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試點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探討
時間:2022-09-09 10:30:47
導語:職業教育試點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思想和道德,以及用人單位所重視的職業行為和素養,必將打破“畢業就等于失業”的魔咒,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后受到歡迎。這些不是僅靠理論教學或者就業前的快速職業培訓就可以培養出的,只有在職業本科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才可能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德育;能力模型;評價體系
黨的五中全會指出當今社會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五中全會的一個關鍵詞為“高質量”,即:高質量發展、高質量供給、高質量就業、高質量教育。這四個高質量無疑與高等教育息息相關,如何向社會輸出高質量人才,學生如何高質量創業就業,往往取決于高質量教育。目前,職業本科院校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如何在培養學生技術技能的同時提高其素質,就要大力推行德育教育,五育并舉,德育為先。
一、通過構建關鍵能力模型,確定綜合素質指標
按照全面質量管理中的PDCA(計劃—執行—檢查—措施)循環組織活動,本課題探索了職業本科院校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流程,分為四個階段(如下圖),按照螺旋上升、不斷改進的模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逐步提高職業本科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其以后走向社會、提升核心競爭力打下基礎。第一個階段是計劃階段(P階段),即根據企業和市場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確定職業素質培養目標和方案。在計劃階段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職業本科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以及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育的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足之處。其次就是要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剖析,將能對學生職業素養產生影響的所有因素都考慮在內。第二階段是執行階段(D階段),即按照職業本科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方案,針對影響職業素養培養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進行具體的操作。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要按照“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三位一體的模式協同發力,全面提升職業本科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質量。第三階段是檢查階段(C階段),即職業本科院校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措施和方案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培養效果。這里的檢查主要是通過對學生職業素養的評價,包括學生的自評、學校對學生職業素養的考核以及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素養的評價。第四個階段是處理階段(A階段),即對評估考核階段發現的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糾正并繼續跟蹤督促,然后根據學生自身、教師、學校和企業評價的結果,調整培養方案。如果對學生職業素養現狀感到滿意,就將培養的方案標準化;假如學生職業素養尚未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就分析其原因,重新回到計劃階段,從而保障職業本科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質量,最終達到職業素養提升與發展的目標。根據綜合素養模型,可設定四個一級指標和十六個二級指標。一級指標為政治素養、道德素養、管理素養和心理素養。二級指標為對黨忠誠、熱愛國家、追求進步、關心時事、責任意識、團隊意識、服務精神、合作意識、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執行能力、創新能力、社交禮儀、表達能力、抗壓能力、自我調適能力、兼顧工作與學習的能力。
二、構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通過教育升華人格,提高審美情懷和人文素養。通過一系列的專項訓練,如知禮、懂禮、用禮的社交禮儀訓練,加強合作的團隊意識訓練、表達能力訓練、寫作能力訓練、執行能力訓練等,以此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職業本科院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德育素質評價包括6個二級指標:分別為精神文明建設、寢室文明、義務勞動、無償獻血、考勤成績和誠信記錄。社交禮儀評價包括4個二級指標:分別為禮貌用語、接打電話禮儀、收發信息禮儀、餐桌禮儀。寫作能力評價包括2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公文寫作,如:報告、請示、申請、通知等;推文寫作,如:公眾號推文、簡訊等。團隊能力評價包括3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團隊合作,如何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形成合力,取長補短;團隊精神,如何使團隊里所有成員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團隊管理,如何使團隊成員完全信服一個人領導,高效率完成既定任務。
三、結語
近些年,職業本科院校發展迅速,發展規模日益擴大,學生數量猛增,導致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也給學校管理帶來了諸多難題。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和核心,是教育事業的根本所在。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合格勞動者的重要使命,其中德育工作對提高學生素質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現代教育的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要促進和諧與創建文明校園,確保安全與穩定,為社會輸出高質量人才。因此,如何更好地開展職業本科院校德育工作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維護校園穩定、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的重要課題。職業本科院校要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推進學校的教育改革,維護學校和諧穩定發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李成宏.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20.
[2]王穎.中華傳統美德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馬克思主義學刊,2017,5(4):91-96.
[3]李翠蘭,雷晚蓉.傳統美德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代轉換[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9,30(6):97-99.
[4]張攀,新形勢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創新[J].才智,2015(01).
[5]仇志海.高職院校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17(11):25-28.
[6]姚洪章.談大學生社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3):84-86.
作者:鄭瑞楠 盧景值
- 上一篇:成長記錄袋在綜合素質評價的應用
- 下一篇:幼兒綜合素質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