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時代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措施
時間:2022-08-20 08:41:56
導語:數智時代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9年新個人所得稅實施以來,引入綜合所得這種計征方式,代表著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模式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轉變,使得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在數智時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針對以上背景,闡述數智時代新個人所得稅改革對征收管理提出的新挑戰,分析數智時代我國個人所得稅面臨的問題,并針對相關的問題就如何充分發揮數智時代技術特點,提出相關解決措施。
關鍵詞:數智時代;個人所得稅改革;綜合所得;征收管理
當下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社會變革、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力量。同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以來黨和國家不斷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五中全會提出的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業財融合”、“財務共享”、“互聯網+智能會計”等行業新業態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數智化的時代背景。在“十四五”時期改革部署中重點提出健全直接稅體系、提高直接稅在稅收體系中的比重,因此,具有調節收入分配和實現社會公平作用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在數智時代征收管理面臨著新挑戰。
一、新個人所得稅改革對征收管理提出的新挑戰
2019年適用的新個人所得稅法中引入了綜合所得的概念,對于主要勞動所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合并作為一項綜合所得,日常四項各自預扣預繳,年度結束,按年匯算清繳,多退少補。引入綜合所得的概念,代表著我國個人所得稅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演進。
(一)綜合所得相關信息共享需求加大
綜合所得的公式為:綜合所得=四項所得-基本生計費(60000元/年)-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其他。當前,金稅三期深入開展,稅收信息的電子化穩步推進,但是對于非電子化貨幣的監控還存在一定困難,在數智時代對如何解決申報信息的真實性提出一定的挑戰。在專項扣除中需要涉及個人的保險信息,在專項附加扣除中需要統計獲取個人子女教育、住房、醫療、贍養老人和繼續教育等多方面需要自己填寫申報的信息。這些信息的正確與否關系到個人稅款計算的準確性,因此,需要以政府為組織單位實現個人所得稅信息的高度準確共享。在數智時代下,聯合公安部門、社保部門和住建部門等相關政府機構建立信高度共享的信息平臺是我們面臨的重要挑戰。
(二)反避稅管理中信息需有效開發
新個人所得稅法為解決個人避稅現象,首次引入反避稅條款,明確相關概念和相關界定標準。這就要求利用大數據進行信息的深度挖掘,對相關涉稅信息進行全面監測和管控。2018年9月份,為保證稅收公平,打擊相關違法避稅行為,個人所得稅的信息管理與國際接軌,引入CRS機制加強個人賬戶管理。CRS機制的運用,可以有效的對納稅人國內和國外賬戶進行監管。因此,運用大數據實現信息監管—信息處理—信息反饋的循環,是數智時代實現有效稅收管理是的又一挑戰。另外,在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的界定標準183天的判斷以及納稅人收入來源的變化上,對于征稅機關的征收管理效率提出挑戰,如何運用大數據實現稅務信息的高度共享,是數智時代征收管理工作應思考的問題。
二、數智時代我國個人所得稅面臨的問題
(一)數字稅務思想未得到深刻貫徹
數字經濟下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當下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能力的不匹配,使得征管效率下降。稅務機關作為個人所得稅的征稅主體,其專業稅務隊伍思想建設和業務拓展能力決定了大數據技術在稅務管理上的運用。而現在稅務工作人員崗位的“終身認定制”,會使一部分人員缺乏進行大數據更新學習積極性,使大數據管理思想難以有效貫徹。在稅務人才建設上,我國的人才體系建設亟待調整。目前稅務機構在編人員增長相對緩慢,滿足不了大數據技術下稅務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時稅務機構的人才聘用中對信息技術人員吸納不夠,稅務人員中兼備稅務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的工作人員缺乏。稅務機關缺乏專業的人才培訓機制,沒有專門的培訓體系,導致稅務人員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不能滿足大數據下的信息需求。最后,稅務信息安全是數智時代稅務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獲得納稅人對于信息上傳和共享信任的前提,是實現大數據信息共享良性循環的必要條件。稅務機關內部、稅務機關和相關第三方進行信息共享中存在信息外泄、信息遺失,這些都是數智時代需要解決的信息安全問題。
(二)稅收管理能力不符合數智時代的發展
