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下師德建設現狀分析
時間:2022-09-25 03:31:42
導語:“群眾路線”下師德建設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師德建設是維護高校穩定、促進高校長足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提高全民素質、推進社會和諧文明的重要措施。“群眾路線”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以“群眾路線”為指引加強高校師德建設,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要求教師和學校對自身提出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不僅要以高度責任感保證課堂教學,而且要深入學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高校要認真對待教師,做好思想引領,完善組織機構,建立切實有效的獎懲體系。兩者互相統一,共同促進高校的師德建設。
【關鍵詞】群眾路線;高校;師德建設
隨著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專家學者和有關部門對高校教師師德也越來越重視。在相關文件精神的指導和高校各組織部門的努力下,高校教師師德主流呈現積極健康的良好態勢。從調查數據也可以看出高校教師師德水平總體較好。67.25%的受訪學生和91.89%的受訪教師對所在高校教師的師德水平持滿意態度。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統計中,對于教師在遵守紀律、熱愛本職工作、愛護關心學生、社會公德意識強、衣著得體、作風正派等方面的滿意度都達到了70%以上,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教師的職業理想和對學生的態度,基本上能反映出當前高校教師師德是積極向上的。
一、高校教師師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理想信念淡化,價值標準失衡。部分教師由于自身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不足,對社會主義和黨政方針認識不夠,僅憑借教師權威給學生灌輸一些非主流價值觀。據調查顯示,高校教師隊伍中,仍存在一些教師對共產主義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中國共產黨的信心產生動搖的情況,有46%的受訪教師認為高校教師不夠熱愛祖國,政治信仰不夠堅定;在與學生日常交流中,甚至有11.85%的教師會主動告訴學生社會的陰暗面。少數教師由于受國外教育的影響,與學生交流時習慣用西方意識形態強加于觀點之上,對于敏感性熱點話題發表過激言行,這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會帶來不良影響。2.部分教師輕教學,重科研,敬業意識不足,當前部分教師更加同意“科研重于教學”的觀點,忽視教學。調查中,38%的受訪教師和27.87%的受訪學生認為當前高校教師存在教學態度敷衍,對教學工作投入不足的現象。3.部分教師學術道德失范,功利化嚴重。在調查中,當問及“您身邊的教師學術不端現象”,有32%的教師選擇說“不清楚”和“比較多”;而對于“學術剽竊”現象,仍然有16%的教師表示“教師職稱評定壓力大,剽竊行為可以理解”,甚至還有6%的教師表示“學術剽竊現象隨處可見,不足為奇”,可見部分教師對于學術不端現象持有同情理解之心。4.部分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調查數據顯示,40%的受訪教師和21.25%的學生認為“為人師表意識淡薄”是當前教師師德現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具體表現為:不遵守教學紀律,在回答“上課時教師接聽手機的現象”這一問題上,有22%的受訪教師和27.53%的受訪學生表示教師在上課會接聽手機;集體觀念不強,缺乏協作意識。5.部分教師師生交流不足,育人意識缺乏。部分教師為了個人利益而忙碌,而疏于與學生交流。在“你現在和教師課余交流的時間和機會”的回答中,23.69%的學生選擇“沒試過,不清楚”,19.86%的學生選擇“基本沒有”,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僅把教書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并沒有很好的扮演好“家長、朋友”角色,這樣使得學生不自覺地疏遠教師,不愿意與教師交流。
二、高校師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高校師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1.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市場經濟一方面激活了人們的競爭意識——追求效率、創造價值,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個人主義的膨脹。此外,由于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法制還不夠健全,管理制度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社會道德的滑坡,高校師德失范是其中的一個縮影。2.考評制度的片面性導致的誤導高校對教師進行的考核評價與教師職稱晉升、工資待遇等個人利益直接相關,因此,它對高校教師影響最大。而目前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導向下,過度重視教師的科研水平,而個人工作作風、職業道德、教學水平等方面的指標難尋其蹤。雖然目前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視,但師德考評至今仍然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F有的師德考核指標缺乏理性指標、彈性大,操作性差,在師德考核時往往流于形式,這種流于形式的考核,實質上仍未把師德標準納入人才評價體系中。3.高校管理體制有待改善。一個健全的管理體制是高校良好師德形成的重要保證,但是目前我國地方高校依然行政化色彩濃厚,本應在學校重大事情決策以及教師工作考評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教授委員會變成了形象工程,而有的地方高校甚至根本不設立此類組織,導致出現“一言堂”、外行人管內行人的不良機制,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上進心。4.教師自身因素。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師德建設的成敗與否,它是高校進行師德建設的基礎。隨著教師隊伍的急速擴大,教師素質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一部分教師剛畢業就被推上了講臺,而有些教師則是直接從其他社會企事業單位聘請而來,這些教師對教師這個職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們對師德的追求很容易被實際物質利益的追求所影響。
