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道德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17:12: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技道德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道德論文

科技道德激勵功能論文

[摘要]科技道德的激勵功能,就是通過理想、榜樣、評價等外在誘因和科技工作者本身的責任感、榮譽感、成就感等內在動力,兩者相互作用,形成一股激發、鼓勵科技人員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誘發他們發明創造的欲望,立志獻身科學,努力拼搏,無私奉獻,為追求科學真理而奮斗終生。

[關鍵詞]科技道德;激勵功能;理想;道德榜樣;道德評價

Abstract:Theincentivefunctionofscientificandtechnicalmoralityliesintheouterincentivessuchasideals,examples,appraisal,andtheinnerdrivesuchasthesenseofresponsibility,honorandtheachievementsofscientificandtechnicalworkers.Thetwopartsinteracteachothertoformaspiritualstrengthtostimulatescientistandtechnicianstobeactivebothininventionandincreation,toencouragethemtodedicatethemselvestoscience,andtomotivatethemworkinghard,makingcontributionselflessandpursuingscientifictruthinlifetime.

Keywords:scientificandtechnicalmorality;incentivefunction;ideal;moralexample;moralappraisal

“激勵”一詞來源于拉丁語“Movere”,它的原意是“移動”、“采取行動”。我國漢朝司馬遷所著《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也有欲以激勵應侯之語,意即通過激發使其振奮。激勵是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指心理上的驅動力,含有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的意思,就是通過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促使人們奮發向上,努力去實現目標。

人人需要激勵,科技工作者也不例外,激勵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管理原理”。通過激勵可以把有才能的、組織所需要的人吸引過來,并長期為該組織工作。從世界范圍看,美國特別重視這一點,它從世界各國吸引了很多有才能的專家、學者。這也是美國之所以在許多科學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查看全文

科技道德激勵功能研究論文

“激勵”一詞來源于拉丁語“Movere”,它的原意是“移動”、“采取行動”。我國漢朝司馬遷所著《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也有欲以激勵應侯之語,意即通過激發使其振奮。激勵是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指心理上的驅動力,含有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的意思,就是通過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促使人們奮發向上,努力去實現目標。

人人需要激勵,科技工作者也不例外,激勵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管理原理”。通過激勵可以把有才能的、組織所需要的人吸引過來,并長期為該組織工作。從世界范圍看,美國特別重視這一點,它從世界各國吸引了很多有才能的專家、學者。這也是美國之所以在許多科學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所謂科技道德的激勵功能,就是指它具有一股激發、鼓勵科技人員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能夠誘發他們發明創造的欲望,促使他們通過目標、理想、準則、評價的體系,在科技活動中明辨方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自覺地為國家和人民多做貢獻。科技道德激勵,它主要不僅滿足科技人員眼前物質上的利益,而是滿足其高尚的精神需求,來調動他們的科研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它把科技人員的需要引導到獻身科學、勇于創新、為民造福、為國爭光的執著追求上去,致力于他們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科技道德的激勵功能的實現機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由社會掌握運行,作用于被激勵的科技人員,對被激勵的科技人員來說可稱為道德激勵功能的外在社會機制,它包含著道德理想、道德榜樣、道德評價三個構成因素;另一類是由被激勵的科技人員自身掌握運用,進行自我激勵,對于被激勵的科技人員來說可稱為道德激勵功能的內在心理機制,它包括道德上的責任感、榮譽感、成就感這些人們內心隱藏的道德行為激發器。道德激勵功能的社會機制是實現道德激勵功能的外在保障,道德激勵功能的心理機制是實現道德激勵功能的內在基礎。

一、理想的激勵

理想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凝結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愿望。理想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它可以成為激勵人奮進、催人奮起、敦促人們不斷追求的動力。

查看全文

科技利弊與道德探究論文

摘要:人們常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科技的迅速發展又像一把雙刃劍,既為人類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也帶來了危及地球和人類社會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深刻地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矛盾、科學與價值的矛盾,從根本上說,是我們人自身的問題,這就使得道德的作用顯的尤為重要。

