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探討
時間:2022-04-12 09:43:23
導語: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強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有助于增強其良性行政的責任感、拒腐防變的認同感和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感。市場經濟負面效應、多元文化價值觀、官本位思想和功利性擇業動機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錄用公務員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因此,我國相關部門在開展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時,要根據職業道德教育的發展規律制訂不同的教育方案,即他律期重在認識職業義務,自律期重在形成職業良心,價值目標確立期重在建構理想道德人格。
〔關鍵詞〕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官本位思想;職業義務;職業良心
公務員在國家行政管理中具有其他社會職業從業人員無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對國家治理和公共行政目標的實現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素質好壞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整體形象。目前,大批新錄用公務員進入我國各級政府行政機關,有力地提升了行政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但由于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體系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錄用公務員正確職業觀的形成。筆者認為,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能否被新錄用公務員認同和接受,主要取決于職業道德教育效果的好壞。
一、加強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意義
(一)有助于增強良性行政的責任感
公務員是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行的實際操作者〔1〕,是直接面向社會大眾的國家行為代言人。公務員職業道德不同于一般的社會道德,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典型的示范性。首先,公務員是決策的影響者。公務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有些政府部門領導者的決策決心、決策內容和決策過程。其次,公務員是政策的執行者。國家公務員管理制度和政策需要通過各級政府公務員的貫徹、執行。再次,公務員是政策的闡釋者。國家政策執行到何種程度主要取決于各級政府公務員的理解和落實情況。實踐中,公務員的具體行為直接影響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有序運行。因此,加強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有助于增強其良性行政的責任感。
(二)有助于增強拒腐防變的認同感
歷史和事實表明:政府官員腐敗行為的發生,往往都是由于他們偏離和違背了職業道德。由此可見,加強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是預防腐敗的第一道防線,是建立公正廉潔政府的重要手段。我國相關部門通過加強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能夠使其不斷提升職業道德水平,遠離低級趣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清正廉潔的自覺性,從根本上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并能夠從內心深處產生對權力和法律的敬畏。
(三)有助于增強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感
柏拉圖曾經指出,建立國家的目標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2〕。我國古代文獻《尚書•畢命》中的“道洽政治,澤潤生民”也強調治國理政是為了造福百姓,使之安居樂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根本宗旨。加強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有助于他們以為百姓謀取最大利益為己任,在日常的職業活動中堅持“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并把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作為最高、最終的職業道德標準,增強他們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感和自我約束力、控制力,并從內心深處和根本上摒棄不良社會習俗的侵襲。
(四)有助于規劃個人職業發展方向
職業生活是道德調節的特殊領域〔3〕244,影響個體道德心理傾向,其中職業分工影響個體社會責任感,職業責任和義務影響個體的職業良心,職業活動則影響個體性格、興趣、愛好等人格因素。與其他職業道德教育相比,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并非僅限于“愛崗敬業”、“勤勞肯干”等方面的教育,還需明確“忠于國家”的政治性、“以人為本”的人民性、“廉潔奉公”的自律性等特點。實踐中,加強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有助于他們為今后的職業生涯作出更加合理的規劃,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目標。
二、影響新錄用公務員形成正確職業道德觀的因素分析
(一)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
市場經濟給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同時,市場經濟的重利性、競爭性、等價交換性等特點也對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首先,市場經濟的重利性容易導致少數新錄用公務員見利忘義、權錢交易,違背“公正廉潔”的職業道德要求。其次,新錄用公務員在面對有限的職位和榮譽時,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容易使他們中的少數人采取“走后門、拉關系”等惡性競爭手段達到某種個人目的。再次,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性容易導致少數新錄用公務員違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將人際關系、公共權力商品化。
(二)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
大眾媒體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對社會文化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沖擊不容忽視。首先,西方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掌握著世界話語權,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扭曲和抹黑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果,并借機傳播西方價值觀。筆者認為,利己主義、自由主義、拜金主義思想泛濫,容易誘發少數新錄用公務員價值觀上的混亂。其次,目前歐美“繁榮”的資本主義經濟現象讓少數新錄用公務員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優越性的判斷產生迷惑,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心不足,難以達到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中的“堅定信念”、“做到對黨和人民絕對忠誠”的政治性要求。
(三)官本位思想的影響
