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入團體驗加強團性教育
時間:2022-08-18 10:35:00
導語:重視入團體驗加強團性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認識團性教育的重要性
兒童團是少先隊的一個分層組織,是少先隊的預備隊。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學校,就在少先隊的領導下,在兒童團里學習過集體生活,接受為期兩年的隊前教育,為星星加上火炬——成為少先隊員而奮斗。共同的理想、目標,共同的守則與活動,使孩子們從早期開始就建立親密的友愛合作、團結互助的關系,養成良好的集體觀念,樹立起“人生三大目標”——入隊、入團、入黨。他們在兒童團里學習做點社會工作,學習初步的領導管理的小本領,獲得組織活動、集體的小經驗,發展獨立工作和自教互教的能力。這一切都為少先隊的未來新中隊提供素質更好的隊員和隊干部,為隊的組織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一年的九月,我們都要迎接一年級的小朋友進學校。他們幼小,不大懂事。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要通過教育,通過活動,使這些剛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小朋友成為兒童團員,并且在活動中,體驗兒童團員的光榮,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以往,兒童團的工作中,精力主要放在教會小朋友一些常規性的知識、內容,然后順利地戴上綠領巾就算完事了。其實,這樣的過程太簡單,也很省事,回頭再看看小朋友受到的教育,是很欠缺的,因為形式的痕跡太濃了,入團過程太匆忙。無法讓小朋友充分感受到,這個兒童團組織的光榮性。相反,卻讓小朋友覺得,入兒童團太容易了,從小就沒有鞏固好團的組織觀念,一如既往地對學生進行這樣形式上應付了事的的教育和活動,以至于在這種教育下成長的隊員,他們的隊組織的觀念也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輕視少先隊組織,漠視少先隊組織的存在。
在當今這個社會上,我們已經感覺到了,少先隊作為中國少年兒童唯一組織,它的唯一地位已經受到了許多外來力量的挑戰,我們許多學生的隊觀念不強,雖然是少先隊的成員,卻在思想上,感情上,甚至行動上游離于組織之外。從這個背景上來說,我們對“如何重視入團體驗,加強團性教育”這個問題的探討是很有價值的。我們應該從兒童團這個少先隊的預備隊的教育開始,就重視入團體驗,讓小朋友充分體味組織的魅力,為加強對性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重視入團活動的體驗
我們大隊部最近兩年,一直在一年級開展“先做苗苗小導游,再入紅星兒童團”的系列活動,以此活動為載體,來重視入團體驗,加強一年級學生的團性教育。我們把時間控制在每一年的九月一日至每一年的小紅星節之間。
我們的目標是:如何使幼兒園的新生入校克服對新環境的陌生和不適應,利用他們的興奮好奇,開展各層次的活動,并且在活動中,自覺地接受團組織,強化兒童團的組織觀念,順利加入紅星兒童團。
我們在設計這幾個月的活動時,本著剛入學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實際特點,結合兒童團入團教育的“五愛”,把活動設定為呈階梯式,有層次,有序列,循序漸進,并易于輔導員老師操作。
首先讓每一個小朋友明確:先做苗苗小導游,再入紅星兒童團。所謂苗苗小導游,就是讓一年級的小朋友,在輔導員老師和小輔導員的幫助下,親身經歷一次次的兒童團的體驗活動。
(一)苗苗入團重認識
1.認識小輔導員,并和小輔導員交朋友,能說出五個小輔導員的昵稱,能找到這些小輔導員的教室,并在小輔導員的班級里找到認識的小輔導員,得一顆金星。
2.每個星期五是小朋友的紅星日,小朋友們不僅學團的知識,和哥哥姐姐們做游戲,還做小裁判,給哥哥姐姐們的故事比賽打分,參與評選活動的,并且,團知識掌握得正確,得一顆金星。
3.認識學校的老師,請他們簽名。而在簽名的過程中,老師們評判的標準是,能獨立大膽地禮貌地向老師介紹自己,并且詢問老師所教年級,請老師為自己的簽名卡簽上名字。至少能夠簽到全校一半老師的名字,得一顆金星。
4.認識自己的校園,能找到學校的各個多功能教室,在輔導員的幫助下,認識各個多功能教室的功能,并在老師或者小輔導員的帶領下,用自己的小手為清潔校園出力,得一顆金星。
我們從中不難看出,這幾個層次是和小紅星兒童團的目標相符合的。認識老師,認識小輔導員,認識了教室,認識了校園,我們的一年級學生才會對自己的校園有個總體的認識,而在認識的活動中,也是他們和老師,和同學,和小輔導員交流的時間,從中學會禮貌待人,親手為校園出力等等,激發發自內心的情感,這樣的活動才會被我們的學生接受,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才會自覺地投入這些活動,從而自覺地潛移默化地把受到的教育化為實際行動。兒童團的團性教育,并不是讓一年級的小朋友會背“五愛”就能達到的,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落實到學生的實際行動去,并且以自己的情感來反應。
(二)苗苗入團勤體驗
活動中,我們注重情境教育,處處激發小朋友的各種情感體驗。比如,我們的輔導員帶小朋友去參觀認識電腦教室。
(1)輔導員先上引導課,讓一年級小朋友看小輔導員的許多電腦作品。小朋友十分感興趣,十分佩服小輔導員,也想要嘗試嘗試。
(2)輔導員老師帶學生上三樓,路上要他們輕手輕腳,不說話上樓,小朋友都很注意。
(3)到了電腦房,由電腦老師歡迎小朋友,簡短介紹電腦房,告訴他們,以后在這里學了知識,也會像小輔導員一樣出色地做出很多作品。
(4)小朋友在電腦房就座,由電腦老師向小朋友做課件展示。
(5)輔導員老師最后在小朋友的激動情緒中熱情洋溢地鼓勵小朋友,好好學習。
(6)小朋友用自己帶來的小抹布親手擦電腦桌,由電腦老師向小朋友頒發小星星。
又比如,認識實驗室,我們安排實驗室的老師為學生做各種小試驗,并且,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參與進來。這樣來認識校園,我們的小朋友怎么會不喜歡我們的學校?