關鍵詞:科技之利科技之弊道德

“科學”一詞在梵語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義隨著實際運用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深化,科技這一概念是現代科學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卻像一把雙刃劍,既為造福于人類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也帶來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類社會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深刻地反映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科學與價值的矛盾,從根本上說,是人類自身的問題,因為科技本身并無善惡之分。因此必須充分發揮道德的約束與導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從而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學這特殊的智慧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以來,充分顯示了它的魔力,使人類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實惠。科技進步帶來的各種發現和發明使人類逐漸強大起來,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科技使得人類社會異彩紛呈,就像有人所說的那樣,望遠鏡和顯微鏡是眼睛的延伸,使人類能夠探測到更廣闊的和更微小的世界;從古代的以步步遠到現在的上天入海(飛機、航天飛機、火箭、宇宙飛船、潛艇等),人類已經可以馳騁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各種交通工具是腳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類的活動范圍,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類深深的足跡;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遠在千里之外的人們能相互溝通與交流,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距離,地球已經開始變成一個地球村……科技對人類文明所產生的物質影響和非物質影響是無可估量的,人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歷史前進的步伐,領略到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無窮魅力。

隨著現代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必將繼續引起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許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變革,而所有這些變革都將為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開辟廣闊的前景。今天,科學技術對我們人類而言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重要,它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總之,科學技術是人類智慧與勞動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絢麗的花果。它為人類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也必將為人類開創美好的未來。

查看全文

科技道德的激勵功能論文

“激勵”一詞來源于拉丁語“Movere”,它的原意是“移動”、“采取行動”。我國漢朝司馬遷所著《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也有欲以激勵應侯之語,意即通過激發使其振奮。激勵是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指心理上的驅動力,含有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的意思,就是通過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促使人們奮發向上,努力去實現目標。

人人需要激勵,科技工作者也不例外,激勵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管理原理”。通過激勵可以把有才能的、組織所需要的人吸引過來,并長期為該組織工作。從世界范圍看,美國特別重視這一點,它從世界各國吸引了很多有才能的專家、學者。這也是美國之所以在許多科學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所謂科技道德的激勵功能,就是指它具有一股激發、鼓勵科技人員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能夠誘發他們發明創造的欲望,促使他們通過目標、理想、準則、評價的體系,在科技活動中明辨方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自覺地為國家和人民多做貢獻。科技道德激勵,它主要不僅滿足科技人員眼前物質上的利益,而是滿足其高尚的精神需求,來調動他們的科研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它把科技人員的需要引導到獻身科學、勇于創新、為民造福、為國爭光的執著追求上去,致力于他們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科技道德的激勵功能的實現機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由社會掌握運行,作用于被激勵的科技人員,對被激勵的科技人員來說可稱為道德激勵功能的外在社會機制,它包含著道德理想、道德榜樣、道德評價三個構成因素;另一類是由被激勵的科技人員自身掌握運用,進行自我激勵,對于被激勵的科技人員來說可稱為道德激勵功能的內在心理機制,它包括道德上的責任感、榮譽感、成就感這些人們內心隱藏的道德行為激發器。道德激勵功能的社會機制是實現道德激勵功能的外在保障,道德激勵功能的心理機制是實現道德激勵功能的內在基礎。

一、理想的激勵

理想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凝結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愿望。理想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它可以成為激勵人奮進、催人奮起、敦促人們不斷追求的動力。

查看全文

科技利弊思考與道德剖析論文

摘要:人們常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科技的迅速發展又像一把雙刃劍,既為人類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也帶來了危及地球和人類社會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深刻地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矛盾、科學與價值的矛盾,從根本上說,是我們人自身的問題,這就使得道德的作用顯的尤為重要。

關鍵詞:科技之利科技之弊道德

“科學”一詞在梵語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義隨著實際運用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深化,科技這一概念是現代科學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卻像一把雙刃劍,既為造福于人類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也帶來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類社會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深刻地反映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科學與價值的矛盾,從根本上說,是人類自身的問題,因為科技本身并無善惡之分。因此必須充分發揮道德的約束與導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從而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學這特殊的智慧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以來,充分顯示了它的魔力,使人類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實惠。科技進步帶來的各種發現和發明使人類逐漸強大起來,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科技使得人類社會異彩紛呈,就像有人所說的那樣,望遠鏡和顯微鏡是眼睛的延伸,使人類能夠探測到更廣闊的和更微小的世界;從古代的以步步遠到現在的上天入海(飛機、航天飛機、火箭、宇宙飛船、潛艇等),人類已經可以馳騁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各種交通工具是腳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類的活動范圍,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類深深的足跡;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遠在千里之外的人們能相互溝通與交流,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距離,地球已經開始變成一個地球村……科技對人類文明所產生的物質影響和非物質影響是無可估量的,人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歷史前進的步伐,領略到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無窮魅力。

