每年過年串親戚訪好友時,一家人乘座一輛馬車,歡聲笑語,其樂融融。記得進入90年初期,自行車也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它不僅是許多農村結婚男女必備的“三大件”即:自行車、手表、縫紉機之一,同時也反應出當時農村的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記得我上初中時,家里省吃儉用用節約的幾十元為我為配備了一輛二手紅旗牌輕便小自行車,當時我高興的徹夜難眠,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坐驅”。90年代中期,摩托車又席卷農村大地,風靡一時,成為當時年輕人追求時尚的最佳標志,同時,也是未婚男女結婚的必需品。近幾年,取而代之的家庭小汽車已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小汽車的入戶不僅大大改善了乘座環境,起到擋風遮雨,追求時尚的效果,同時,還成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亮麗風景線,以此折射出了改革開放30年來全國各地城鄉經濟和諧、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最好見證和縮影。
歌頌祖國60周年征文
我們四人走上臺,敲鑼打鼓唱起來,自編自演三句半,請看!
兩會報告重民生,總理話語信心增,金融危機不可怕,振興!
國富民安人歡樂,發展經濟運籌握,科技經濟大發展,收獲!
經濟危機老美急,雷斯銀行已倒閉,內外交困難支撐,告急!
農業發展普新篇,稻谷花香天更藍,科學種田國倉滿,國安!
教育先行國發展,培育人才是關鍵,全面育人是正道,國策!
慶祝祖國60周年征文作品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每當這首《龍的傳人》在耳邊響起,我就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東方巨龍的美譽。這條巨龍在古老的東方盤踞了五千多年。它綿延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見證了五千年的風風雨雨。綿延萬里的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壯麗的××故宮,無與倫比的蘇州園林,還有豐富的寶藏和秀麗的風光,無不是它留下的足跡。五千年的歷史,像一首古老的詩篇,訴說著中華民族的豪情萬丈;也像一幅長長的畫卷,描繪了華夏兒女的意氣風發!
六十年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就在這短短的六十年里,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真可謂一日千里。如今,改革開放為祖國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國的強大,香港和澳門才回到祖國的懷抱;由于祖國強大,全世界水電工程規模最大的長江三峽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國的強大,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得以在××舉行;由于祖國強大,中國奧運健兒金牌零的突破到××奧運會金牌列世界第一;由于祖國強大,“神舟五號”宇宙飛船得以成功發射,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送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國家,神舟六號成功發射和勝利返回,更是顯示了祖國科技的進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證明了今天祖國的強大和繁榮嗎?東方巨龍經過千年的洗禮,再次煥發青春,意氣昂揚地向著一個嶄新的時代邁進!
今年,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很不尋常。面對嚴峻挑戰和困難,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穩步向前推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共克時艱,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來,我國相繼發生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特別是××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全國人民展開了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斗爭,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這種精神彌足珍貴,激勵著災區人民堅定信心勇氣,重建美好家園;鼓舞著全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斗;為中國這條巨龍注入了新鮮血液,使它永遠騰飛在世界的東方!
在這不尋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壯,有多少感動,有多少夢想,有多少光榮,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里,寫進了共和國的歷史畫卷。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定沉著,統攬全局,駕馭各種困難和復雜的局面,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改革開放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厥?0年,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吧衿摺币伙w沖天,奧運成功舉辦,這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輝煌成就,令中國人民倍感自豪,人們發自內心地贊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
我們已經取得了光榮偉大的成就,我們必將書寫更加雄偉壯美的篇章。中國正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對中華民族這條巨龍來說,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符合億萬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戰略任務。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努力在繼續解放思想上邁出新步伐,在堅持改革開放上實現新突破,在推動科學發展上取得新進展,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見到新成效,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社區慶祝祖國60周年征文
吆喝的變遷
三輪車,大烤爐,小喇叭,穿街過巷,一天下來,足把縣城繞了幾十趟,要問是做什么的,且聽吆喝聲聲:“烤紅薯,甜又香,小孩吃了有營養,老人吃了保健康,科學研究要——推——廣——”
揭開爐蓋,誘人的香就憋不住逃了出來,引得老少婦孺紛紛駐足,遞上塊把兩塊錢,拿起三兩個不大不小中等個兒的,將烤得蓬松的薯皮剝開,當街就嘖嘖有聲地品嘗起來,焦黃的薯肉熱騰騰,香噴噴,吃的人由衷地贊,賣的人開心地笑。
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誘人的薯香,而是牽強的吆喝。
我笑,這烤紅薯怎么就跟科學扯到一塊兒了呢?