“數字化”“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從經濟和業務領域發展到生活領域,涉稅信息的采集難度增大,稅務機關的征收管理能力相對較薄弱。在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上,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強調整體數據的采集和處理,但是在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上,仍然采用常規的抽樣分析,這和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思想相悖。和世界上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源流失問題嚴重,說明對納稅人的涉稅行為監管不夠。例如,對于財產租賃所得的涉稅信息監管上,無法完整獲取納稅人財產租賃收入信息,導致稅源流失。稅源流失不但表面上會減少稅收收入,從長遠來看,會導致稅收公平難以實現,也會使納稅人缺乏納稅意識,以致有逃避稅款的現象產生。網絡時代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人們的收入呈多樣化,個人的收入一般并非實物形式,網絡帶來的增值收入通過數字化形式表現出來,導致收入的可操作性變大,稅收監管難度增大。數智時代,稅務機關的數字稅務思想不能貫徹徹底,會導致征納稅雙方信息不對稱,使稅務機關在稅源監控上的有效性和專業性面臨著較大風險。同時,納稅人主動準確進行信息填報的意識較差,導致大數據技術下難以對數據進行準確的分析和處理。最后,數智時代涉稅數據的分析和共享對稅收征收管理極其重要,而目前我國缺乏針對稅源管理數據的統一管理。金稅三期雖然在我國已經推行,但是相比于發達國家成熟的稅源管理機構,我國在數字稅務時代還沒有類似的稅源信息管理平臺進行稅源數據的高效管理。
(三)稅收征管機構協作能力欠缺
數智時代,信息在不同機構部門之間的交互分享是個人所得稅征管工作高效進行的必要條件,但結合目前我國實際情況分析,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機構之間的協作能力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國稅與地稅合并后,我國稅收的征收管理流程長期來看會簡化高效,但合并后帶來的短期內國地稅之間相互嵌合的過程,會對數字稅務的征收管理效率造成一定影響。例如,合并前金稅三期的推行過程中,國稅局和地稅局使用的軟件各不相同,導致合并后大數據技術運用難度加大。另外,稅收征管部門與第三方部門之間在數據共享上缺乏有效溝通協調,導致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不能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新個稅實行后,對于個人真實的家庭生活信息需求大,而稅務征收機關卻處于信息獲取的被動方。雖然國家規定相關政府部門應提供專項附加扣除的相關信息,但是稅務部門并未與第三方涉稅信息部門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導致信息的共享—處理—分析—反饋的鏈條存在著一定屏障。
三、數智時代完善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貫徹大數據思想并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
數智時代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革新,更是稅務工作人員在稅務管理思維和理念上的更新。首先,國家稅務總局可以利用當下傳播效果好的新媒體渠道,宣傳大數據技術,提高稅務工作者數字稅務的思想意識,為大數據在稅務工作中的運用打開通道。在數字稅務思想傳播中,國家稅務總局應和地方稅務局有效配合,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橫向與縱向結合,上下聯動。其次,對于稅務機關的人才培養機制,應該有的放矢的進行。老員工注重技術層面的培訓,發揮老員工業務骨干作用,激發其創新潛質,形成業務帶動技術的人才培養機制;新員工的培訓應選拔學習能力強的率先示范,集中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以期在新員工中形成以技術帶動業務的發展模式。最后,在稅務員工的業務培訓上,增加信息技術培訓,并運用大數據對相關技能培訓做出專業的預測和分析,對于培訓結果進行相應的獎勵和反饋,讓稅務人員明確大數據技術的重要性和自己所具備的大數據技能水平,以便合理對自己的專業水平進行評估,進行大數據技術的更新學習。在稅務機關內部的崗位設置上,為了提高數智化時代組織管理效率,稅務機關可以嘗試將其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建立起溝通高效、上下聯動的扁平化管理結構,改變組織層級多、信息傳遞時效差的缺點。
(二)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征收管理水平
我國現行稅收征收管理存在的風險主要是很難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海量涉稅信息。因此,符合我國國情的嵌入大數據思想的稅收征管體系可以保障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有效運作,針對目前我國存在的稅收管理風險,建立以數據為核心的新型個人所得稅征管流程。數智時代的稅收征管體系的基本流程可以分解為數據收集、數據處理分析、數據應用、數據反饋、信用建設等環節,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閉合系統。從組成部分上,新型個人所得稅征管系統應以納稅人大數據庫的基本單位為基礎建立全國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同時,這個平臺應設立相應的風險警示指標體系。
(三)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稅收征管機構之間的協作
2019年全面實行綜合與分類稅制改革后,對我國稅收征管機構之間的協作提出新的要求。國家稅務總局應牽頭加快國稅和地稅在數據處理、分析和共享之間的嵌合,提高稅收管理部門的征收管理效率。同時,應加快基于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數據共享平臺的建設,實現稅收管理部門對于涉稅信息的高效利用。綜上,數智時代的到來,帶來的不僅是思維的變革,如何落腳到實處,是對新時代稅收征收管理能力的一次挑戰和機遇。稅收征收管理工作應穩步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數字經濟下現代化稅收的公平、合理和高效。
參考文獻
[1]劉盾.大數據模式下的個人所得稅管理研究[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1).
[2]劉威威.加快推進信息管稅提高稅收信息化水平[J].中國稅務,2017(12).
[3]李佳偉.大數據背景下我國個人所得稅征管研究[D].河北大學,2019.
作者:任文艷 單位:青島城市學院
- 上一篇: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實施方案
- 下一篇:個人所得稅改革背景稅務籌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