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煙草栽培保險分析及建議

時間:2022-10-05 02:52:00

導語:市域煙草栽培保險分析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域煙草栽培保險分析及建議

本文作者:施偉平1黃碧丹2邱志丹1童旭華1王鑫1邱標仁1作者單位:1.福建省煙草公司龍巖市公司2.福建農林大學

當前,烤煙種植戶的種煙面積越大,相應的種植風險也越大;如何降低煙農種煙的生產風險,是發展規模化烤煙種植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1]。對此,福建省龍巖市為建立健全全方位、多領域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探索建立政策性支持、商業化補充相結合的農村保險新模式,以增強農民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減少農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的逆向生產發展,推出了烤煙種植保險新險種[2]。為了順利貫徹落實這一新的穩定烤煙種植措施,我們探討了烤煙種植保險推行將要面臨的困難,提出了對策,這對于以烤煙種植為重要產業的龍巖市而言,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龍巖市涉農保險及烤煙生產概況

1.1龍巖市農業保險事業簡介

龍巖市致力于推進涉農保險工作至今已有26年歷程;近年來,龍巖市由各級政府“買單”,為全市200多萬農民辦理了農民房屋統一保險、自然災害公眾責任統一保險、“新農合”補充醫療保險等3項涉農保險業務。2005年至2008年8月,龍巖市涉農保費收入5059萬元,出險賠付支出5182萬元,其中農民房屋統一保險的保費收入為1127萬元,實際賠付3427萬元。2009年5月,龍巖市各級政府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杭支公司聯手在上杭縣古田鎮創辦了全國首個政企合作“三農”保險示范區,推出了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理賠便捷的“保險超市”供農民選擇投保。目前,在農民房屋統一保險等6項政策性涉農險種覆蓋率均達100%的基礎上,古田鎮“三農”綜合保險覆蓋了全鎮21個村,其中18個村人人參保;全鎮“三農”保險保費收入214.4萬元,提供保險保障金額達21.6億元,人均保障金額14.4萬元,大大超過了全國、全省的平均保障水平[2]。2011年,龍巖市將在全面推進深化新農合、新農保、農村住房、自然災害公共責任、水稻、能繁母豬、森林綜合等原有政策性涉農險種的基礎上,著力推廣適合當地的“三農”綜合保險項目[2],主要有小額農村家庭財產保險、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農民小額信貸保險、務工農民小額保險、茶果種植保險、雞鴨兔養殖保險等11個險種,要求每個鄉鎮選擇3~4個險種全面推廣,并要求在全市范圍內推廣烤煙種植保險,其3年內,保費由市、縣兩級財政及相關企業進行補貼,農民自主承擔一部分費用。

1.2龍巖市烤煙產業現狀

福建省龍巖市是我國優質煙葉產區之一,全市約有煙農1.3萬戶,常年種植烤煙面積約1.73萬hm2,收購煙葉3.75萬t,近5年烤煙種植基本情況見表1。龍巖市地處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大部分農民散居在山區,經常遭受臺風、低溫、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的侵襲。烤煙種植作為龍巖市農業生產的特色和支柱產業,其生產條件受自然因素的影響相當大。因此,了解龍巖市的烤煙種植現狀對于烤煙種植保險的推行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和理論指導意義。龍巖市近5年來烤煙種植基本情況見表1,從表1可見,在2006~2010年的5年間,龍巖市計劃烤煙種植面積與實際種植面積相差不大,體現出地方政府對烤煙種植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斷加深加大,使戶均種植面積呈現連年遞增的態勢,這說明農民在選擇種植的農作物種類時,重心開始轉移至烤煙種植,并且已經將烤煙種植作為自身農業生產的最主要農作物。然而2006、2007和2010年,龍巖市遭受了低溫、霜凍、冰雹、龍卷風、洪澇等多種自然災害;特別是2010年遭受霜凍的面積達到了1.34萬hm2、遭受洪澇災害的面積達到了0.61萬hm2,使煙葉產量損失了近0.75萬t。從表1的單產數據也可以看出烤煙種植受自然災害后損失的程度,其受災的年份與正常的年份相比,單產之間的差距最高可達450kg/hm2左右。由此可推算出在2006~2010年間,受自然災害損失的年平均總產量在0.53萬t左右。以2006~2010年煙葉平均收購價12元/kg計算,則龍巖市近5年來烤煙年產值的動態變化情況見圖1,從圖1可見,龍巖市每年因為自然災害產生的損失就高達6300萬元。正是自然災害的破壞影響,才導致2006、2007和2010年的總產值較沒有受自然災害影響的2008和2009年損失了近2億元,可見烤煙種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之大。龍巖市近5年煙農戶均收入的動態變化情況見圖2,從圖2可見,在2006~2010年,隨著煙農戶均種植面積的增加,煙農的收入呈現上升趨勢,并且收入的漲幅也逐年增加。說明烤煙種植已成為煙農的主要收入來源。