賣紅薯的是五大三粗的漢子,憨憨的也笑了,你要問紅薯到底有什么科學價值,這精那素的我一時也講不上來,我只曉得這么喊給我帶來了財運。這吆喝嘛,不就是個廣告?廣告嘛,不也講究個與時俱進?你講是不?我賣烤紅薯也有很多年了,多年前,這吆喝聲又不一樣,你聽,是這樣的:“烤紅薯,甜又香,請大家,來品嘗,各位顧客快來買,一斤紅薯吃個飽,請大家,把心放,絕不短斤來——少——兩——”
個人慶祝祖國60周年征文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九日,是令我終生難忘、刻骨銘心的一天。
上午九點多鐘,我正在生產隊的一塊坑田里蒔早稻,十一歲的兒子突然跑到我面前。這里離家將近兩公里,沿著山腳崎嶇的小路,還要翻過一個小山坡。兒子的到來,我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心里不由得一沉,正要問他時,兒子卻漲紅著臉,汗流浹背氣喘噓噓急促地對我說:“爸,快、快去看,摘帽了?!?/p>
兒子的話讓我一頭霧水,我怔怔地望著他,忙問道:“你說什么,摘什么帽?”
兒子平靜了一些,但說的話仍然是語無倫次:“摘帽了,在大隊,大紅紙寫著,爺爺、奶奶、媽媽都去了,摘帽了。”
我還是不明白,心里有點急,問的聲音也大了些:“你說清楚點,摘什么帽?”
“地主、地主,我們不是地主了?!眱鹤诱f到這里,好像千年的苦水從心中傾泄而出,禁不住嗚咽、抽泣了起來,淚水汩汩地往下流。
外企主管祖國60周年征文
我首先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祖國母親,感謝偉大的改革開放,讓我獲得了新生。
1991年夏天,一場無情的車禍,讓本是十分健壯的我,成為高位截癱……
妻子沒有失去信心,努力為我做各種理療。一年后,蒼天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可以像嬰兒學步那樣,邁出第二次生命給我帶來的第一步。隨著身體的恢復,我幾番欣喜幾番憂愁。喜的是終于站起來了,憂的是負債累累的家,兩個嗷嗷待哺的兒子,要我怎么去面對?是的,出去打工!我突然想起了這個念頭。
幾經奔波,終于等來了一家臺商的招聘信息。我是最后一個進入辦公室面試的??偨浝硎且晃?0多歲的臺灣人,一雙鏡片后面,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看看了我說:“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說什么我也不會選中你的,因為,你少了一個健康人的身體。說真的我不是歧視殘疾人,況且,你的文憑也不盡人意?!笨偨浝碓偃龔娬{說。
老總又沉思了一會兒,最后站起來對說:“但是,目前國家各種照顧殘疾人的優惠政策,如果有優秀的殘疾人士,是會得到重用的。我們先試用你一個階段,如果你能勝任,我們是會重用你的?!?/p>
就這樣,我在即將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以絕對優勢順利進了這間臺資廠,任人事主管。
慶祝祖國建國60周年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下午好!
