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教案
時間:2022-06-24 04:49:00
導語:三大改造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標準】
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中國歷史》八年級下P23——26。建國后,經過,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農民分到了土地,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分散、落后的農民個體經濟很難發展,也不能滿足國家工業化對農業的需要。為此后,中國*******及時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農經濟逐步改造成社會主義集體經濟。農業合作化的優越性,促使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走社會主義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在廣泛開展農業合作化同時,我國對手工業也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歷史性勝利的重要標志。
【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世界觀處于形成時期,有強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問題的能力,認識問題比較感性,理性思維欠缺。對于建國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自學課文,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②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學習三大改造,引導學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實質和意義,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三大改造,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過渡時期中,我黨創造性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教學重點】
本課重點是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三大改造的實質。
教學過程:
教學
步驟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新課
播放電視劇《大宅門》片尾曲,學生聽歌曲,導入新課。教師:電視劇《大宅門》就是以同仁堂為原型的,北京同仁堂是首批公私合營的示范企業,當時的歷史情況如何呢?
以學生熟悉的電視劇片尾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學
習
新
課
農業、手
工
業
合
作
化
展示資料: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將三個兒子叫到身邊,讓他們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斷。三個兒子都很輕松地做到了。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讓三個兒子再試試。這次,三個兒子都未能折斷。從上面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啟發?故事中的寓意和后農民經營方式的改變有沒有相同之處?
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
閱讀教材上的事例,了解農業改造的歷史。
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探究當時的歷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公
私
合
營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公私合營開始的時間。設問:
在公私合營時采取了什么措施?
引導學生繼續閱讀課文,探究問題。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探究如下問題:
三大改造完成的時間?
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什么?
三大改造期間存在什么問題?
三大改造的實質?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動腦筋
你認為三大改造在當時對推動我國社會發展起了什么作用?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板書
設計
第5課三大改造
一、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1956年,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完成
二、公私合營
贖買政策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