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人員基本禮儀

時間:2022-08-19 08:37:00

導語:公關人員基本禮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關人員基本禮儀

在商務交往中,對公關人員的禮儀有很高的要求。公關人員必須在克己敬人、“寸土必爭”的前提下,在談話之中保持自己應有的風度,始終以禮待人。平心而論,要完全符合禮儀的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過不要緊,掌握一些基本禮儀知識,對公關人員在商務交往之中搞好人際關系,定然大有幫助。

委婉的語言

當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貿然闖進了您的寫字間,而您實在難用很長的時間與之周旋時,如果直接告之對方“來的不是時候”,或對之愛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實,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語言,一樣可以暗示對方應盡早離去,而且還不至于使其難堪??梢栽谝娒嬷?,一面真誠地對其表示歡迎,一面婉言相告:“我本來要去參加公司的例會,可您這位稀客駕到,我豈敢怠慢。所以專門告假五分鐘,特來跟您敘一敘?!边@句話的“話外音”,乃是暗示對方:“只能談五分鐘時間”,但因說得不失敬意,在對方的耳中就要中聽多了。

又如,一位來企業參觀的外商,若突然向您問起了我方的產量,產值一類原本不宜問到的問題,告之以“無可奉告”固然能行,卻也有可能使對方無地自容。

此時此刻,完全可以運用適當的談話技巧,用另外的方式來表達“無可奉告”之意。比方說:“董事會讓我們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坝卸啻笊a能力,就生產多少”?!澳苜u出去多少產品,就能創造多大產值”?!耙荒旰土硪荒陝撛斓漠a值,往往不盡相同”。面對這種照顧對方情緒的“所答非所問”,對方但凡識相,定會知難而退。

寒暄與問候

寒暄者,應酬之語是也。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所問的安好。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為交談的“開場白”來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對方表示樂于與之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面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

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反而一言不發,則是極其無禮的。

當被介紹給他人之后,應當跟對方寒暄。若只向他點點頭,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愿與之結交。

碰上熟人,也應當跟他寒暄一兩句。若視若不見,不置一辭,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時候,適用的寒暄語各有特點。

跟初次見面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您好!”“很高興能認識你”?!耙姷侥浅s幸”。

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

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梢哉f“好久沒見了”、“又見面了”,也可以講:“您氣色不錯”、“您的發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但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征。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于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面,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來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長膘了”,等等,自然均應禁用。

問候,多見于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么”、“身體怎么樣”、“家人都好吧?”

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人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間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為:“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閑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您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您,絕不是拿您當牲口,而是關心您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游牧為生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您“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您的日子過得怎么樣。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范,商界人士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公關人員如何得體著裝

注重穿著打扮,是現代文明的一種體現。在本講之中,主要討論公關人員如何得體地著裝。現代社會的各行各業中,每個人都會非常注意自己的著裝。作為公關人員,更加需要注意自己的著裝得體與否。嚴格地講,著裝其實是儀表中的一個問題。所謂儀表是指一個人的外觀,包括其生理外觀與后天修飾。嚴格地講,現代人應該一切都是美麗的。用偉大的俄羅斯作家契訶夫的話來講,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的,美的心靈,美的語言,美的儀表。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就是他地位、教養和閱歷的標志。在現代生活中,著裝的問題引起了人們非常高度地重視。嚴格地講,服飾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多種不同的功能。

第一,實用的功能。所謂服飾的實用功能,意即它可以遮羞、御寒,具有實用性。我們游泳的時候不能穿軍大衣吧。穿軍大衣去游泳的話,那不外乎等于自沉,就是自殺。游泳的時候要穿游泳服,游泳服是很實用的。但是如果你把泳裝穿到正式的新聞會上來,明顯是不合適的。同樣的道理,我們穿羽絨服是為了防寒,穿休閑裝是度假,它們首先被考慮的是實用功能。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現在人們著裝時已經不大注意其實用功能了。遮羞、蔽體、御寒、防暑,這些功能已經不大被注意了。比如,我們現在講,男人女人的打扮是有區別的:男人穿的是品牌,女人穿的是款式。女人穿衣服注重的是穿時尚,所以穿的是款式。男人穿衣服注重的是檔次,因此穿的是品牌。比如,買一件襯衫,如果是便宜打折的話,二十塊錢可以買到,但是如果你買一個著名品牌的襯衫,杰尼亞的,阿瑪尼的,登喜路的,則需要上千塊錢?;ㄒ磺K錢買一件襯衫,是為了御寒嗎?不是那回事兒,這是一種社會地位的問題。