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難忘歷史再創輝煌》
在開始我的演講之前,我先給大家講講我身邊的人和事。我的父親是1955年生人,他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我們這一代人啊,什么都趕上了?!蔽蚁耄谠谧念I導老師們當中就應該有跟我父親同齡的人,或許只有他們,才能更真切、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義,因為他們50多年的人生歷程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體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同時他們也親眼目睹了中國將近60年的發展和變遷。
我想,父親所說的趕上了,應該首先是說是趕上了那些苦難的歲月,艱難的日子,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人們餓得饑腸轆轆,甚至草根、樹皮都要拿來填飽肚子;長達十年的,整個中國似乎都處于癲狂、錯亂的狀態中,甚至連讀書成了無稽之談。父親說,小的時候,家里窮,孩子多,身上只穿著一條單褲子的他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瑟瑟發抖,過年的時候能吃上白面饅頭都成了一種夢想。
苦難的歲月里似乎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經歷這樣那樣的磨難,而終于到了1978年才贏來了一個嶄新而明媚的春天。1978年之后,黨中央作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而這一決策帶給中國的卻是波瀾壯闊、倒海翻江的巨變,在中國,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我們的東方神州,邁開了氣壯山河的全新步伐,我們的華夏故園,展開了一幅百年不曾具有的嶄新畫卷。
建國60周年祖國的變化演講稿
1、絢麗多彩的服飾
①剛建國時期——新舊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并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系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征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紐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征,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后,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于呆板,缺乏創新。后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制服——“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這款服裝后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干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②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
50年代的人們崇尚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年輕姑娘們曾一度愛上了男式背帶工裝褲和格子襯衣。1956年,三大改造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布拉吉裙在中國的流行,得歸功于一位蘇聯的領導人。這位領導人來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的服裝不符合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女性應該人人穿花衣,以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面貌”。于是,色彩鮮艷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麗的風景。
文聯工作者祖國60周年征文
三月初的蒙洼地區,大雨不停地下,四周水霧茫茫,面包車在河灘路上緩慢地行進。本人同高靜、殿權受命《崛起的新××》電視專題片的前期采訪,自太和、界首、××,展轉到阜南,由縣委宣傳部楊部長、作家冷鬼的熱情陪同,車外雖冷雨敲窗,車內卻談興正濃,說的多是淮河的今昔。
此次目的地郜臺,已經來過兩次,卻沒有寫下文字,對此,我常心懷歉意。
1998年4月淮河文學筆會在阜南召開。與會作家乘車到蒙洼采風,出阜南縣城正南東折,沿著淮河大堤經王家壩、老觀、曹集、到郜臺退水閘,雖走馬觀花,對這里的地形有大體的了解。蒙河洼地西起官紗湖,東到南照集,南面淮河,北臨岡頭,面積183平方公里,四個鄉鎮15萬多人。王家壩出名是因為特有的地理位置,正處在淮河中、下游的關鍵性節點上,上游來水兇猛,下游水瀉遲緩,極易造成水患。為確保兩淮煤礦、京滬鐵路和下游城市,當遇到超標準洪水時,國家將按照預案開啟王家壩閘削峰。自1958年至今,蒙洼蓄洪區已經蓄洪14次,其中三年是一年蓄兩次洪。于是每年汛期,王家壩自然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
