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政治課改革初探
時間:2022-06-05 11:08:00
導語:中學政治課改革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在中學政治思想課主要弊端在于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其帶來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課嚴重滯后于社會實際,嚴重滯后于學生實際。進入新的時期以來,教學改革跨入了一個嶄新階段。但由于我們對現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處于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課教學現狀與其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遠不相稱,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下面結合我個人的一些實踐經驗,談談對政治課教改的一些想法。
一、政治課教學必須轉變思想觀念。 我們現在大力提倡教育現代化,而教育現代化具有多方面內涵,其中既包括教學設備,管理設備等物質條件的現代化,也包括教學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現代化。
對于政治課教學來講,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義的還在于實現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
長期以來,由于政治課遠離學生實際,使學生普遍失去了學習興趣。從教學效果看也不盡如人意,往往出現政治課考試成績與學生實際政治思想水平兩張皮的現象,即人們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比如一些學生平日政治課成績優異,而參加集體活動時也總是躲躲閃閃,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和集體榮譽感。還有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之間常互相嫉妒,搞不團結,顯示出他們身上缺乏團結互助精神和廣闊的胸懷。諸如此類,就根本原因來說,都是因為我們的教學指導思想偏頗所致。一般來講,現在許多學校的政治課教學只滿足以下兩個方面:讓學生掌握一些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學生能對知識有一定的理解、鞏固即可。
我認為,政治課教學目標除以上內容外,還應該至少包含以下兩個方面,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觀點、信念,轉化成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學生養成符合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標準的良好行為習慣。總括起來講,不但要讓學生學知識,還要教會學生用知識,讓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發現,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所有的教育者都應當完成這個思想觀念的轉變,使政治課從知識型向實踐型轉化,唯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糾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才能培養出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政治課必須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滿堂灌”。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四十五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時間。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遠不象現象上表現出來的那樣簡單,它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學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這種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首先,結合教科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增添了許多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社會現象和事例,使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形象事例相結合。這樣學生不僅接受所學知識,而且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其次,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還特別重視學生這個主體,想方設法讓他們活起來,動起來。比如,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談自己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當眾提出來,然后發動同學們一起“會診”,從課本中尋找“藥方”。許多同學說想不到平日以為枯燥無味的政治課還真這么管用,能解決許多實際問題,能為人生指明正確的航向,一些同學還成了小哲學迷,立志將來要當個哲學家。
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起來。
第三,在教學中我注意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教學中我堅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教學。
比如有的同學因學習成績較差而產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我就反復為其講解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鼓勵他們從點滴做起,最終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第四,在教學中,我從不認為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作為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平時嚴格要求學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按照共產主義道德標準,隨時注意自我約束和自我矯正。進一步我還要求學生運用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去分析各種社會現象,并學會用這個武器去糾正不良社會風氣。
在我堅持政治課教學改革的幾年來,所帶班級考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顯著提高。顯示了改革所帶來的良好效益。
當然,政治思想課,教學改革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我們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去反復實踐總結和提高。我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同行加入改革者的行列,中學政治課教學一定會迎來一個燦爛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