我們在所有的活動中,都注重參與,體驗,在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我們相信,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小苗苗們自豪地說:我愛我的學校,我愛我的老師,我愛我的小伙伴,我愛小紅星,我是苗苗小導游!這就是我們需要孩子們親身體驗的,也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團性教育就應該通過這樣的系列活動得到加強。
這樣的入團活動,讓苗苗小導游們快樂、難忘,變得更加自信、健康;這樣的入團活動,讓苗苗小導游們更愛自己的學校,更為加入兒童團驕傲。
2000年,我們向全區展示了一年級的入團活動,看我們的孩子在入團活動表現出來那種自信、快樂;發自內心的開心、歡呼;對待客人老師的熱情、禮貌。離開了幾個月來的活動體驗,單靠輔導員老師教育,誰教得會這些孩子們?
(三)苗苗入團要輔導
特別在入團活動中,我們大隊部十分注重抓一支隊伍——小輔導員隊伍。
他們受少先隊組織的委托,自愿擔任小輔導員的工作,領導和幫助兒童團開展工作,他們是低年級輔導員的小幫手,更使小朋友親密的朋友。因為我們的輔導員在自愿者中挑選出的小輔導員,都是四、五年級的少先隊員,他們的成績并不是都很出色,但是,都有共同點:熱情、喜歡弟弟妹妹。每一個人都有特長,愿意擠出時間為弟弟妹妹服務。他們的表現和素質直接影響兒童團活動的質量。因為這支隊伍的出色的表現,使我們兒童團工作的順利出色地進行。
他們的成功經驗是:
1.每一個小朋友自己認一個小輔導員做自己的哥哥或姐姐,并且為小輔導員取一個好聽的昵稱,增加彼此間的感情。
2.小輔導員有“六個會”比賽,如:唱兒童歌曲比賽,跳兒童舞蹈比賽,講兒童故事比賽,兒童團知識比賽等。我們的評委就是請這些弟弟妹妹擔任,每一項比賽都有小朋友來評分,形成雙方互動,有效激發了小輔導員的責任感,在這些弟弟妹妹無形的監督下,小輔導員的表現無疑是最好的,同時也給弟弟妹妹起了榜樣作用,增加了小輔導員的威信。
3.每周五定為“紅星日”。在這一天,我們的小朋友和小輔導員一起活動,一起上團課,把兒童團的常規知識都通過小輔導員和小朋友的“親密接觸”引導下去,小輔導員在上團課的同時,把自己和小朋友的活動和小朋友的爭章活動結合起來,頒發獎章,小朋友也為小輔導員敲章,表示對小輔導員的滿意率。他們就在互相的活動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4.輔導員人手一份小檔案,在小檔案中,把自己當小輔導員的生活忠實地記錄下來,自己輔導的小朋友的入團前的表現也忠實地記錄。我們可以通過這本小輔導員檔案,清楚地找到每一位小輔導員輔導的小朋友進步的足跡。更主要的是,檔案中,還記錄他們自己當小輔導員的成長軌跡,每一周兩篇的輔導日記,告訴我們,他們體驗著其中的甜酸苦辣,這是難得地經歷。公務員之家:
5.學期結束,評出“金苗苗”小輔導員,進行表彰,體現他們的價值。
(四)苗苗入團需激勵。
我們的學生,每參加完一次體驗活動,就得到一顆金星,由小輔導員為他貼在胸前的導游牌上,得滿了四顆金星,就能成為一名光榮的合格的“苗苗小導游”。成為“苗苗小導游”后,可以換取相應的雛鷹獎章,我們的小朋友才能有資格加入小紅星兒童團。
“先做苗苗小導游,再入紅星兒童團”,在開學短短的幾個月來,一年級的小朋友都為在這個目標而努力。校園里到處他們活潑的身影。小朋友身上都掛著一塊苗苗小導游的牌子,上面還貼著許多小星星,再由小星星換成四顆金星。這是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參與和體驗,獲得的獎勵。
在他們看來,比任何物質的獎勵都要來锝寶貝。每天,我們的小朋友都佩帶小導游的牌子上學,有的小朋友不小心弄丟了,或者弄壞了,都會哭鼻子,可見,這塊小導游的牌子,在小朋友的心目中,是多么重要。因為,這塊凝聚他們努力的小導游牌子,是他們加入光榮的兒童團的通行證,他們為了這張通行證,花了多少努力,流了多少汗,也哭了多少次鼻子,這里有他們的心血,他們怎么會不珍惜?
三.探索團前教育的新路
我們在工作中,也發現許多的欠缺,有待我們工作地不斷完善、改進和探索。
1.如何讓我們的苗苗小導游活動的激勵機制有效地和爭章活動結合起來。使兩者不重復,突出特點,發揮更大的作用。
2.如何讓我們在入團活動中的有效經驗逐步滲透到到整個團中教育去,并且形成系列,進一步為加強團性教育而服務。
- 上一篇:黨委書記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動員講話
- 下一篇:人事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