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法治教育與道德建設研究

時間:2022-05-23 10:40:37

導語:領導干部法治教育與道德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干部法治教育與道德建設研究

摘要:領導干部法治素養整體偏低,道德失范問題頻發,極大地影響著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順利推進。本文認為應當及時有效地采取合理的對策,對領導干部法治教育的理念、方法進行更新,建立起科學的道德評價制度,強化制約與監督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可靠的領導保證。

關鍵詞:領導干部;法治教育;道德建設

在國家治理主體逐漸多元化的全球背景下,通過加強和完善政黨建設制度,可以提高執政黨的凝聚力與感召力。在我國,進一步推進領導干部的法治教育和道德建設,是鞏固和加強黨執政基礎地位的必要之舉。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相關舉措,內含領導干部的法治教育和道德建設。

一、領導干部法治教育與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加強領導干部法治教育,體現了黨依法治國的理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領域都逐步進行了法治化建設,成為當今時代的鮮明特色?;诖?,領導干部負有法治責任擔當,通過貫徹依法治國理念,提升法治思維,明晰依法治國方略的具體實施路徑,勇于承擔執政使命,從思想上自覺進行執政能力建設。黨的十八大提出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領導干部是社會管理的主體責任人,法治是社會管理的基本保障。因此,進一步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法治教育,是有效管理社會,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條件。(二)強化領導干部依法執政理念。法治思維是領導干部法治修養的基本要素,也是強化領導干部法治信仰的必要條件。通過法治教育,領導干部能夠對法律精神和法律規范有更好的認識,養成法治思維,確立法治理念,從而達到對依法執政的價值認同。執法是法律運行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領導干部不僅要精通大量的法律法規,還要領會法治精神,做到自覺守法和自覺執法。領導干部在進行行政行為的過程中能夠把法律作為行為準則,自覺依法管理和服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就可以全面落實。(三)助力反腐倡廉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任務,已經成為黨建十分重要的內容。道德滑坡是產生腐敗的重要原因,提升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才是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強力之策。道德的力量在于道德是法律的規范意識,道德的規范首先滿足的是法制的規范,是遵守黨紀國法,這是領導干部政德的重要內容,即法律意識。針對權力的運作,領導干部要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規范用權、科學用權和合法用權,把政德規范變成高度的行為自覺,使權力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合理運行。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的法治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可以在思想上構筑起抵御不良誘惑和經受風險考驗的堅強后盾,防范各種凌駕于法律之上的行為。(四)引領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領導干部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這就決定了作為引領力量的領導干部必須成為社會的道德示范。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不只是作為社會管理者和服務者應有的素質,還能基于自身的道德形象,影響到他人甚至是全社會,即具有一定的道德推廣、道德引領作用。因此,領導干部道德的好壞,直接影響了社會不同行業的道德規范。這就要求領導干部不但要自覺遵循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還要用道德標桿引導、教育他人,自覺成為高尚道德的示范者,恪守人民公仆的本色。

二、領導干部法治教育與道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治教育有待廣泛而深入推進。通過多年的法治宣傳教育,大多領導干部對法治的認識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法治知識還顯欠缺,法治認同感仍需提升。一部分領導干部由于學歷層次偏低,難以適應法治環境,弱化了領導干部隊伍的整體法治能力。此外,傳統意義上的“賢者治國”思想在某些領導干部的思維中被固化,習慣于權力運行中人的力量,誤讀法治作用,認為法治僅是解決權益糾紛的手段。另外,由于我國行政體制具有的服從性特征,少數領導干部重人情而輕法理。(二)道德失范現象表現于多個層面。當前,領導干部比較突出的道德失范問題主要表現是:一是精神懈怠。少數領導干部服務人民的理念有所動搖,組織紀律松懈,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偏差。二是腐敗墮落。部分領導干部以權謀私,時有“官-商-黑”情況出現,嚴重扭曲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是形式主義。某些地方基層領導干部追求形式層面的政治資本,脫離地方實際,違背了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四是享樂主義。一些領導干部私欲膨脹,嚴重浪費政府資源。五是官僚主義。仍然有一些領導干部脫離群眾,擺脫不了官老爺作風,導致干群關系緊張。(三)監督機制約束力不強。我國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力量主要來源于上級機關,平級或是下級的監督力量薄弱。這種以自上而下為主的監督制約機制,會產生三個明顯的結果:一是上下級之間容易形成利益共同體,從而上級淡化對下級的監督;二是上級授權的方式通常形成行政機構的剛性,外部力量難以介入;三是上下級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往往導致監督無力,激勵不當。現存的監督制約制度存在的問題,導致監督制約操作困難,實際效用有待提高。

