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節日文化對學校德育的影響

時間:2022-09-05 11:02:47

導語:校園節日文化對學校德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節日文化對學校德育的影響

【摘要】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將校園節日文化活動中包含的思想理念,以校園節日文化活動為載體,深入學生內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將德育內化于心。通過探討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對學校德育影響,聯系學校德育的現狀,尋找提高學校德育效率的途徑,更好地為培養有道德的新時代人才助力。

【關鍵詞】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學校德育;途徑

一、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對學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1.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人是社會的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在無時無刻的影響著人的發展。人為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改造環境,以適應發展的需要,環境則因為人的不斷改造反作用與人本身。古時,孟母為了兒子的健康發展三遷居所,創造了“孟母三遷”的佳話,主張性惡論的荀子也曾說:“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荀子•勸學》)充分體現了人作為德育主體對德育環境的自覺選擇與改造。今時的校園節日文化活動,也是現代教育人對教育環境的改造,目的就是為了在滿足學生的多姿多彩校園生活實際需求的基礎上,通過校園節日文化活動的實踐,將校園節日文化活動蘊藏的思想品德,通過“寓教于樂”的德育方法,將學校的校園文化深入學生內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將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傳達的校園文化內化于心,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2.校園節日文化活動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生理、心里發展現狀與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教育人進行的關于構建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模式的環境改造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有益嘗試。校園節日文化活動是以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為核心的,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需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利于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精髓,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寓教于樂”的校園節日文化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智力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競爭力與團體合作精神。良好的校園節日文化活動,有利于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規范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個性健康成長,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推動中國社會道德的整體進步,有利于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有擔當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二、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與學校德育建設的現狀

1.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多局限在傳統模式上,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單一,缺乏活力,千篇一律,不是邀請教師進行德育講座就是局限在課堂上放教育影片比如感動中國等等,學生沒有參與的積極性與興趣,大多數學生只是人在心不在。特別是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手機的普遍運用、網絡信息的膨脹發展更是讓枯燥的校園節日文化活動成為擺設,學校的德育工作效率變得極其低下。2.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不僅自身設計存在問題,外部環境也對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提出了挑戰。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文化的極速發展,中西方文化不斷碰撞,社會上各種思潮彌漫,形成復雜的社會環境,社會的德育環境承載的各種積極、消極價值觀與道德觀,對學校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學生深受德育生態環境的影響,加大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大大增加了學校德育的復雜度與難度,也對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發出了挑戰。

三、加強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提高學校德育教育效果的途徑

1.創新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模式,與時俱進。在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與時展中尋求平衡與支撐,立足于現實環境與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積極適應時展的要求,滿足學生的德育實際需要,建設新的校園文化,改革校園節日文化活動模式,創新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制度,完善校園節日文化活動管理。在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工作中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新視域、新要求、新境界指導紀念日文化活動不斷創新,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樂觀的心理素質。2.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要緊密聯系教師與學生。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保持教師的引導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借助網絡平臺,采用現代化手段與傳統方式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倡導人人參與,積極進行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宣傳,確保教師與學生、社會、家庭在德育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增強教師、學生對校園節日文化活動的認同感,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節日文化活動。總之,學校的德育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個體的未來發展,更是影響整個民族素質的發展。創新校園節日文化活動,積極發揮校園節日文化活動在學校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對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5、516.

[2]王策三.教育主體哲學芻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4,(4).

作者:宋冰冰 劉 強 單位:1.青州市云門山街道坡子小學 2.青州市明德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