2推行烤煙種植保險的積極作用

當前烤煙種植業已呈現出規模化、專業化的發展態勢,從龍巖市近幾年的煙草種植規模來看,烤煙種植業與地方經濟的發展存在連鎖的關系,因此推行烤煙種植保險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保障煙農增收增效、推動當地農村社會和諧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有利于促進烤煙生產

對于常年受嚴重自然災害影響的烤煙種植戶來說,通過投保烤煙種植保險,可以在災后及時得到兌現的賠付款,補償煙農受災的經濟損失,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從而減少了投保農民的因災損失,防止了農民災后返貧、因災致貧的現象出現[3-7],這對于烤煙生產和“三農穩定”起到了“保護傘”和“加速器”的作用。

2.2有利于農民增收

從表1中的龍巖市近幾年來的烤煙種植戶均種植面積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出,煙農種植烤煙的面積在不斷擴大,其投入的成本也隨之加大,這在無形中加重了農民對產出的期盼與憂慮;而烤煙種植保險恰好緩解了農民對自然災害導致“血本無歸”的擔心。推行烤煙種植保險,一方面給農民帶去了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給農民吃了“定心丸”,讓農民放心大膽地種植烤煙,有利于促進與穩定農民的增收。

2.3有利于增加當地財政收入

與政府救災相比,對農業保險提供財政支持可以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調動多方力量分擔農業風險,減輕政府、企業應對自然災害籌措救災資金的負擔[8-10]。同時,烤煙種植保險有利于烤煙生產的穩定發展,從而有利于穩定稅源、提高煙葉稅的稅基、增加煙葉稅數額[11,12],進而必然會提升當地的財政收入[13]。

3推行烤煙種植保險要解決的問題

烤煙種植保險創新在福建省龍巖市發展有其必然性,它誕生在這個烤煙種植面積約有1.73萬hm2的全國優質煙葉產區之一的土地上,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和堅實的支撐能力為龍巖市烤煙種植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充沛活力;烤煙種植保險的推行是提高烤煙種植階段生產保障性和農民積極性的現實選擇,它的推行將為閩西的烤煙業發展乃至福建全省、全國的烤煙業提供范例,掀開了福建省農業保險創新發展模式新的一頁;它是一項不斷探索、持續深究的新事業,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融合是其順利推行的有力保障。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具有時代特征的農業推廣事業表現出短期性和過渡性,烤煙種植保險的大膽嘗試正是時展的一個過渡性特征的體現[14];它的推行是龍巖市探索建立政策性支持、商業化補充相結合的“三農”保險新模式的又一新生事物,它所倡導的保費籌集模式正是涉農保險“政府引導、農民自愿、公司承保”的政企合作模式的真實反映[15-17]。可以肯定,龍巖市推行烤煙種植保險是一項突破性的嘗試,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推行烤煙種植保險所面臨的現實困難和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3.1相關規章制度的缺位

龍巖市推行的烤煙種植保險采取“市(縣)政府+煙草企業+保險公司+種煙農戶”保險經營模式,當烤煙種植保險開始試運行時,政府、煙草企業和保險公司的責任義務還沒有明確的分工,如果在推行過程中出現緊急情況,該由哪一方負責沒有明確指明。相關規章制度和政策措施的不到位,勢必會影響烤煙種植保險的順利推行。

3.2煙農的保費負擔不輕

龍巖市擬推行的烤煙種植保險的保險金額為每公頃9000元,保險費率為9%,即按每公頃收取810元的保險費。保險公司對烤煙種植保險制定了較高的費率,高于一般財險費率和其他農險費率。而中國家庭和企業財產的保險費率一般為0.2%~2.0%[18]。這對于規模性種植的煙農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3.3保險責任認定的復雜性

在現實生產生活中,復雜的保險條款一般很難保證自然災害過后的合理索賠。比如保險公司與煙農在確定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時,往往會存在紛爭,這其中保險范圍的界定問題是原因之一;在現實里,保險公司在賠償處理事宜上對全部損失與部分損失的認定很難依照保險條款執行,實際界定的過多偶然因素也會影響烤煙種植保險的實施[19,20]。

