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道德建設的實現路徑芻議

時間:2022-12-30 10:58:13

導語:社會道德建設的實現路徑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道德建設的實現路徑芻議

本文作者:景楓工作單位:中共河北省委黨校

大力加強以誠實守信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建設

其一,誠信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是應當大力提倡的。戴震說:“誠,實也?!保?](P50)王夫之曾說:“學者不可以不誠,不誠無以為善,不誠無以為君子?!保?](P326)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各個時期,誠信歷來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同時,它也包含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優良道德傳統,包括實事求是、做老實人、講老實話、辦老實事、相互信任、真誠相待。在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中,誠信既是社會主義社會對人們提出的道德要求,它也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優秀品德和精神境界。其二,誠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道德基石,是市場經濟良好運行的關鍵所在。市場經濟從運行機制上說是一種契約經濟,從法律層面上看又是一種法制經濟。各市場主體之間、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員工和企業之間,都要在一定的范圍內承擔所規定的責任,履行所規定的義務,享受所規定的權利。如果違背這種契約或法律,就會使社會經濟秩序受到阻斷和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難以健康發展。對企業來說,誠信是價值巨大的無形資產,講究誠信可以樹立良好的形象,得到社會的信賴,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其三,誠信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誠信不僅是經濟倫理準則,它也是社會一般行為要求;它不僅作為經濟道德為人們所接受,而且也是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是維系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道德秩序的一種重要力量。應當說,誠信不僅是對個人品德和行為的要求,也是對黨和政府的要求;不僅是對每個公民的要求,更是對黨政領導干部的要求。對于政府組織來說,講求誠信,取信于民,有利于樹立政府組織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治國安邦、維護穩定。為此,我們應當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誠信意識,規范政府的誠信行為。從黨政領導干部的角度說,領導干部應當率先垂范誠信道德,堅持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華而不實和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辦實事,下實勁,求實效,以實實在在的政績贏得群眾的支持,以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的情操樹立威信。同時,誠信也是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人與人之間有了誠信,才能以誠相待,人們之間關系才能融洽,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才能協調,人與人之間才能相互關愛,社會才會有良好的道德風尚。提高社會的誠信程度,建立一個誠信社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每一個公民、企業、政府以及執法機關共同努力。首先,加強宣傳教育,營造一個人人講誠信的輿論氛圍,通過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倡導言行一致、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使人們把對誠信道德的認識轉化為內在信念,進而變為自己的自覺行動。其次,加強法制建設,建立規范的誠信體系和制度———誠信運行機制,為誠信規范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同時,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管理等多種手段,從嚴打擊和治理各種失信、欺詐行為。最后,應當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為誠信的確立創造體制環境。

大力加強以孝老愛親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建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管理是社會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于有些子女不孝、不敬,有些父母不教不養,造成一些老人和幼兒遭受遺棄和虐待,他們得不到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滿足和慰藉,處境十分艱難。這種現象雖屬個別,但影響卻十分惡劣。如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解決,必然敗壞社會風氣,影響整個社會管理的大局。加強以孝老愛親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建設,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賦予孝老愛親的家庭美德以時代精神,體現家庭美德的現代價值。我們要肯定傳統家庭美德的“現代價值”,繼承家庭美德的優良傳統,肯定其具有的適應現代社會道德建設的積極作用。并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價值創新,充實家庭美德以最新內涵的內容,使其與現代社會耦合,并轉化融入到現代社會道德建設的過程中,使之在現代社會發揮其溝通、理解、協調、和諧等積極作用。其二,強化孝道的灌輸和培育,營造尊老愛幼的社會氛圍。首先,孝道灌輸,需要經常性的引導和教育,使孝道倫理深入人心,并使之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從整個社會輿論的共識上說孝道是應該、合理的。父母要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子女做出表率,因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要發揮好家庭教育的作用。其次,要發揮好學校、大眾媒體、公共場所的作用,把理論灌輸和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采取豐富靈活的形式,在社會上進行新型孝道理念的宣傳,規范人們的孝道行為,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環境。其三,通過制定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一是樹立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就是說要傳承和弘揚我國優良道德傳統,使孝道倫理在當今仍起積極作用的內容融入到現代社會的倫理道德之中。樹立孝老敬老、尊長愛幼、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的良好風尚,使新型的孝道倫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二是要制定專門的道德法律,加快孝道的制度化和法制化進程。尤其在當今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由于各種思想的影響,部分人思想觀念上出現模糊認識,社會上出現了是非、善惡、美丑觀念的倒置,以及出現了大量遺棄和虐待老人和子女的現象。鑒于此,就要采用法律的強制手段來確保人們遵守基本的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其四,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中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何解決此問題是我們各級政府及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由于我國具有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缺乏養老保險意識,對養老保險方面的意義尚認識不足,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險制度還不健全,許多人對日后自己的養老有后顧之憂。就此,國家應該盡快完善及建立健全社會養老保障機制,為養老愛親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大力加強以修身養性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建設

無論什么時代,人都不能缺少道德修養。歷史上的偉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道德修養是一種自覺的思想陶冶,缺乏一定的自覺性和自制力,道德修養是很難進行的;但只有意志力,沒有掌握正確的道德修養方法也是不行的。例如,我國儒家文化中所倡導的“修身”、“養性”、“自省”、“立志”、“慎獨”等都包含了自我品德意識的因素。日常的道德修養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是“修身”。孟子主張人只有歷經“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修身錘煉,才能抵達“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要通過刻苦學習來進行修養。刻苦學習即包括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倫理道德知識。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倫理道德知識的人,才能認識到并重視自身道德的修養。學習的目的是使自己正確的辨識什么行為是道德的,什么行為是不道德的,怎樣做才是道德的等等。其次是“養性”。要通過實踐來達到養性。養性就是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從而達到集腋成裘、積少成多以致達到積善成德。再次是“自省”。要經常檢查、審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鬃犹岢觥拔崛杖∥嵘怼钡男逕捤枷耄褪翘嵝讶藗円洺7词∽约?,哪些事做的是正確的,哪些事做的是錯誤的。正確的就去堅持,錯誤的就去改正,使之少犯錯誤、不犯錯誤,養成一種有錯必改的好品德。其四是“立志”。“立志”就是要樹立理想目標,沒有遠大的理想目標,人也就失去了道德修養的原動力。當一個人在認識到美德并對其進行深刻思考后發現,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活的更好、更有品位時,他就會把培養美德作為自己的目標,并下決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樣就會使道德他律主動變為道德自律,達到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自愿。其五是“慎獨”?!吨杏埂分姓f: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吧鳘殹笔堑赖滦摒B中的一種境界、一種情操、一種自律、一種坦蕩。它不僅是一種道德修養的方法,同時也是道德修養的一種最高要求。慎獨,說的是即使個人獨處于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發現不了的幽隱之地、細微之處,也要謹慎戒懼,嚴于律己,不做非德非法的壞事。劉少奇曾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保?](P133)它指的是人在無人知曉的地方也能遵照道德的要求去行事,并且始終恪守內心的道德信念,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達到一種崇高的慎獨境界??傊?,社會道德建設的實現路徑概括為:加強社會公德建設,培養助人為樂的好公民,構建風清氣正的好社會;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培養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的好領導、好員工;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培養孝老愛親的好子女、好父母;加強個人品德建設,培養品德高尚、積德行善的好人。這四大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相互有機結合、缺一不可、彼此聯動。只要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全體人民齊心協力,社會道德建設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