第二,職級的功能。著裝,往往是一個人地位的象征。比如我們去看軍官的衣服,就看得非常清楚,軍銜表示級別,少將、中將、上將,少校、中校、上校、大校,他們都有級別。軍官和士兵也有級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著裝的第二個功能就是級別、職業的體現。因此說,服飾具有顯示地位的功能。

第三,審美的功能。目前,一個人所選擇的服飾反映著個人的審美品位。什么叫會穿?這是一個非常容易解釋的問題,又是非常難說清楚的。什么叫做會穿?嚴格講,從專業的角度去討論會穿,從審美的角度討論會穿,實際上它指的是一個人善于選擇和搭配適合自己的衣服。美在和諧。我們前面在講化妝的時候,談過這個問題。不是每一件流行的時裝都適合任何人,人有高矮胖瘦。男女老幼之別。經驗告訴我們,模特穿的一件衣服,街上流行的一種款式,看別人穿起來很好看,但是弄到自己身上來,未必合適,未必得體。所以,著裝時注重其選擇與搭配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次,我到一家電視臺去做嘉賓。主持人很會玩技巧,他說:金教授,我們這個欄目,叫什么三十秒,要求你能不能用三十秒的時間把你所研究的那個問題用一句話說出來。這一次,你就給我談談如何才叫會穿衣服吧。

作為其回答,我說作為公司企業、政府機關的從業人員而論,作為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而論,所謂會穿,在我來看是這樣幾句話:

其一,色彩要少。會穿的人,正式場合出來,色彩要少而精,一般要符合我們前面講的三色原則。在正式場合,最好是穿深色套裝,白色襯衫,黑色皮鞋。美在和諧,首位的要求是色彩要少。

其二,款式要雅。真正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穿的服裝,或者說高檔品牌的服裝,都以簡潔為美。皮爾·卡丹這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曾經講過一句話:簡單一些,再簡單一些,又簡單一些,更簡單一些,這就是美的實質。換而言之,你如果有機會買一件高檔的時裝的話,你會發現,只要你身材沒有變化的話,十年八年之后,你穿出它來依然是時尚的,不會過時。因為它簡潔、脫俗,但是高雅大方。換而言之,款式上面過分地前衛、招搖、怪異、與眾不同的話,未必能被人家接受。

其三,點綴要少。我在這里所說的點綴少,就是指服裝在選擇搭配時,那些用來作為裝飾陪襯的物品要少,首飾要少,服裝本身的東西要少,什么蕾絲花邊、繡球、金屬扣、裝飾鏈,這些東西要少,越簡單越好。你看一款好的皮鞋,它上腚簡單而特殊。那些上面又是挑花,又是洞眼,又是銅跟,又是小穗,又是繡球的樣式,都是過眼即逝的,所以好的皮鞋點綴要少,做工要精。高檔服裝和一般品牌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做工好。五塊錢可以買一件襯衫,五十塊錢,五百塊錢,也可以買一件襯衫,而五塊錢的襯衫倒也能穿,但是一洗就麻煩了,縮水了??赡艽┲八鼪]有給你按照規定去進行縮水,沒有下過水,所以一洗就縮了,大小不合適了,再者就是扣子掉了,版形不好,起泡、起球了,開線了,做工不精,真正高檔的服裝做工是非常精細的。

具體來講,從操作的層面來規范公關人員的著裝的細則,可用四句話來概括:第一句話,符合身份;第二句話,揚長避短;第三句話,區分場合;第四句話,遵守常規。以下,分別對其細加說明。首先,著裝要符合身份。著裝符合身份,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身份。比如金教授我,現在我的身份就是一個教授。我現在談的是一個比較時尚而典雅的問題,關于禮儀的問題,因此我的著裝就不能隨隨便便,我就不可以穿著休閑裝。我穿睡衣不行,我又不是賣睡衣的;我穿泳裝也不合適,我又不是游泳教練。干什么要像什么。

