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財務風險論文
時間:2022-05-04 11:36:31
導語:民辦高校財務風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民辦高校發展現狀
1.1因民辦高校規模擴張所帶來的各項風險日益突顯
教育的發展需要民辦高校進一步擴大規模,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辦高校規模的擴張。然而,民辦高校不斷加快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招生規模,政府借此拉動內需,但民辦高校的規模擴張也衍生出諸多問題。在民辦高校蓬勃發展的同時,民辦高校倒閉也呈現著數量上升趨勢,因此,要對民辦高校規模擴張所帶來的一系列風險做出及時的防控應對。在這些風險中,當前影響較大、值得關注的有四大風險,即籌資風險、投資運營風險、生源風險和內控風險。加強風險防控,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既是民辦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民辦高校履行教育責任的重要保證。
1.2高效預警和防控民辦高校財務風險,有助于破解制約民辦高校發展的障礙
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是最重要的風險之一,規模擴張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何獲取大量的資金,并加以有效地利用,促使民辦高校內部財務系統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重要的課題。目前很多民辦高校中都潛藏著各種各樣的財務風險問題。由于我國在民辦高校經費的籌措和使用上缺乏法律法規的硬約束,民辦高校獨立決策,享有較大的自主權。因此,許多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很不規范,從開立賬戶、收費、使用到審計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亂收亂支、挪用、貪污等現象屢有發生,從而為種種財務危機埋下了伏筆,也嚴重阻礙了我國民辦高校的發展。
2民辦高校財務風險
2.1籌資風險
不同于公辦高校,民辦高校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學費和貸款,沒有國家和政府的教育經費投入,籌資渠道單一,籌資難度較大。教育經費的短缺造成民辦高校教學基礎設施以及人員聘用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壓力,繼而造成教學質量不高,也影響到民辦高校招生規模和教育經費的籌集,社會大眾對民辦高校的認可度不夠高,如此的惡性循環也是造成籌資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某些民辦高校為了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開始大量貸款舉債辦學,高額的利息支出造成了高校巨大的經濟壓力。在高校的中長期發展中已經出現了失衡現象,造成流動資金短缺、拖欠教職工工資以及無法維持學校日常運轉的局面,而高校管理層的風險意識薄弱,辦學自主權的不斷增大,注重短期利益的行為等,也是高校財務風險加大的主要因素。民辦高校如果對于預期收入和支付能力估計不足,缺乏精確的財務預算和會計核算,就會形成籌資風險,進一步引起辦學資金鏈斷裂,使學校陷入財務危機甚至瀕臨破產。
2.2投資運營風險
投資運營風險是指民辦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因投資不當、運營資金不足、教學質量下降、科研項目違約等原因而造成的風險。如江蘇金山橋教育集團,曾經是一所集幼教、小學、初中、高中、成人教育、老年大學等為一體的大型民辦教育集團,擁有師生員工1萬余人。然而,該集團由于隨意挪用拆借資金而導致經營不善,于2005年12月宣布破產。由于民辦高校的法定民辦非企業身份的特殊性,在實踐中混淆不清,投資者的合理回報不能得到有效保護,高校也沒有充分享受到法定稅收優惠政策,使得民間資本在教育領域進退兩難,存在著眾多資金運營缺陷。除此之外,民辦高校因為競爭激烈,自負盈虧,存在“重招生宣傳、輕教學投入”的傾向,忽視對教學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教職工福利待遇津貼、后勤保障投資的投入力度,導致了教學環境差和教學團隊的不穩定性,這嚴重影響到教育質量的下降和招生的可持續性。
2.3生源風險
近年來,由于我國特殊的人口政策的限制,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報名人數呈現遞減趨勢。隨著高考報名人數的逐年遞減,高校生源危機持續發酵,高校之間的生源爭奪戰會愈演愈烈。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民辦高校存在著明顯的劣勢:一是民辦高校的社會認可度還比較低,大多數人對民辦高校的認知還停留在三批次、四批次招生水平,畢業生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導致學生報考積極性不高,甚至遭遇“零投檔”;二是民辦高校學費普遍高于公辦高校,民辦獨立院校每年的學費均設置在1萬元以上,這給就讀學生的家庭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壓力,這也是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在生源爭奪戰中的致命劣勢;三是出國留學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出國留學學潮也呈現低齡化趨勢,縮減了高考人數,進一步加劇了生源危機。
2.4內控風險
內控風險是指民辦高校在其經營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風險。近年來,民辦高校在治理結構、財務人員聘用、財務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內部控制方面存在諸多漏洞:
①治理結構不夠完善,由于民辦高校的私立性質,很多民辦高校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任人唯親現象嚴重,致使內部管理混亂,人才得不到重視。并且董事會、院校領導以及黨組織權責分工不明,真正有效的制衡機制普遍缺失;
②民辦高校教職人員流動性大,導致財務人員的穩定性較差,新招聘的財務人員在短時間內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的特殊性知之甚少,部分民辦高校財務人員業務能力也比較弱,無法對財務數據進行深入分析、預測與決策;
③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民辦高校的投資者對于教育領域和其他經營項目之間沒有進行有效的財務分離和風險劃分,導致資金隨意拆借使用,內部資金管理混亂,存在財務人員做假賬、侵占挪用專項教學經費等現象。
3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防控對策
3.1加強完善政府對民辦高校的監督和引導職能
從宏觀角度和民辦高校的長遠發展來看,順應國家政策,享受政府的扶持對于其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政府主管部門要制定相應政策,給各民辦高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同時對民辦高校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如按“免、減、捐、返”的思路,實行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在民辦高校借貸資金的使用上,政府應建立一套嚴謹的監管制度,引導民辦高校正確合理地使用借貸資金。政府及相關教育部門還應根據民辦高校的發展計劃和教育市場的供需關系,預測出科學的舉債規模,使得負債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3.2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加強民辦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加強風險防范意識能夠保證民辦高校順利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有助于降低財務風險。民辦高校應遵循風險收益均衡原則,不能一味只顧追求收益,不考慮風險。加強內控體系的建設,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要建立起功能完善的風險防范部門,從而保證高校的業務活動限定在制度的框架內,真正做到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②高校管理者在進行財務預決策時,要充分考慮財務風險的潛在因素,并建立起一套“具體責任劃分到人”的風險管理體制和監督獎懲保障機制;
③任用達到職位要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建立科學的人員聘用體系,包括招聘流程、崗前培訓、工作績效考核、晉升機制等。
3.3提高民辦高校教學質量,擴大影響力
不論是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其辦學的根本目的都旨在教書育人,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民辦高等教育要發揮的最根本及最重要功能只能是讓更多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并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民辦高校要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發展觀念,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導思想,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以完善的硬件設施與一流的師資水平為支撐,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努力創立精品民辦高校,充分發揮前瞻性和創新性,提高辦學水平、辦學檔次和辦學特色,增強社會認可度和海內外影響力。
作者:蘇亞民黃曼光單位: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建材企業財務風險論文
- 下一篇:房地產信托項目財務風險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