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思想道德教育路徑

時間:2022-11-13 03:12:47

導語:高職生思想道德教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生思想道德教育路徑

摘要: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上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明確提出:新時代要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事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應在意識形態視閾下,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四個自信”,通過學生思想引領、養成教育測評、孝道文化教育、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等路徑來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時代;意識形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黨的明確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要堅定“四個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扎實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培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人才。新時代的新要求,使我們充分認識到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應始終在意識形態視閾下努力加強與創新,切實增強“四個自信”,真正凝聚人心,努力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一、明確新時代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

(一)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高職院校合格人才培養。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場所,擔負著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道德,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意識形態工作是引領各項工作方向的,對高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起著指引方向的作用。加強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建設,在意識形態視閾下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事關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事關高職院校合格人才培養問題。(二)意識形態工作關乎高職院校安全穩定。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安全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威脅。西方國家各種社會思潮蜂擁而至,對我國高校進行意識形態和價值信仰滲透的渠道更為多元,形式更加靈活隱蔽,手段更加多樣,對我國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嚴重影響高職院校安全穩定。而高職院校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場所,肩負的責任極其重大,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三)意識形態工作關系高職院校校園風氣營造。中華民族要復興必須要有非常完善的精神支柱和良好的社會風氣。實踐證明,這些要靠我們黨領導的意識形態工作來建設。高職院校大學生尚在“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加強意識形態視閾下的思想教育工作,樹立良好的校園風氣,能對其思想意識產生極大的影響,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總之,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四個自信”能否堅定,事關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高職院校是培養接班人的重要場所,更應該重視和加強意識形態工作。

二、新時代意識形態視閾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

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非主流意識形態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有著深刻的影響,意識形態工作視閾下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變化與挑戰。(一)多元社會思潮的新沖擊。高職院校是各種社會思潮蔓延與影響的重要場所,隨著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向縱深推進,西方國家等多元社會思潮紛沓而至,良莠并存,花樣翻新,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信仰與“三觀”的形成。[1]這些多元社會思潮帶來的意識形態安全新沖擊,成為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可小覷的重要問題。(二)新媒體迅速發展的影響。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大學生是主力。隨著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得思想文化交流方式更加豐富、傳播更快,而信息內容也難辯真,信息輻射面難以控制,增加了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主流意識引導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難度。[2](三)傳統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缺乏吸引力新媒體時代新的教育形式和載體越來越多。而傳統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大多是理論灌輸教育,各階段教育內容重復多,缺乏更多新的方式方法,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吸引力有所下降,導致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對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嚴重影響教育的效果。

三、新時代意識形態視閾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期,我們在漳州高職院校對新時代意識形態視閾下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93份,回收率98.6%,具體表現如下:(一)少數高職院校大學生價值取向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偏差。經調查,雖有77.1%的學生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但不同意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和難于判斷的學生占了22.9%;在考慮利益問題時,有18.5%的學生表示先不考慮集體利益,而先考慮個人利益;有26.6%的學生表示金錢是人生幸福的決定因素等。從調查中可看出,少數學生在處理學習、生活以及人際關系和社會問題的時候,經常從自身利益和實用主義出發來衡量人的價值,在價值取向出現比較嚴重的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價值取向唯實用化,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感受成為少數學生言行的唯一驅動力,常常及時行樂,缺乏社會責任感,功利化趨勢明顯。(二)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存在不平衡性。經調查,有84%的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4%的學生基本認同,1.4%的學生不認同,0.6%學生不了解。從調查中看出,高職院校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絕大多數認同,極少數不認同,個別不太清楚,認同度呈現不平衡性。這少數人也不可小覷,若不及時引導和控制,還會影響其他同學,使思想道德教育受到一定的阻礙。同時,少數學生的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取向一旦沉淀為其內心信念,必將影響其未來一生。(三)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應用新媒體技術的面還不廣。經調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應用新媒體技術情況:如經常使用微信的占71%、使用QQ的占83%、使用網絡論壇的占29%等。從調查可看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應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教育的面還不夠廣,現實中應用技術水平也不高,還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和學生的需求。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通過新媒體得到信息的速度和數量將大大超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所能控制掌握的范圍,使原有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及時有效。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削弱了傳統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傳播主導權和話語主動權,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應用新媒體的理念和技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四)一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存在異常心理和行為問題。經調查,有學習壓力的學生占51.6%,有情感問題的學生占34.4%,有經濟壓力的學生占38.7%;認為自己的心理調試能力一般的學生占29.6%,認為自己的心理調試能力較弱和很弱的學生占6.8%;有13.3%的學生認為在學校生活中做到誠信要看情況,2.5%的學生則不能做到誠信;認為考試不能作弊的學生只占55.6%;有10.7%的學生對文明行為不重視;18.3%的學生使用過各類網貸,造成諸多問題。從調查可看出,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校學生學習、生活壓力較大,易造成諸多心理問題;同時,由于高職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都還不夠成熟,使得他們看待問題難免有失理性和客觀,面對社會中的不公平現象,一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在認知與行動過程中產生矛盾的投機心態,使思想行為也頻頻出現問題,一些學生出現考試作弊、網絡欺騙等誠信缺失的現象和不文明行為,尤其有些學生在網絡借貸上頻頻出現不良問題等等,這些都給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增加了許多不安全、不穩定的因素,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難度。