要是從理論上來講,我們的著裝要符合身份。

第一,要注意男女有別。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現在著裝確實有中性化的傾向,但是再中性化你也得注意男女有別。比如,我們穿西裝,男人的扣子是在右面的,而女人的扣子則是在左面的,這就是男女有別。我再舉個例子:

一個學生那天來開會,穿了一身黑色的緊身裝。我問:你是蝙蝠俠?他說不是。再問:那你練健美操的,他說也不是。我說那你還是脫了吧。他說為什么?我說我這是涉外專業的課堂呀,一個大男人,你又不是練健美操的,也不是扮演蝙蝠俠角色的,穿這個不合適。因為在歐美國家,一個男人,穿一身黑色的緊身裝,往往其身份比較可疑,那是雞的兄弟鴨呀。

第二,要注意長幼有別。人的年齡是有區別的。你即使顯得年輕、心理年輕,但是你生命的年齡在那兒放著呢,該長眼袋就會長眼袋,該駝背就會駝背,該步履蹣跚就會步履蹣跚,該中氣不足就會中氣不足。頭腦反應遲鈍、肢體反應不敏捷,都是很正常的。這都是自然法則。所以要注意這個年齡的區別。比如開個玩笑,現在是夏天,我們夏天到街上去,我們發現,最能夠引領時尚的是少男少女,尤其是少女。一個時髦的女孩子,她著裝有這樣幾個特點:首先,她要穿比較漂亮的鞋子,腳穿松糕鞋,底越厚越好,搖搖欲墜最好,往往還是拖鞋式的。更加時尚點兒的少女,會穿踢死牛,頭尖尖的,跟尖尖的那種韓流似的鞋子。再往上面走,她要穿吊帶裙,或者穿七分褲、九分褲。裙褲不流行,長裙不流行,長褲也不流行了。流行的是七分褲、九分褲、熱褲、緊身褲,或者吊帶裙、超短裙。流行的吊帶裙的基本特征是超低空,而且還要更加勇敢地露背,當然那要根據本國的國情和自身的勇氣而言了。再往上走,一般會背個小背囊。它的里面不一定裝東西,但是一定要背。再往上面走,要掛手機,手機一般掛在脖子上。最后一招,也是畫龍點睛之筆,就是戴太陽鏡。時尚的女孩子太陽鏡都是不戴在眼上的。戴在眼上的不是警察,就是盲人。一般要把它高架于頭頂,仰望太空,或者掛在脖子上顯得隨意、瀟灑。但是說實話,女孩子年輕,隨便一點的打扮,說明我們的社會環境寬松,大家朝著個性化發展,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這個社會之所以美好,就是萬紫千紅,異彩紛呈,如果大家全是藍螞蟻,著裝都一樣,那就不合適了,那是閉關鎖國的標志。但是,你干什么要像什么,這是少女的打扮,我是男人就不可以這樣。金教授穿松糕鞋,背上一只小背囊,穿上七分褲,那肯定是有病。同樣的道理,讓一位老大媽穿這身打扮也不行呀。如果讓一個六十多歲的大媽腳穿松糕鞋,身背小背囊,頭架太陽鏡,脖掛小手機,那是超齡小甜甜,那有冒充少女之嫌。所以這個事情要注意,這就是長幼有別。