“學而優則仕”、“官貴民賤、官尊民卑”等官本位思想不僅會對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良性發展帶來嚴重危害,而且會對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觀產生一些不良影響。首先,少數公務員存在“官尊民卑”的意識和“門難進、臉難看”的工作作風。“官僚衙門”的工作作風,不利于新錄用公務員形成“服務人民”的職業道德觀。其次,我國少數行政管理部門“人治”色彩濃厚,違背了“依法辦事”的職業道德要求。以上這種現象不利于新錄用公務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再次,行政部門要求公務員在工作中服從上級領導,其工作績效和職務晉級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上級領導評定的。工作的服從性、績效考核的依附性,容易導致部分新錄用公務員對上級領導唯命是從〔4〕,異化了“為人民服務”的職能本質。
(四)功利性擇業動機的影響
近年來,公務員職業受到大學畢業生的青睞,然而功利性擇業動機對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觀念的影響不容忽視。首先,功利性擇業動機容易使少數新錄用公務員不重視個人職業道德教育和修養,難以通過“他律”約束實現個體德行“自律”升華。其次,公務員是從事國家和社會公共事業管理的人員,其職業道德具有“服務人民”的本質特征,而功利性擇業動機容易導致少數新錄用公務員缺乏“永做人民公仆”職業角色認同。再次,目前我國招考的公務員主要是面向條件艱苦、偏遠的鄉鎮行政機關。面對艱苦的工作環境、繁雜的工作任務等現實問題,少數新錄用公務員在工作中容易產生消極懈怠情緒,甚至出現離職的現象。可見,功利性擇業動機使少數新錄用公務員難以達到“恪盡職守”的職業道德要求。
三、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路徑
職業道德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聯,具有先知后行、先他律后自律的發展規律,先后經歷他律、自律和價值目標確立等階段〔3〕245,最終形成穩定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相關部門在開展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時,應根據職業道德的發展規律,在他律、自律和價值目標確立三個階段通過不同的途徑開展職業道德教育。
(一)他律期職業道德教育重在正確認識職業義務
新錄用公務員正確職業道德觀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職業道德意識、心理和行為需要在職業活動中逐漸產生和發展成熟。公務員入職初期對其職業道德的政治性和社會示范性等特點認識不清,對職業責任尚未產生認同感。新錄用公務員職業行為規范需要外部的教育灌輸和制度約束,對職業行為動機的判斷往往是以服從作為判斷的基本標準,尚未從是否符合職業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進行判斷。因此,他律期的“教育灌輸”是新錄用公務員形成正確職業道德觀的必經之路。他律期的職業道德是以職業義務為核心的〔3〕267。職業義務是從業者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應承擔的職業責任。他律期的職業道德對從業者具有約束和導向功能,即約束從業者“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引導他們認識職業義務和責任,把職業道德規范作為一種行為準則。新錄用公務員他律期職業道德教育應把正確認識職業義務作為主要教育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認識公務員對國家和社會應承擔的職業責任。其次,要認識和理解公務員職業道德的政治性和權威性等特點,明確“忠于國家”、“恪盡職守”、“公正廉明”是公務員職業的根本要求。再次,要認識職業活動中的社會關系,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觀和“為人民服務”的群眾觀。最后,要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理解和掌握職業義務和職業責任,并明確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新錄用公務員他律期的職業道德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要向自律期的職業道德教育發展和升華。
(二)自律期職業道德教育重在形成職業良心
自律期的職業道德是以職業良心為核心的〔3〕268。職業良心是個體履行職業義務時產生的強烈責任感,并自覺依據職業道德規范選擇和決定行為,成為個體發自內心的精神動力。新錄用公務員自律期職業道德教育應把形成職業良心作為重點教育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對道德規范的認同,要教育新錄用公務員在道德價值判斷和道德行為選擇上趨于統一。其次是為自己“立法”,要將外部道德規范轉化為內心行為準則,按“良心”自覺自愿約束職業行為。再次是合理節制個人欲求,要通過職業道德規范調節職業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如當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與公務員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職業良心要求他們能夠理性地節制個人欲望,為了公眾利益、集體利益要不惜犧牲個人的利益。新錄用公務員職業良心的形成是他律升華于自律的結果,自律期的職業道德教育仍需要外部教育、制度制約、環境和個人努力等諸多因素的相互促進。相關部門在自律期開展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時,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環境。首先,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相關教育者要立足問題導向,對職場生活中的現實案例進行認真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議,以提高新錄用公務員的職業能力。其次,個人修養要與榜樣示范相結合。“高大上”、脫離“地氣”的先進典型難以引起新錄用公務員的情感共鳴,而來自身邊先進榜樣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往往更有實效。再次,輿論監督要與獎懲激勵相結合。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在于強化新錄用公務員的職業操守和對職業道德的認同、敬畏。
(三)價值目標確立期的職業道德教育重在建構理想道德人格
職業道德的價值目標確立期表現為職業義務感、責任感和職業良心的高度融合,并逐漸產生穩定的職業心理傾向和行為傾向,最終形成理想道德人格。道德人格是道德認識、情感、意志、信念和習慣及其形成過程的集合體。道德認識、道德情感是道德人格形成的基礎和動力,內心熾熱的情感能夠激發道德主體產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道德意志是道德人格形成過程中認知和情感轉化為行動的關鍵點;道德信念是道德人格的核心,決定了道德主體價值判斷和道德行為選擇的標準〔3〕437;道德習慣是道德人格形成的最終目的,即習慣遵守外在道德規范要求,以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新錄用公務員職業道德是道德精神和道德行為的規范體系,其理想道德人格的建構需要相當漫長的過程。首先,重點在于公務員的個人修養、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人的自我發展和完善,發現信念和精神生活的全部意義。其次,要通過道德文化滋養。我國“為政以德”、“治國先治吏”等傳統治國理念對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因此,要發揮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對新錄用公務員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和滋養。再次,要通過積極向善的社會風氣的影響。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有助于新錄用公務員理想道德人格的建構。
作者:趙芳 單位:中共馬鞍山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1〕孫中山選集: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61.
〔2〕柏拉圖.理想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133.
〔3〕羅國杰.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蕭鳴政,張滿.公務員工作績效結構及其與職業道德關系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4(12):30-34.
- 上一篇:美育與道德教育關系的思考
- 下一篇:社會轉型期師德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