3.4煙農自愿投保程度

煙農的參與度直接影響著烤煙種植保險的推廣速度。一方面,按照大多數法則[21,22],被保險的保險標的數目要足夠大才能分散風險,風險單位過少不利于保險公司對風險的有效控制[22];另一方面,煙農保險意識淡薄,認為買保險就是花冤枉錢,風險防范意識的缺乏將導致自然災害偶然性發生的必然性損失。

3.5保險公司自身問題

烤煙種植是高風險產業,一旦保險事故發生,保險公司賠付總額會相當地高。加之龍巖市烤煙種植區分散在5個縣(市、區),為烤煙生產進行投保的保險公司需要建立較多的分支機構,增加了開展業務的組織管理與交易成本[23]。在事故發生時,由于保險公司和煙農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道德風險難以衡量,保險公司可能面臨被騙取保費的風險。因此,高額的賠付率、過重的成本支出和潛在的各項風險并存,都對保險公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24]。

4推行烤煙種植保險的建議

烤煙種植是龍巖市的一個重要產業,為充分發揮烤煙種植保險“組織經濟補償性”的職能作用[23],解除煙農的后顧之憂,調動煙農種煙的積極性,促進烤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建議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4.1重視首創,完善規章制度

烤煙種植保險作為一項新的保險品種,尚缺乏相關規章制度的支持和借鑒,而烤煙種植保險的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必須有完善的規章制度作為保障。可以借鑒其他省(市)制定的推行煙葉保險的相關保障政策,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參考或模仿[4,10,21,23];同時應明確規定政府、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加強各自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形成互相監督、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機制;確保有充分的規章制度支撐與合乎現實需求的相關政策扶持[25],以保證烤煙種植保險的順利推行。

4.2試點先行,積累全面推廣的經驗

烤煙種植保險這一新險種的產生將為煙農放心種植提供保障,但煙農保費如何繳納、災情發生后如何定損和理賠都沒有現實的經驗可以借鑒。作為純商業性質的保險,賠付問題若處理不善,可能會導致推行烤煙種植保險的適得其反或事倍功半效果出現。建議加大力度關注烤煙種植保險的試點工作,為順利推進全面推廣積累經驗。

4.3充分醞釀,科學確定保險細則

一是要確定合理的保險范圍。應當結合龍巖市歷年發生自然災害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保險范圍,建議自然災害理賠范圍應包括霜凍、雪災、冰雹、暴風、龍卷風、洪水、漬澇和突發性的嚴重煙草病蟲害。二是要科學制定理賠標準。為更好地開展烤煙種植保險工作,建議各方如政府、保險公司、煙草企業等要結合龍巖市本地實際,創新思路,盡快制定烤煙種植保險的定損理賠細則,進一步明確烤煙不同生育期災害損失統計標準、調查統計基本方法、損失評估范圍等定損理賠依據。三是要科學確定保險費率。保險費率確定科學與否關系到種植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建議根據近幾年龍巖市災情發生情況和煙農救助情況進一步精細測算,最大限度地科學確定保險費率。

4.4制定方案,保證三方保費到位

從長遠來看,要發展農業保險,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無論采取何種農業保險模式,如果沒有充足的財政補貼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農業保險將難以維系[8,13,16]。為此,政府要建立與市場規律相適應的投入機制,以彌補市場之不足,不斷發揮市場主體的調節功能和帶動作用。建議由政府、相關企業、煙農共同承擔保費,共同分擔風險,同時建議政府財政出資的補貼部分在煙葉稅中直接扣除支付;煙農的負擔部分由各鄉鎮分解到村委會統一收取,公平、公開地公示保費繳納路徑和數額,提高烤煙種植保險交費的透明度。

4.5大力宣傳,引導煙農自愿投保

當前龍巖市種煙農戶普遍存在生產規模小、收入水平低、保費支付能力弱等情況,加上保險意識不強,煙農的購買力及購買愿望比較低。這就要求保險公司、煙草企業等單位要共同建立宣傳引導機制,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主流媒體,采取開辟專欄、張貼標語、入戶宣傳等多種形式,做好農業保險的宣傳工作。加強對水稻等農作物保險賠付典型成功案例的宣傳,讓農戶深入了解農業保險這一國家新型支農惠農政策的重要性,增強廣大農戶的參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