隨著現代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必將繼續引起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許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變革,而所有這些變革都將為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開辟廣闊的前景。今天,科學技術對我們人類而言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重要,它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總之,科學技術是人類智慧與勞動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絢麗的花果。它為人類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也必將為人類開創美好的未來。

查看全文

科技出版的道德規范透析論文

【摘要】:科技出版物在科學技術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制定科技出版工作者道德規范勢在必行。制定并認真貫徹執行科技出版工作者道德規范,必須加強相關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其重點和難點是對違規行為的處理。組建并成立國家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委員會,以提高相關管理與監督機構的權威性,強化其執行力度,才能使科技出版工作者道德規范得到切實有效的實施和監督。

【關鍵詞】:科技出版道德規范出版工作職業道德

社會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當今信息時代,科學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作為科學技術主要載體的科技出版物,其觸角也伸向社會的各個角落,并在推動科學研究、傳播科學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科技人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破除愚昧迷信、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直接影響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科技出版工作者是科技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傳播科學技術知識的重任,其道德建設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總書記說:“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市場經濟的副作用正在侵蝕著科技出版物,科技出版工作者面臨著科學道德的考驗,制定并認真貫徹執行科技出版工作者道德規范,對于發展和繁榮我國科技出版事業和科學技術,有著重要而又迫切的意義。

一、關于科技出版道德規范的制定

基于對科技出版物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的共識,1999年在北京科技會堂,中國科協所屬的231家全國性學會主辦的科技期刊共同簽署了《全國性學會科技期刊道德公約腳}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并產生了積極的反響。2004年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頒發了《中國出版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閉。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負責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宣傳教育,在該委員會的推動下,2007年中國科協七屆三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對加強科學道德建設、提升科技團體的道德水平和公信力、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繁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9年9月7日,中國科協七屆十一次常委會議又審議通過了《學會科學道德規范(試行)p,并隨即頒布施行。

查看全文

科技工作者職業道德研究論文

1科技工作者應具備怎樣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指在人類社會活動的實踐中,從事某種專門業務的人們,在對社會承擔和履行相應職責的過程中,他們必須遵循的、與職業活動緊密相連且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科技工作者職業道德,是指從事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在進行科學探索、試驗研究、新品開發、工程設計、情報分析、信息采集和處理等工作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據此,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可概括為二十八個字:熱受祖國、熱愛科學、敢于創新、吃苦耐勞、嚴謹治學、團結同志、甘為人梯。具體地說,應具備以下幾點:

1.1愛祖國,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十四屆六中全會強調“要深人持久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一切職業道德的核心。作為一名愛國者,無疑會愛人民、愛中國共產黨、愛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一提到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的赤子心、愛國情、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他1935年留學美國,1939年獲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博士,1叫6年任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對航空工程理論做出了創造性的重大貢獻,是在美國工作的最杰出的中國科學家之一。

1955年,為報效祖國,他斷然放棄了國外優厚的舒適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突破了美國當局和國民黨的重重阻撓和破壞,歷經艱辛,懷著一顆拳拳赤子心,帶著加速發展中國核導彈十年規劃的極其重要的機密資料,回到了祖國懷抱。回國后,他成了中國科技界的負貴人、國防科研的設計和組織者,為創造和發展我國航天事業和培養國防尖端技術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科技工作者年青一代的杰出代表之一—北京理工大學的年僅so幾歲的教授馮長根,他成果豐碩,國外馳名,被譽為“中國系統研究熱爆炸理論第一人”。他在《沒有理由忘記國家》一文中寫道:“對我來說,用知識報效祖國是天經地義的。”

以上的典型事例說明,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愛國、愛社會主義祖國。

查看全文

學校加強科學道德和學術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科學道德教育

論文摘要: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要落實到各行各業的工作中去。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所在,針對現在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作者認為在高校的教學活動中,必須加強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一、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

黨中央國務院不久前召開了全國人才工作會議,這是一次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等中央領導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即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還強調必須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因為人才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有了人才,社會才能進步與發展;有了人才,國家才能鞏固與強大;有了人才,民族才能興盛和繁榮。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應該加強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關鍵在于落實,在于要把中央關于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具體化。高校的歷史使命就是培養人才,確切地講,就是要為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造就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而衡量人才要從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品德被列為評價之首,有著深刻的意義,因為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而且清正廉潔、奮發有為的條件。