第二次來郜臺是在2003年8月,淮河漲水王家壩開閘蓄洪。本人受市作協的派遣同思潔等四人,深入到蒙洼東南端、正處在水窩里的郜臺鄉,了解那里百姓的生活生存狀態。經剛剛建好(頭天通車剪彩,第二天就來了大水,被老百姓稱為連心橋、救命橋)的1700多米長的防汛交通橋,在王家壩閘口,乘沖鋒舟進入淮河主河道。傍晚,夕陽將河面照得明亮耀眼,一望無際的水面上,漂浮著一抹“紅云”,從未見過那么多的紅蜻蜓,可能是在水面撲食昆蟲所致。在疾馳的沖鋒舟里,只要手一伸,不需做任何動作,立馬便會有一只美麗的小精靈貼在你的掌心。九十里水路,紅蜻蜓相伴左右,如此美好的景致,如此過癮的沖浪,如若是在平時,定會讓一幫小文人興奮異常,可此時我們的心情充滿著抑郁與焦慮。
郜臺鄉政府是一棟建在淮河大堤莊臺上的三層樓房,天熱得出奇,四人擠在一樓北端的一間房內,電扇煽著熱風,蚊蟲盯得難以入睡。不待天亮起來,看見淮河壩堤上扎滿了一頂頂政府提供的藍色帳篷,里面住滿了從下面搬上來的群眾。群眾有吃有住都有活干,家家戶戶仍然搞柳編。堤上的群眾生活如此,仍在水中“孤島”上的百姓生活怎樣?四人乘座一條小船,從一座平房的頂上劃過,來到一個叫做汪燕臺的莊臺。莊臺上,一個老教師在教七八名孩子,他說孩子沒辦法上學,就在莊臺上教。正想著莊臺上的人吃水怎么辦?我們欣喜地看到了拉絲井。一根斜著的塑料水管伸出地面,管子大約茶杯口粗,里面探出一根鐵絲,一端可作拉手,只要拉風箱般用力地拉,隨著拉絲的提升,清水沽沽流出。
在“孤島”上,干部都佩帶著紅色“共產黨員”胸牌。紅色,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力量??h鄉村干部與百姓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同吃同住同勞動,成了莊臺上的主心骨,頂梁柱。汪燕臺生活安定,次序井然,村民心態平靜,我感概良多,蒙洼人為顧大局,一次次忍疼割愛舍家棄園,他們的犧牲精神奉獻壯舉,其行,可歌可泣,其為,當載史冊!
觀建國60周年國慶節閱兵有感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終于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只巨龍一樣,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東方!
2009年,中國最受矚目的大事之一,無疑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金秋的十月,又是個裝滿收獲的季節。在經歷走過來的數次磨礪后,祖國以其堅強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自1949年以來,我國先后舉行了13次國慶閱兵,其中影響較大且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閱兵?,F代的閱兵通常是在國家重大節日或大型軍事演習中進行,以示慶祝、致敬,展現部隊建設成就,并可壯觀瞻,振軍威,鼓士氣。從開國大典上的“萬國牌”、“騾馬隊”,到國慶50周年大閱兵中的國產新武器、新裝備,一條閱兵路,見證了新中國的成長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
閱兵是古今中外的一種傳統軍事儀式。閱兵歷來被認為是展國威、揚軍威的最佳方式,更是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2009年國慶閱兵,這是我國第14次、也是新世紀的第一次閱兵。閱兵是軍隊對祖國和人民的匯報。國慶閱兵可以展示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和嶄新風貌,展示軍隊維護祖國安全與統一、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信心,更是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力量和民族凝聚力的窗口。國慶60周年閱兵是十年來中國軍隊信息化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示
國慶60周年的閱兵,即2009年國慶閱兵,是繼鄧小平、之后,以中央軍委主席的身份首次也是上任后的首次國慶閱兵。國慶60周年閱兵既是我軍訓練水平、作戰思想的檢驗,亦是我軍武器裝備發展的一扇窗口,其武器裝備成為閱兵的重要亮點。世界人民看到了一個歷盡磨難而又奮發自強的民族經過改革開放,已邁步跨進了一個追求科學、和諧、進步、和平的現代文明的國家。過去的這一年走過的日子,雖有悲傷,但也有驚喜。從災難里走出的民族是希望的民族,經受過挫折磨礪的國家必將是奮起的國家。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在偉大建設實踐進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也讓我們信心百增,看到了組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日趨增強。中華民族和中國的脊梁已不是彎曲的,而是頂天立地,驕傲地挺立著堅強的脊梁。國慶60周年閱兵,這是中國在新世紀的第一次大型國慶閱兵活動,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指指點點,干涉國家統一,臺獨,藏獨猖狂;周鄰國家侵占我國領權等等。中國應給予反擊。2009年國慶閱兵就是一個很好的向外國分裂勢力展現自身實力的機會和舞臺,軍隊在和平時代雖沒特殊戰功,但在雪災,四川地震中表現了軍人本色。為奧運及國家保一方平安,都應該嘉獎。
2009年國慶閱兵,一定會是威震世界,耀我國威。想起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的、不斷地提升,想起新中國歷史,想起了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光輝的足跡!我們為祖國喝彩,我們自豪,我們驕傲,我們為有一個堅強的祖國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