第三,要注意職業有別。教師、公務員、公司白領,軍人、警察,大家各自屬于不同的行業。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行規。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講政務禮儀時,我就喜歡舉個例子,觀察一位公務員在正式場合情況下的個人素養,通常可以"女人看頭,男人看腰。"女人看頭就是看發型,看化妝,有身份,有地位的女同志,在重要場合出現時,發型是比較注意的,化妝是比較注意的。男人看腰,不是看我們的腰粗不粗?那是爹媽給的,那沒辦法,天然狀態。不是看腰帶威風不威風?政府公務員,如果一條腰帶好幾千塊錢,那不合適,搞不好人家說你是貪官。看襯衫的下擺有沒有放到褲子里面去?那是講究的人和不講究的人之間的區別,看什么呢?看這樣一個細節:他的腰帶上掛不掛東西。有地位、有身份的公務員在重要場合出現的時候,腰上是不掛任何東西的。打個比方,我到一個單位去,如果一位公務員迎面向我走來,此人腰帶正下方,別著一串直晃悠、直抖動的鑰匙,則此人的身份通常是副科級以下。一個人腰上所掛的物品的件數,絕對和他的社會地位成反比。誰見過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腰上掛只手機的嗎?肯定沒有。誰見過省長、部長腰上別串鑰匙的嗎?沒有那回事兒。有的老兄往我們對面一站,就不像一名正規的公關人員,因為此人腰上掛手機一只、呼機一把、打火機一個、瑞士軍刀一柄。按北京話來說,他像是一個練攤兒的。

第四,要注意職位有別。在此,它主要是指著裝要關注其地位差異。職業之外還有職位,總經理要像總經理,董事長要像董事長,員工要像員工。干什么像什么,著裝符合身份是很重要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不同行業看的東西不一樣。舉一個例子,如果我是一家跨國公司的董事長,我去和別人打交道,而如果別人對我缺少了解的話,那么在重要的場合,我這個男士的著裝,就是要注意其品牌。不是我炫耀,不是我想招賊,而是我的企業實力和個人教養的表現。一些比較講究的白領,在重要的場合,有地位、有身份的男士在選擇套裝時,他會考慮一些國際知名品牌,比如登喜路、杰尼亞、阿瑪尼、范思哲、依夫圣洛朗、費雷,等等這樣一些品牌。當然,他選的這個品牌是跟他的身份相吻合的。如果我要是個賣西瓜的,那么我穿這個有用嗎?人家來買我的西瓜,人家要看我穿一身幾萬塊錢、幾千塊錢的西裝,人家肯定不買我的西瓜了。因為我是玩的,它不是正業,搞不好人家會說,這西瓜肯定比別人貴,不然那錢是哪兒來的呀?干什么要像什么,著裝符合身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著裝要揚長避短。一般人的習慣是:穿著打扮時隨意而為。根據自己的形體特點著裝,哪兒好看展示哪兒、哪兒不好看就擋起來的意識不強。對公關人員來講,揚長避短就是穿著打扮,要注意和自己的形體特點、年齡特點相吻合。年輕人,打扮得太老成沒必要;太老成的,打扮得太年輕也不倫不類。身材不好,不能哪壺不開提哪壺。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金老師我要是六個指頭,我一般就不會戴戒指。我不戴戒指并且兩只手攥著,大概別人就注意不到我手上的缺陷。

如果我帶一個很大的戒指,別人就會發現了。別人過來之后,雖然嘴上跟我說:金教授,你這戒指很好看。心里肯定在想:這家伙六個指頭,以前沒發現。我等于哪壺不開提哪壺。

公關人員在著裝的時候,還要強調一句話:揚長避短,重在避短,不在于揚長。道理很簡單,我們在工作崗位上提供的是訓練有素的職業素養,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精神,而不是身材的優勢,不是跟客人去媲美身材。屆時展示我們的教養即可,禮儀要求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是禮儀的基本精神。我們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別露怯,別丟人,別現眼就夠了。沒有必要在別人面前招搖過市,這是一個定位準確與否的問題。當然,身材上的缺點我們還是要藏起來的。

比如,我這個人太黑了,那么我就不要穿咖啡色的衣服,更不要穿黑色的衣服,否則我真是成了名副其實的"黑黑"。再舉個例子,如果我這個人的脖子比較粗短,很多人的脖子是比較粗短的,那么我穿衣服時就要注意,要穿低領的,不要穿高領衫。穿低領的服裝的話,穿U領、V領衣服時,露出一段胸部,可以冒充脖子。否則,如果穿一件高領的衣服,我就沒有脖子了。同樣的道理,一個女孩子,如果要穿露臍裝,是不是得先自己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的腰部。如果腰比較細,露出來的那段皮膚色彩比較勻稱,穿露臍裝比較合適。但是,如果露出來的是腰間的一堆囊肉,肚臍大得像別人的小嘴巴似的,而且它還深不可測,那就要切忌如此了??傊瑢P人員而言,所謂揚長避短,重在避短。