三、以“群眾路線”指導高校師德建設的建議
“群眾路線”的內核是“為人民服務”,這不僅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教學和科研活動要圍繞學生展開,而且要求高校以教師為主導,從引領教師發展、服務教師個人的角度出發,多方面促進高校的師德建設。1.從教師自身來講首先,教師要善于思考學識與工作生活、個人知識修養與道德修養的關系,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注重自身的道德養成,做到學有所用。其次,教師應以生為本,經常性與學生對話交流。教師要在尊重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用最真實和最真誠的自我與學生平等交流,并保持開放的心態面對學生提出的質疑和不同觀點。最后,教師必須做到行為示范,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教師應該善于將自己所學所思運用于社會實踐中,通過參加愛心助學、企業實踐等活動鍛煉自己,提升自身的道德責任感。2.從學校層面來講不同的學校造就不同的教師,高校對于師德的建設也會成就差異化明顯的師德水平。所以,高校對于師德建設一定要本著“為教師服務”的理念,切實推行各項措施,促進高校師德水平的進步。(1)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我國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堅定高校教師理想信念的題中之義。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2)明確教師的師德規范引導教師明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激勵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嚴守教育教學紀律和學術規范的基本要求。高校要推進教師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培養嚴謹治學的態度,精心組織教學,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推動知識和技術創新。高校要引導教師注重自身的作風儀表,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以優良的師德師風贏得學生的尊重,促進學生良好作風的形成。(3)培養教師健康心理高校應該對教師適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識,促使其掌握正確的心理調適方法,幫助教師正確地認識和應對自己的心理狀況。高校應將針對于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師德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學校定期對教師進行健康水平測試和心理咨詢活動,積極開展心理教育與輔導,邀請心理專家舉辦心理座談會,引導他們運用正確有效的壓力管理方法舒緩教師的負面情緒。(4)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離不開科學有效地師德培訓機制。首先高校應對教師的師德進行全程化培訓。崗前進行系統化的師德培訓,明確師德規范;其次,高校應拓寬師德培訓渠道,改進師德培訓模式,使師德培訓常規化、生活化。最后,高校應重視師德培訓效果評估。通過建立教師師德檔案,對師德培訓效果要進行嚴格的跟蹤考核和評估。(5)完善考核評估機制《關于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把師德建設作為學校工作考核和辦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指標,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崗位聘任(聘用)、職稱評審、評優獎勵的首要標準,建立健全教師師德考核檔案。”建立一套比較科學完善的師德考核評估機制,是使師德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并形成良好運行狀態的重要一環,也是引導教師遵守師德規范,提高道德素質的重要舉措。(6)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建立和健全師德建設的組織領導機制,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關鍵環節。首先,學校黨委要把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作為一項事關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納入教育事業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統籌部署,切實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任務落實。其次,學校主要領導要親自抓教師師德建設,建立專門的職能機構,通過組織學校德高望重的老教師構成領導組織,明確各組員的職責,積極發揮教工大會的組織作用,形成學校領導統籌,組織、人事、教務、工會等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最后,高校應該充分吸納教師加入學?;鶎狱h組織,著眼于培養和建設一支數量充足、質量較高的黨員隊伍,通過組織他們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和思想政治覺悟,更好的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作者:夏兆偉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學生處
參考文獻:
[1]王曉莉等.當代師德研究的省思:與國外教學道德維度研究的比較[J].外國教育研究,2011(6).
[2]姜素蘭.充分發揮師德建設在創建高校和諧校園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3]張勝利.地方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現狀[J].繼續教育研究,2012(7).
[4]黎開誼.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師德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11(4).
- 上一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論文
- 下一篇:淺談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