三、完善領導干部法治教育與道德建設的理路

(一)更新法治教育的理念與方法。在法治教育理念方面,確立創新性理念、制度化理念和求實效理念。從理念上對領導干部法治教育的科學性進行有效提升,構建系統性的法治教育機制,形成法治教育規范化制度,使得法治教育在領導干部的日常工作中成為常態。在法治教育方法上,構建三種類型的法治教育模式:導向型法治教育、參與型法治教育和滲透型法治教育。這三種法治教育模式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導向型的教育模式能夠通過典型案例發揮引導作用,實現領導干部對法治價值的認同;參與型教育模式能夠讓領導干部互相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滲透型教育模式能夠在法治氛圍當中,形成法治思想和行政行為的自覺。領導干部法治教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能僅僅側重某個方面的內容與模式。(二)構建科學的道德規范體系。實踐需要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同樣,對于領導干部道德建設來說,道德規范體系的實踐也應當基于相關理論來實現。通常來說,道德規范體系的構建主要包括三個部分:核心、原則和規范,領導干部的道德規范體系也是由這三個內容來組成的。1.領導干部道德規范體系的核心。從領導干部的社會定位來看,處于社會主義國家當中,其核心理念是為人民服務,其定位就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在領導干部道德規范體系中,應當始終把其放在核心位置。領導干部不僅要執政為民,同時也要以人為本,以發展好、維護好人民群眾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2.領導干部道德規范體系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原則是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核心而衍生出來的,即集體主義。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應當正確認識小我與大我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自我與人民群眾、集體和國家之間的關系,反對本位主義,克服損人利己的錯誤思想?;谙冗M性和示范性的要求,領導干部要努力踐行道德規范體系的基本原則。3.領導干部道德基本規范。道德是一種行為準則,需要通過規范來明確以發揮其實踐功效。社會上約定俗成的道德規范已經成為人們辨別善惡是非的基本準則。在此基礎上,領導干部的道德規范應該具有更高的層次性和更強的約束力,道德認知水平和道德踐履能力也應該具有示范性。(三)完善法治教育和道德建設制約監督機制。1.構建領導干部道德監督的專門機構。我國憲法規定了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權利,因此,可以在各級人大選派專業人員組成專門的道德監督機構。這一監督機構應當體現在專門的法律規范當中,設定其道德宣傳、培訓、評議和監督的權力與義務,把道德評價結果作為考核領導干部業績的重要參考,并直接與升遷相互關聯。2.完善黨內民主監督機制。黨內民主監督是實現黨內民主與法制,推動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方式之一,對領導干部的法治教育和道德建設具有良好的實際效果。當前,黨內民主監督主要有三種方式:民主集中制、黨紀黨風檢查機制以及黨內民主制度。應進一步強化和完善這三種黨內民主監督機制,把批評與自我批評民主監督作風繼續發揚光大。3.重視人民群眾監督的力量。基于參與公共事務的相關理論,人民群眾對于公共權力具有監督與制約的權力、義務。通過自下而上監督,人民群眾可以體會到主人翁的意識,實現當家作主的權利。在實踐中,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與當前我國的民主監督在實踐層面難以操作密切相關,需要對公民參與政治活動的渠道進行擴寬與疏通。(四)努力推動道德法律化建設。美國當代經濟學家諾思認為,制度是一整套規則,應遵循制度的要求和合乎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以約束個人的行為。所謂制度,即是具備倫理功能且能夠實現相應的價值目標和社會秩序,在現實層面,主要體現在相應的規章、程序和規則上。道德法律化是指將一定的道德理念、道德規范或道德規則借助于立法程序,以國家意志的形式表現出來并使之規范化、制度化。道德法律化使用相應的制度和法律法規來規范相應的道德行為,具有強制約束力。博登海默說過,道德原則的約束力的增強,當然是通過將它們轉化為法律規則而實現的。我國領導干部的道德法律化建設需要努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德制度盡量不要柔性太大,以利于領導干部掌握和運用,這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樹立政德規范的權威;二是大力加強道德法律化制度的執行力,規范要求和實踐標準盡量平衡一致,一體遵循以德行政和依法行政規范;三是保持道德法律化相關制度的科學性和穩定性,減少領導干部個人意志的隨意性,使制度、規范成為普遍遵循。總之,領導干部道德法律化建設涉及到道德和法律諸領域,需要各級黨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凝成共識,社會多方力量有效參與,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長久成效。

作者:李全文 單位:阜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歐陽慶芳.黨的十八大對法制教育目標要求的新發展.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

[2]赫雅書、劉碩.用黨內法制教育強化黨員領導干部公民權利意識.紅旗文稿.2014(22).

[3]郗芙蓉、聶麗.新時期反腐工作與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的結合.人民論壇.2014(20).

[4]顧陽.博弈論視角下的領導干部道德建設.領導科學.2014(3).

[5]李燕凌.對領導干部法制教育的幾點思考.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1).

[6]張用建.領導干部從政道德建設機制的完善.學理論.2011(24).

[7]李少莉、王秀芳.黨政領導干部道德建設完善路徑.人民論壇.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