再次,著裝要區分場合。區分場合是什么意思呢?區分場合的具體要求是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公關人員需要穿不同的衣服。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場合穿正裝,在休閑的場合,則穿休閑裝。在日常的工作和交往中,公關人員所面臨的是不同的場合,有所謂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的區別。進而言之,正式場合又分為公務活動和社交活動,而非正式場合則特指休閑。在不同的場合,適合穿什么衣服,不適合穿什么衣服,禮儀上都有著具體的規定。下面簡單地講一講各種具體場合的著裝要求。

一是公務場合。它指的是上班的時間,是在工作崗位上處理公務的時間。公務場合著裝的基本要求是莊重保守,是要穿正裝、穿套裝、套裙,這些都是首選。還可以穿制服。天氣很熱,或者沒有套裝和制服時,可以穿長衣、長裙、長褲。我們說過,此時不大適合炫耀展示的肌體和線條,就沒有必要堂而皇之地,廣而告之。有些非正式的服裝就不要穿了。什么短褲、拖鞋、涼鞋,如果穿到公務場合來,就會顯得不倫不類。有很多公司,進去之后會覺得它就不像正規軍,就是因其員工著裝雜亂無章。

二是社交場合。社交場合指的是宴會、舞會、音樂會,朋友之間的聚會,各種各樣的Party沙龍。社交場合著裝的基本要求是時尚個性,就是要與眾不同。工作場合講究莊重保守,實際上就是要整齊齊劃一,以表現團隊精神。而社交場合就是要與眾不同。那么穿什么服裝比較好?穿時裝、穿禮服、穿民族服裝比較好。如果打扮得過分正規,穿套裝、制服,則未必得體。

三是休閑場合。休閑場合指的是在公務活動之外、社交場合之外的個人活動時間,一般指的是在家休息,觀光游覽、逛街購物、健身鍛煉等等。社交活動是在我下了班之后,我是和朋友在一塊兒,此時有人認識我。我自己休閑時,則沒人認識我。打個比方,我要和朋友在一塊兒吃飯,這屬于社交。我自己吃飯,則純粹就是休閑,我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再生產而已。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休閑場合穿著的基本要求是舒適、自然。只要不觸犯法律,只要不違背倫理道德,休閑者的打扮隨意就好。沒有必要過分招搖,穿牛仔裝、運動裝、沙灘裝、拖鞋、T恤、短褲最佳,這樣都比較隨意。只要不觸犯法律,只要不違背倫理道德,隨便怎么穿都行,只是穿得千萬不要太正式。我到歐美國家去,有些朋友跟我講:見到穿西裝、打領帶在國外軋馬路的人,都是我們這里去的。這說明我們有些同志不大懂這個道理。

最后,著裝要遵守常規。什么是常規?就是有關著裝的正式規定。在正式場合著裝時要干什么像什么,就要懂得著裝的基本規則。比如,我們講了三色原則,此即基本規則。再比如,職場著裝有所謂六忌。

職場,通常是指上班的場合其著裝有哪六忌?第一,過分鮮艷。色彩圖案異彩紛呈,不像上班。第二,過分雜亂。亂穿,比如外面穿的外套比里面的內衣還短,一彎腰內褲高于外褲,穿套裝時穿一雙旅游鞋,"鳳凰頭,掃帚腳"都不合適。第三,過分暴露。比如,腋毛不要暴露。再比如,女同志,天氣熱的話,也不要穿得太單薄,不要穿超低空,否則一彎腰就會出現技術性問題,走光了。第四,過分透視。有些同志穿透視裝,下班之后隨意,上班則千萬不要穿。上班的時候你坐在別人對面,那樣會很麻煩。人家看你不是,不看你也不是。一看什么都看見了。不要怪人家賊眉鼠眼的,怪就怪你主動為對方提供了學習和觀摩的機會。第五,過分短小。超短裙、露臍裝、小背心、短裙,在正式場合都不要穿。第六,過分緊身。現在流行緊身裝,有些女孩子把自己打扮得像一顆性感炸彈一樣。休閑時這么穿無所謂的,但是作為公關人員、公關小姐,在工作場合如此打扮就不合適了。如果在公關場合把自己打扮得像一顆性感炸彈一樣,我要問,你準備炸誰?你是準備把客戶搞暈,還是準備把自己公司的老板給搞定?緊身裝適合回家穿,就是要把老公搞暈嘛。搞暈之后,那小子就不會對別的女人賊眉鼠眼嘛,此舉有助于安定團結,但是不能濫用。不能把弟兄們都搞暈,這也是職業道德。著裝有這樣一些基本的規則,一定要弄懂,套裝有套裝的穿法,鞋子、襪子、裙子都有一系列穿法,對此都不能亂來。

