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時間:2022-03-13 11:19:34
導語: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調查問卷(學生卷)依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修訂版)進行問卷的內容設計,共設計客觀題15道,內容涉及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六個方面,即愛國守法、敬業奉獻、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同時還設計4道開放性問題,以嘗試了解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最重要的形象與特點可能有哪些.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呈現良好態勢,主要表現在80%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師能夠關愛學生,80%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師能夠使用文明用語,83%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師能夠按照教學基本要求認真備課,對學生負責以達到“教書”這一基本職業道德,90%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師符合教師基本形象.這些較高的比例均可以說明教師在教書育人、熱愛學生、敬業奉獻、為人師表方面有較為良好的職業道德.但是,數據中也凸顯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諸多問題:高達58.9%的學生認為教師不能夠平等對待學生,44.7%的學生曾經見證教師酒后上課或上課抽煙的現象,依然有42.3%的學生認為教師存在偶爾體罰學生的現象,高達50%的學生認為教師存在著“吃、拿、卡、要”的現象,19%的學生認為教師存在著從教不力或因為自身能力原因難以勝任教學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凸顯進一步說明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與價值,特別是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基本要求,我們發現主要問題集中在愛國守法、敬業奉獻以及終身學習這三方面.
2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家長問卷分析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調查問卷(家長卷)依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修訂版)進行問卷的內容設計,共設計客觀題13道,內容同樣涉及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六個方面,即愛國守法、敬業奉獻、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同時還設計3道開放性問題,以嘗試了解在家長的視野中教師最重要的職業道德是什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調查問卷(家長卷)所反映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現狀更為良好,在設計的所有問題中,積極選項的比例幾乎在50%以上,一些甚至高達95%.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內蒙古自治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呈現良好狀態.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考慮可能影響問卷調查結果的各種因素.課題組認為影響調查結果的因素包括:一是家長普遍關心教師的教書情況,即能否將知識有效傳遞給學生,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是最重要的.因此,可能會忽略教師其他方面對學生的影響以及素質.二是家長作為社會人,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家長已經不能夠像學生那樣無所畏懼的實話實說.因此,可能存在部分家長敷衍了事的回答問卷的情況.盡管如此,其中所凸顯的問題我們通過兩方面考量:一是上述調查結果所反映的問題.例如,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有6.8%的家長認為是一般的,8.1%的家長認為教師對學生只是一般程度的了解,3.7%的家長認為孩子是害怕教師的,依然有8%的家長了解到教師曾經利用工作之便辦私事,15.3%的家長認為教師不能夠經常性地與家長溝通,7.5%的家長認為教師接受過禮物或其他饋贈.這些數據盡管所占比例不高,但依然說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在愛國守法、關愛學生等方面存在著問題.二是將此數據與學生問卷的相關數據對比說明問題.例如,學生問卷中高達50%的學生認為教師存在著“吃、拿、卡、要”的現象,此比例與家長問卷中的“8%的教師曾經利用工作之便辦私事”與“7.5%的家長認為教師接受過禮物或其他饋贈”形成對比,說明了問題存在,并且可能比家長問卷數據中所揭示的更為嚴重.
3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現狀———教師問卷分析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調查問卷(教師卷)依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修訂版)進行問卷的內容設計,共設計教師自評客觀題20道,內容同樣涉及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六個方面,即愛國守法、敬業奉獻、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調查結果與數據統計見表3);同時還設計6道關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此部分數據分析將在下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現狀)中分析.數據簡析:通過調查發現,內蒙古自治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現狀良好,這與前述學生問卷與家長問卷具有一致性.同時,也反映了部分問題.14%的教師會偏愛學生,這反映了教師不能夠持有正確的學生觀以及不能夠平等對待學生;12%的教師依然堅持認為體罰學生的必要性,這一方面反映學生管理的難度,另一方面反映教師需要遵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一步探索管理學生的有效方法;11%的教師對教育事業持無所謂的態度,這種消極態度反映在教育教學中是多方面的;31%的教師認為學生在他們眼中并不是那么可愛,這可能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關愛程度.
4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4.1對學生缺乏愛心,不能夠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我們的調查中,教師能否熱愛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是學生最為重視的教師形象與特點之一.這本身就說明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中存在著對學生缺乏愛心、不能夠平等對待學生的現象.有些教師不關心學生,對違反教學秩序的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采取打罵、關禁閉、罰站、示眾、罰作業、言語侮辱、人格詆毀等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缺乏對學生的引導性和教育性,而學生受到教師體罰導致的悲劇也經常發生.究其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缺乏本應該具有的愛心與耐心等基本教師職業素養.有些教師在與學生接觸時,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模樣,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去指導學生,不注重發現、挖掘、支持、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打壓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對一些后進生不聞不問,不關心其學業和困難,不加以教育和引導,放任自流,對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和矛盾推卸責任.
4.2缺失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教師愛崗敬業的缺失表現為,工作不認真,態度不端正,對學生反映的問題敷衍了事;缺乏工作上進心和積極性,不注重自身知識的更新,教學方法和觀念滯后,不能適應新時期中學教育發展的要求;過分注重學生的分數,忽視學生道德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注重個人舉止行為;不遵照學校紀律,遲到早退、消磨時間等.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物質生活驅動人們對金錢的向往,這種拜金主義的思想也波及到了中學教師,一些教師為了獲取更多的金錢利益,利用家長關系給自己辦事圖利;收取禮品、錢財為學生安排座位,給予“特殊關照”;還有一些教師正常教學不好好教書,利用更多的時間私自辦學、辦班補課,索取家長錢財等.這些均會影響教師“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與樹立.
4.3依法執教意識淡薄在本次調查中,仍有部分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體罰是有必要的.這說明教師隊伍中仍存在著依法執教淡薄的現象“.依法執教”是中小學教師最根本的職業道德規范《.義務教育法》與《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體罰學生”,“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在施教過程中,對待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同形式的懲罰學生、體罰學生的現象.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已經習以為常.
作者:陸明玉單位:赤峰學院
- 上一篇:醫生述職報告專題10篇
- 下一篇:現代教師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