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戰略

時間:2022-12-17 03:26:42

導語:大數據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數據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戰略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建筑施工企業想要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抓住機遇,必須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企業財務管理中,改變傳統的財務運作模式,探索新的發展策略,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但如何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建筑施工企業的資金管理、風險管理以及資源配置等方面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戰略

一、大數據時代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自2005年后,大數據才真正迎來了蓬勃發展時期,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合,再利用特有的算法模型對繁雜的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并提煉出有效的數據分析結果,給企業管理層的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支持[1]。大數據具有數據量大、數據種類多樣以及實用性強的特點,且數據可以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共享性[2]。大數據時代來臨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大數據時代使企業財務管理得到升級。傳統的財務狀況分析都是以手工報表為基礎,獲取的信息數據比較單一,且難以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性。而大數據的應用使企業可以獲得的信息數據也更加多元化,企業的財務分析也不再局限于內部財務管理狀況,還可以及時對外部市場信息進行收集,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獲取數據信息的成功率[3]。(二)大數據時代提高了財務管理的準確性。傳統的記賬和數據儲存的方式是將紙質報告檔案歸類,進行人工管理,在這種情況下,數據丟失或被竊取的情況多有發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也會因數據泄露而造成經濟損失。而大數據時代使企業的數據管理更加規范化,提升了數據信息的安全性。(三)大數據時代改變了財務管理人員的角色。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對新型會計人才的需求,傳統的記賬型財務會計已經被淘汰,企業更需要管理型會計,即可以利用豐富的數據對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并對企業日常經營提出指導和建議,也能參與企業的決策投資,降低企業運營風險。

二、大數據背景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戰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據收集系統不完善。信息收集系統是建筑施工企業建立財務戰略的關鍵,如果因為企業信息傳遞渠道阻塞或信息傳輸延誤而導致企業錯過最佳的投資決策時間,將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而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還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數據收集系統,或數據收集系統還不夠完善,企業內部數據分散,難以及時整合,從而降低信息數據的共享效率,不能支撐企業財務戰略的有效實施。(二)信息供給與財務戰略不適應。企業管理層在進行一切戰略決策時都需要從信息平臺獲取外部市場信息以及內部資金信息等,如果企業無法及時為投資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可能導致決策失敗。企業盲目擴張業務規模,而施工企業的項目通常又具有建設周期長、資金回籠期長的特點,企業過度的項目投資會減少內部現金流量,同時,企業的負債資產也會隨之增加、權益資本下降,企業的經營會面臨巨大的經濟風險。也就是說信息供給與財務戰略不適應,導致企業的投資決策存在不合理現象。(三)資源配置不合理。建筑施工企業的一些材料工具、固定資產可以循環使用,但很多施工企業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項目竣工后通常將這些物資變賣或當做廢品閑置,使企業整體的施工成本增加。在人力資源配置方面企業要對內部人才進行充分了解,不同的業務板塊要配備相適應的人才。但施工企業內存在著人才機構臃腫、人力資源管理不足的問題,從而增加企業施工周期,給企業帶來不良影響。(四)企業籌資融資渠道緊縮。雖然當前很多建筑施工企業為了規避風險都會將歷年的利潤提取出來建立內部留存收益作為企業后期生產經營的缺口補償金。但這部分資金是有限的,在對一些大型施工項目施工時,企業還是需要從外部金融機構中獲取資金,且一般情況下還需要長期貸款滿足投資的資金需求。如果建筑施工企業還處于傳統的手工核算模式中,大規模數據的處理很難利用人工手段實現低息貸款,企業也會因核算不合理而增加融資風險。例如在一些尋找社會融資的工程項目中,如果企業不能利用計算機技術向投資方展示項目未來的盈利能力,那么也會影響到該項目的融資狀況。(五)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首先在于企業內資金使用率低,資金使用缺乏全局性,資金短缺情況嚴重;其次是企業缺乏對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沒有信息收集就無法判斷材料市場的平均價格、人工勞務費用的走勢變化,也無法為企業合同的變更提供依據,導致企業經營利潤不高;最后企業內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人力資源管控不足,企業內專業性、技術性人才流失嚴重。(六)企業運營風險大。施工企業的風險主要表現在運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這兩個方面,例如企業對采購環節控制不足、工程分包隊伍技術程度了解不清以及地域地質特殊等都是給企業帶來運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直接因素。如果企業內缺乏信息技術的應用就不能提前預測風險,企業抗風險能力低,則可能在風險中損失更嚴重。

三、大數據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戰略管理具體措施

(一)建立合適的管理模型。為了保證企業內數據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建筑施工企業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模型,從企業的收入管理、成本管理、資金管理、稅金管理、盈利能力、績效考核、固定資產管理、人才培養、市場調研以及風險評估等模塊入手,分別建立信息系統,并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對系統進行及時更新和調整,提高數據傳輸效率和質量,加強內部的聯系,給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持。(二)準確把握市場規律。市場調研的信息系統主要針對企業投標報價和項目風險預測發揮作用,建筑施工企業可以對行業市場信息進行廣泛收集,包括消費群體、市場需求以及政策變革等信息,并依據企業自身的狀況對投標環節和投資環節進行風險把控,避免企業因對市場了解不清而導致決策失誤。(三)提高企業整體的工作效率。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收集到的基礎信息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引入相關管理模型,減少專人處理數據的重復環節,從而可以提高數據收集、處理到分析過程的效率,從而也可以減少對人力資源的浪費,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進行一切業務活動的主體,對人力資源管理也是提升企業工作效率的基礎。因此,企業要建立合適的薪酬制度,在充分了解員工能力配備和發展需求的情況下對勞動力進行合理配置,發揮每個崗位的最大效益,提升企業的經濟利潤。(四)降低運營成本。管理模型可以全面的反映企業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數據,企業可以依據這些數據以及建筑施工企業的業務特征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對于一些閑置物品要及時處理,保證賬實相符;針對采購環節企業要運用信息技術真實反映市場均價,保證采購環節的透明公開,降低采購成本。(五)加強對留存收益的集合。由于當前市場融資環境惡劣、融資渠道緊縮,企業想要通過外部借款的方式籌集資金比較困難,但施工企業目前也無法改變前期墊資的經營模式,體現了留存收益的重要性。企業可以全面把控資金流向,將一些分公司、子公司的留存收益進行集中管理,填補企業的資金缺口。當留存收益不足時,企業可以考慮通過租賃代替短租借款的方法緩解融資壓力,降低融資成本。(六)做好風險防范工作。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管理模型收集風險,對風險關鍵點進行識別和分析,并建立風險數據庫,將一些風險因素案例列入數據庫中,例如現場施工可能帶來的風險,企業可以利用買保險等方式進行風險轉移等。這些案例數據可以為企業抵御風險提供最及時的應對措施,也可以通過對風險的提前預測規避風險,保證企業的運營安全和資金完整。

四、結束語

建筑施工企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企業要想增強核心競爭力、強化內部財務戰略管理,必須將數據信息技術應用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從建立管理模型入手加強對企業內運營成本、運營風險、融資風險以及資源配置進行優化和控制,提升企業內部信息傳遞的效率,為企業最大化地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

[1]趙美蘭.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戰略管理問題的探討[J].財經界,2015(23):258-258.

[2]劉藝.大數據時代下財務戰略轉型[J].新會計,2016(12).

[3]鄭娟.大數據時代施工企業財務戰略管理問題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7(19):44-45.

作者:尹壽利 單位:山東省建設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