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研究

時間:2022-03-22 03:26:32

導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研究

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之間既辯證統一,又相互需求,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道德建設提供物質保障和經濟基礎,對道德的進步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由于市場經濟自身存在的不足、缺陷又會給道德建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和消極后果。目前,我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了許多道德失范的現象,影響到了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必須加強道德建設,正確處理二者關系,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形成原因,并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道德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現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與道德關系問題源自于“亞當•斯密問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是研究市場與道德之間關系的非常權威的著作,在這兩部著作中分別基于人性本惡的個人利己主義和人性本善的利他主義兩個不同觀點進行闡述,兩種觀點相互碰撞沖突,從而演繹出了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將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相統一的一種生活方式以及生存價值。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道德建設上的外在強制力逐漸被削弱,與之相適應的道德約束機制卻尚未完全形成,這使許多人誤認為人的自私自利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市場經濟可以脫離道德而存在。由此產生了一些領域的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部分社會成員把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作為其自身的行為準則。因此,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道德建設無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緊迫的現實課題。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

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它不僅同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結合在一起,而且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結合在一起。道德是一種價值體系和行為規范,是指導和約束人們處理人與人之間,個人和集體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市場經濟具有自主性、平等性、牟利性、競爭性等特點。這決定了它即能夠使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但也決定了它的一些缺陷,這就需要一定的社會規范加以約束。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為道德建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市場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巨大進步,它對人們的道德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第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經濟運行方式和經濟調控手段,有利于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經濟的進步,為道德的更新和升華創造了切實可行的前提和條件,為道德建設開拓了廣闊的領域和空間。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了人的思想解放和創造力的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有效地破除傳統的落后觀念,這樣的思想解放促使人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不斷得到更新和改善。第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了人的平等觀念和自由意識的形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為每個人提供了一個自由和平等競爭的環境,為人們之間的社會交往關系提供了客觀的價值尺度,使每個人都有了展示自己能力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可能。

(二)道德建設以它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歷史唯物主義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同時,又肯定了意識的能動作用。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以自己的特定方式反作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著利益多元化,這就使社會上難免出現一定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的價值趨向。腐朽、低級庸俗的道德思想腐蝕人們的靈魂,使人們對國家的前途、經濟建設失去信心,對社會和經濟形成消極的負效應。因此,當前的道德建設中,應該在承認社會多元化利益主體存在的合理性基礎上,弘揚崇高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努力提高人們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加強道德建設。如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概括出了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道德建設固然進步很大,但也出現了不少不盡如人意的社會現象,存在著許多令人痛心的問題,留給我們很多分析和思考。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了道德失范現象

伴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需求結構不斷變化,社會道德建設也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這其中既有大部分人按照市場規律辦事,誠實守信講道德,也有一些人沉迷于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做出坑蒙拐騙等不道德行為。雖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但是就其市場經濟這一點又存在著共性,都具有利益驅動性。在利益驅使下,部分市場主體采用不道德手段,肆意追求甚至違法獲取個人利益和集團利益,對社會道德建設產生了很大的破壞作用。例如,存在于市場中假冒偽劣產品,破壞了消費者的利益;納稅人的偷稅、漏稅,損壞了國家的利益;一些企業不顧法律規定任意排放廢水、廢氣,造成了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還有官員貪污、官場腐敗等等問題。

(二)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引發我國社會出現道德失范問題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因素。

1.經濟體制改革帶來了利益關系的變化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采用平均主義分配方式,貧富差距相對不明顯,人們對利益的訴求及其途徑是相對比較單一的,社會道德的追求也是比較一致的。然而,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展,這種情況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市場主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公平交易。這就要求人們必須打破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陳舊觀念,樹立競爭與效率意識,通過競爭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自我利益的追求成為促使人們積極進行經濟活動的驅動力。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利己性這些特點必然會反映到道德建設方面,導致有些人見利忘義、唯利是圖。迄今為止,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健全,各種機制規則尚不完善,人們在追求各自利益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道德失范的現象。

2.道德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當前,社會現實中存在許多不遵守道德規范的現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法規的不健全。首先,我國在規范市場行為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以食品安全問題為例,市場上出現許多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有毒食物,如毒奶粉,地溝油,注水肉,毒大米等不合格的食品,正是由于各種規范市場行為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或執法不力所導致。其次,法律法規的缺陷影響著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和鞏固。如果我們的法律法規不能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保駕護航,其結局是不堪設想。見義勇為反遭誣陷,攙扶老人卻被訛詐,一些人利欲熏心、良知泯滅,道德墮落達到令人發指的程度,甚至觸及法律底線。事實證明———不講法律,何談道德!毋庸置疑,法治建設是道德建設的強大支撐和有力保障。

三、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法律體系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用必要的立法來樹立和維護道德的權威性是加強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建議出臺覆蓋面更廣、針對性更強的法律法規,保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機制的正常運行,抑惡揚善,維護正義,使法律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健康發展真正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二)強化道德建設的獎懲機制

所謂獎懲機制是利用各種現實利益對個人或集體行為進行獎勵或懲罰,通過各種手段,以利害為中介來促使行為主體選擇社會所期待或接受的行為的一種管理體系。獎懲機制對道德建設來講,不僅必要,而且十分有效,它能保證道德的社會功能在人們的行為中得以實現,對“有道德”群體鼓勵和表彰,對“無道德”群體懲罰和約束,從而有助于社會成員的道德養成,改善社會道德面貌,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氣。

(三)正確處理道德教育與道德規范的關系

要想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準,改善社會道德風尚,就必須把道德教育與道德規范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通過道德教育,增強人們的道德意識,使道德真正成為人們的內心追求和自覺行動。通過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明白道德準則不僅利他,也能利己的深刻道理,從而自覺接受道德規范。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教育不是萬能的,道德建設還需要道德規范的確立和完善,還要充分發揮道德規范的強制性功能。一方面,道德教育使人們更容易接受道德規范;另一方面,道德規范能夠使道德教育落到實處。道德教育與道德規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總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道德建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戰。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經濟基礎和物質保障,反過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精神支撐和不竭動力。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自身特點和固有缺陷,必然影響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健康發展,如何趨利避害,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道德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目前,我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了許多道德失范的現象,影響到了社會和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二者的關系,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的存在問題及形成原因,并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使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沿著正確道路持續健康的發展。

作者:苗馨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張秋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7(2).

[2][英]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M].王光波,譯.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

[3]孟建民,許鳳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2002(1).

[4]趙景來.關于市場經濟與倫理道德問題研究述要[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