查看全文

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路徑思考

摘要:文章以新時代科研誠信學風建設為背景,分析了目前我國高校研究生主要存在抄襲、剽竊、造假、一稿多投等科研不端行為,并分析其深層次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強我國高校研究生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科研誠信;學風建設

1研究背景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是營造良好科技環境、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就科研誠信、科技界的作風學風建設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中辦、國辦先后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對加強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科技部《關于印發〈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的通知》對規范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江蘇省《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科研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要把科研誠信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科研誠信工作納入日常管理,加強對科研人員、教師、青年學生等的科研誠信教育,在入學入職、職稱晉升、參與科技計劃項目等重要節點必須開展科研誠信教育。導師和科研項目負責人要充分發揮在科研誠信方面的言傳身教作用,重點加強科學精神、科學道德、科學思想方面的誠信教育。研究生是科研工作的儲備和支撐力量,在科研工作中承擔著重要作用。在科研工作的起始階段,養成良好的科研誠信和學風作風顯得尤為關鍵。對學生,特別是研究生進行學術規范、學術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學術腐敗、保證中國學術研究能夠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措施。

2文獻回顧

2.1科研誠信。2000年以來,學術界開始對誠信相關問題開展學術研究。以知網(CNKI)為例,輸入“研究生科研誠信”這一關鍵詞,所查詢到的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數量按年份分別顯示為:2005年1篇、2010年8篇、2015年29篇、2019年40篇,呈逐年上升趨勢(見圖1)。周湘林[1]指出,我國高校應從完善科研誠信問責制度體系建設、重點加強知責和察責階段的問責機制建設、加大追責力度、提高違規成本及加強校內科研誠信問題綜合治理的組織機構建設等方面來加強科研誠信問責機制建設;彭靈靈等[2]借鑒皮亞杰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提出借助外部力量實現研究生學術道德由他律轉向自律,以促進研究生的學術規范建設的思路;王雨田[3]從機構設置、培訓課程、科研不端行為處理流程等方面研究分析了英國杜倫大學科研誠信建設現狀,并提出對我國高校的借鑒意義;方明等[4]分析了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多種原因,并從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分隔、導師-學生模式培養機制以及研究生自身的學術道德建設3個層面分析如何建立關于研究生教育的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長效機制;劉仕勇等[5]提出過大的科研壓力不僅造成研究生心理創傷,更是導致學術腐敗的根本原因。2.2學風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學者開始對學風建設相關問題開展學術研究。輸入“研究生學風建設”這一關鍵詞,截至2020年10月底,在知網(CNKI)搜索到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共計688篇。從2012年開始,關于學風建設的論文數量呈迅速增長趨勢,按年份分別顯示為:1986年1篇、2000年1篇、2005年11篇、2012年62篇、2014年79篇、2020年27篇(見圖2)。周寧等[6]提出了黨建“促學風、帶科研”的創新路徑;楊嵩松[7]分析了研究生道德失范行為的原因,認為內在道德約束與外部制度規則相協調可以解決學術道德失范問題;白莉[8]提出建立健全的學術制度、建立研究生學術誠信檔案等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措施;李安萍等[9]指出改善研究生外部環境是促使其從他律到自律的必要途徑。

查看全文

打造高校生德育評價體制平臺

多年來,高等學校堅持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等全方面教育,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對于智育、體育的評價手段與體系而言,德育的評價體系相對薄弱。如何評價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是長期以來擺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問題。

為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全面考核,檢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完善學生德育的評價體系,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開展了德育答辯活動。實踐表明,德育答辯不失為構建大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重要平臺,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辯的實施過程

德育答辯是指應屆本科畢業生將自己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紀、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規定的格式,以總結報告的文體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形成個人德育狀況論文,并以班級為單位,通過答辯會的形式,向班級的同學、答辯委員會成員宣讀,同時接受提問,回答問題,由同學和答辯委員會就其德育表現作出評價。

(一)精心組織、嚴格要求,確保德育答辯教育效果

為了上好德育答辯這堂“課”,理工學院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了德育答辯實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領導、學工部(團委)負責同志、學部書記、輔導員、“兩課”教師為成員的畢業生德育答辯委員會。按照學院的總體部署,德育答辯分為撰寫論文、審核評閱、現場答辯三個階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