四、新時代意識形態視閾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創新的路徑

(一)以學生思想引領為目標,搶占思想道德教育宣傳陣地。切實加強意識形態的教育,把意識形態教育作為強化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融入教育全過程,以學生思想引領為目標搶占教育宣傳陣地,讓學生內心認同。切實發揮高職院校強大的宣傳教育功能,多方面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如建立起集網站網頁,黨建之家、學工在線、青馬學社、就業指導、計算機e家等校院微信平臺的多位一體的新媒體平臺,以及校院班微信群、QQ群等聯系溝通平臺,[3]實現學校師生全體覆蓋,及時向廣大學生推送有關意識形態教育方面的最新圖文信息,及時地溝通釋疑,積極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方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二)以養成測評為重點,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貴在知行統一,而知是前提,行是重點。首先,高職院校應切實抓好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各個環節當中去,從政治素質、品德修養、法紀觀念、學習態度、勞動觀念等五大方面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具體的量化測評,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成才教育、誠信教育、紀律教育等。學生日常行為養成量化測評可每學期測評一次,由輔導員、班主任牽頭負責,各班組成5-7人的評定小組,對每位同學的行為養成情況進行評定,評定結果將融入學生綜合測評、評先評優、建黨發展、就業推薦等工作中,使學生們從一入學開始就能認真對待,切實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三)以傳統孝道文化為載體,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性。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意識形態下的思想道德教育離不開文化傳承創新。孝道文化在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傳統道德的基礎和核心,我們要大力弘揚孝道文化的時代價值,發揮孝道在激發人的愛國熱情、培養人的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結合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母親節、父親節、國慶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和重大活動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孝道系列活動,促進廣大學生自覺參加孝道文化活動,切實講好中國故事,在其中深受教育和提升,增強文化的自信,真正讓學生樹立為國家、為社會擔當的強烈意識,做到愛國愛校愛家愛師長,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四)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目的,創新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當前,一是建立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立體聯動機制。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網上網下一體的立體化育人系統;二是建立網絡輔導員制度,建設“微隊伍”。[4]努力打造一批政治信仰堅定、知識豐富、網絡技術過硬的網絡輔導員“微隊伍”,搭建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平等對話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正確信息;三是建立班主任制度,班主任能更加具體、更加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特別是受不良信息影響、受不良網貸影響的學生。對存在比較嚴重的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的學生、誠信缺失的學生、心理有缺陷的學生等等,班主任、輔導員和老師們要與學生交心、談心,關心其全面發展需要,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和疑問,讓其樹立良好的社會心態和責任心;四是構建教育“微平臺”。以學校、各院部和班級、學生組織為主干,從上至下打造一批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特色品牌載體與平臺,如生命教育、人生規劃、創業就業等版塊,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微平臺”系統,確實占領“微”陣地;五是改進思政課教學,創立“微方式”。利用微媒體技術,將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元素融于一體,應用在課堂教育、討論互動和項目任務中。與學生在微平臺進行交流討論,及時對學生容易出現混亂的思想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總之,新時代高職院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又肩負著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意識形態工作顯得尤其重要。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應在新時代意識形態視閾下,增強“四個自信”,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學生思想引領、行為養成測評、孝道文化教育、促進成長成才等方面來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鄢新萍.意識形態安全視閾下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原因探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6(9):767-770.

[2]傅江浩.意識形態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5(5):182-186.

[3]陳亞敏,傅志雄.“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微"教育體系構建[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5(1):56-59.

[4]尹晨曦.“微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4(3):64-66.

作者:鄭彩戀  單位:漳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