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論文

時間:2022-09-25 03:28:09

導語: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論文

偉大的教育家徐特利先生曾說:“教師是有兩種人格的,一種是‘經師’,一種是‘人師’……每個教科學知識的人,他就是一個模范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有學問的人。”“經師”教學問,“人師”教做人;“經師”重能力,“人師”重品行。一句“經師易遇,人師難遭”可見“人師”之可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在教師的手里操縱著幼年人的命運,更操縱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承擔著教化萬民、培育萬代、推進社會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卻出現了一定的道德滑坡。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除了具備淵博的知識,通達的學識,與時俱進的時代氣質,充當好一個傳經授道的“經師”角色以外,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正直的個性、堅強的意志、豐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真正擔負起一個“人師”的責任。做“經師”重要,做“人師”更重要。要做一個新時代的“人師”,除了社會起到正確的導向外,教師也必須付出自身的努力。

一、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這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這一職業的內在要求。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而且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造就新型人才的特殊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成長—成熟—成人—成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從事教育勞動的光榮感和自豪感,真正甘心成為學生“通向科學高峰的人梯”。在對待師生關系上,要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贊賞,尊重學生的能力和意見,贊賞學生的長處和努力。在對待教學關系上,要幫助學生促進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內化,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和發展的方向,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對自我認識上,要學會審視自己的課堂行為,審視自己的課堂情感,反思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自己的情感表現。

二、樹立服務意識,讓“上帝”滿意

中國的教育缺什么?缺錢、缺人才、缺公平、缺教育觀念……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缺服務意識。教育是一種服務,而且應當是一種開放性的服務。正如很多民辦學校提出:“學生和家長就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的學校教育就是要做好服務,讓上帝滿意。”如果教師能夠想到自己是在服務,想過自己教過的孩子是否每一個都滿意,每一個孩子是否都能發展,那么你就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不斷內化自己的行為,規范自己的形象,恪守職業道德。雖然我們口口聲聲說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實際上并沒有做到,因為我們缺乏服務意識。

三、倡導用愛心去錘煉師魂

“愛是發自內心的,愛是教育良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就是師德的核心。”試想,在到處充斥著威脅、恐嚇、偏見的環境里又如何培養出學生健康的心理和正常的情感呢?作為教師,我們要長期關注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而不能做那種布置了任務,分配了工作就置身事外的老師。我們要全過程、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與成長,盡量引導他們在前行的路上自己去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但只要他們真正出現困難時,就要及時為其排憂解難,以保證他們能夠全面、健康、和諧地可持續發展。自始至終的堅持,全心全意的關注,這是何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這是怎樣崇高的職業道德!所以,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是師愛的具體體現,這是塑造教師形象、錘煉師魂的最終歸宿。“以人為本”,充分地關愛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人是嚴防師德淪喪的必備利器。

四、傾聽教師心聲,提高教育投入

教師一樣是人,一樣有七情六欲,一樣需要關愛,他們的心聲一樣需要傾聽。目前不少報刊報道教師職業之辛苦,我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多數教師從早晨七點多到晚上十點多都得工作,其壓力之大實在苦不堪言。“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一直以來都是對教師清苦形象的寫照。具有高尚的人格,多講奉獻,少講索取,這是一個人民教師具有的人格魅力,也是社會對他們的要求。然而,我認為在我們大談師德建設,大談奉獻的同時,提高教師待遇和地位,傾聽他們的心聲,多關愛我們的教師也是當務之急,這是搞好師德建設的物質基礎所在。做“經師”難,做“人師”更難,既做“經師”又做“人師”更是難上加難。正師風、鑄師魂、強師能,打造新世紀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良好師表形象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本人的共同努力,希望能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打造一支無愧于新世紀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作者:謝小英 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黎咀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張利敏.經師易遇人師難求[J].黑龍江教育(小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