在著裝方面,公關人員最需要注意的規則有那些呢?講禮儀時,從操作層面來講,通常有以下兩句話:有所為;有所不為。什么是有所為呢?有所為就是應該怎么做,它屬于一種高水準的要求。比如穿西裝時講三色原則,就是高水準的要求。我們還有一句話:有所不為。有所不為的意思是:什么事不能干,它是保底的。有所不為,就是在重要場合別丟人、別出洋相、別現眼,也別得罪人,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個女孩子在重要場合穿裙子的時候,有所不為方面有什么要注意?換言之,穿裙子是有哪些洋相和問題是不能出現的?一般來講,在重要場合講究裙服四忌。哪四忌呢?公務員之家:

第一個禁忌,有一種裙子不能穿。什么裙子不穿?國際交往中,黑色皮裙不能穿,黑色皮裙在一些西方國家里是一種特殊身份的標志。說白了,在國外,皮裙者,雞裝也,黃色娘子軍基本特征也。

有一次在一個酒會上,一個女孩子就穿著皮裙。我在門口把她截住了,我問她為什么穿條皮裙?她以為我跟她開玩笑呢。她還給了我一拳,罵我討厭。我說你要考慮后果的。她看我認真了,就把她的裙子檢查了一遍,然后告訴我:放心吧,咱這是真皮。她不跟你過招,實際上她是不懂。

第二個禁忌,裙子、鞋子、和襪子不搭配。著裝,通常必須講穿配套化、系列化。比如穿裙子的時候,應該穿制式皮鞋,黑色的或者單色的,高跟的或者半高跟的皮鞋,對不對?穿一身套裝,如果穿雙旅游鞋好看嗎?穿雙繡花布鞋雖然很貴,但是不好看,不得體。繡花布鞋配旗袍,配中式服裝還可以。配以西式套裙,就顯得不倫不類,味兒串了。同樣的道理:

有一天我見到一個老兄,穿一身西裝,下面穿一雙布鞋,我問他你為什么穿雙布鞋,他告訴我舒服。我說你舒服了,別人看著不舒服,這不合適嘛。所以要注意協調和搭配,襪子、裙子、鞋子一定要搭配。

第三,重要場合不光腿。說白了,就是不光腳丫子,光著腳丫子不好看,而且不文明。特別是在國際交往中一定要避免這個問題。外國人的說法是:女孩子穿套裙的時候,如果光腿,就是Sex,就是在賣弄性感。有些國家的說法更難聽:女人穿套裙時,不穿襪子,便等于沒穿內衣。翻譯成老百姓的話說,就類似耍流氓了。

第四個禁忌,不宜三截腿。什么叫三截腿?即穿半截裙子時穿半截襪子,襪子和裙子中間露一段腿肚子。有的女人是這樣想的,光著腳丫子不文明,穿高筒襪太熱,那就穿個半截的吧。結果是襪子一截,裙子一截,腿肚子一截。這種穿法,術語叫做惡性分割,它容易使腿顯得粗短。特別是那種松緊口的襪子,把腿肚子一勒,使之變得像一截大香腸一樣,更加慘不忍睹。

總之,關注著裝的規則,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有所不為。它是為大家保底的。別出洋相,別丟人,別現眼,這是最重要的。寧可不被人家贊美,也不能被人家笑話,這一點肯定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