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課探究性教學研究

時間:2022-03-22 02:46:19

導語:思想道德修養課探究性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道德修養課探究性教學研究

摘要:在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構建探究性教學模式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領會新課改精神的重要措施之一。以此為背景,筆者在本文中深入的研究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開展探究性教學的模式,以期進一步促進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更好的培養學生在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并提高遵紀守法的意識。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探究性教學;研究

所謂的探究性教學指的是老師對學生的研究意識、能力進行創新的培養,把探究性思維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培養探究性教學模式所必備的“沃土”,然后就培養在校大學生養成探究性學習的措施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期進一步提升國內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質量。

一、優化課堂教學,培養適合“基礎”課的探究性教學模式

1.提出問題階段

開展探究性教學的重要階段為提問題階段,其會對探究性教學的質量、效果造成很大的影響。深入探討問題的本質我們會發現,它是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矛盾并反映在人腦海中。也就意味著問題是聯系人們了解客觀世界的紐帶和橋梁。老師可以對“基礎”教材深入的研究,在掌握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提出極具啟發性的開場問題,讓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被激發。也可以讓學生自主的研究問題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劃分學習小組自行討論,進一步研究自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怎樣去確定問題、確定什么樣的問題和教師選取的視角有很大的關系,也和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息息相關,學生自主提問題則受其自身的興趣愛好,生長的環境等有關系。

2.探索答案階段

該階段為探究性教學的實質性階段,該階段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使用自主研究或者小組合作的方式選擇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課題。方法不唯一,可以按照“基礎”教學的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一般的方式為:確定問題后,可以自問自答,經由自己研究的基礎上攥寫報告或者學習論文;也可以班級為整體,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同時,可以選擇學習小組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究,然后小組選擇攥寫人編寫論文,在內部針對論文進行討論最終定稿。班級內的每一名同學至少一次擔任小組長,然后提出問題。就整個過程而言,老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學生有不懂的地方經過討論仍無法解決就需要老師及時的給予解答,老師保障控制全場的基礎上又要給學生極大的自主權。

3.交流內化階段

該階段不僅僅是探究活動終結的過程,也是老師進行總結并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客觀的評價整場教育教學活動,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在此階段,選擇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做簡要的報告、五分鐘講演、辯論等,對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方式不唯一,需要老師根據學生在“基礎”課堂上的具體表現等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偨Y評價需要結合教學全過程,很好的結合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選取表現較好的同學,根據他們的表現情況開展鼓勵性教學,以便于其可以進一步開展探究活動,激發其創造性,讓學生的學習實現可持續的發展。作為老師,及時的反思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和缺陷很有必要,在下一次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很好的完善。

二、培養和促進大學生探究性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形成

1.教師應對學生選擇研究課題進行指導

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選擇什么樣的研究課題是學生比較疑惑的環節,無法確定研究什么而不是怎樣研究。當出現這樣的情況就需要老師進行積極的引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和他們一起逐漸理清思路,選擇適合自己或小組實際情況的研究課題。老師應該讓學生明確的知道所選課題的內容、意義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找到適合個人和團體的探究方法;怎樣很好的協調時間、精力等各方面的關系等。

2.教師應教授學生基本的探究方法

常見的探究方式有:文獻法、調查法、訪談法等,還應該教授學生學會處理探究結果、表述探究成果、攥寫論文等方法。使用合適的方式對學生的研究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實際的體驗中提高能力、完善致使框架、提升道德修養,夯實法律知識。

3.創設一個融洽的課堂研究氛圍

探究性學習開展的必備條件之一為融洽的課堂氛圍,在一個相對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會獨立并深入的研究,大膽的表述自己的看法。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質疑的品質,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要虛心的聽取、接納;學生在尊重老師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見解、看法進行展示,形成平等共處、互相進步、共同研究的師生、生生關系。唯有如此,融洽的探究課堂氛圍才會形成,在老師循循善誘下,學生對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遇到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和探討,漸漸地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其探究性思想以及實踐能力進行培養。解放學生的思想和個性是探究性教學的宗旨,借此保障在校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正確的選擇和確定探究題目,使用科學的探究方式,主動地了解知識、發現知識、獲取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這也是探究性教學的本質要求。對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而言,應該大力推進探究性教學,更好的提升在校大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法律意識。

作者:常衛恒 單位: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宏祥,姚利民,史曼莉,康雯,蔣家瓊.大學研究性教學內涵、特征和過程[J].湖南社會科學.2008(05)

[2]王少君,張祺樂.借鑒哈佛德育模式,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長效[J].高等農業教育.2011(02)

[3]黃木.自我測評教學法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具體運用[J].學理論.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