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德育融入策略

時間:2022-06-19 10:08:30

導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德育融入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德育融入策略

摘要: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是教學策略的基本要求。同時,為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理念提供了實踐平臺,是培養(yǎng)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必要前提。初中階段的教學要以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為目標,抓好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程,促進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的統(tǒng)一發(fā)展,對法治與道德課程中德育教學的融入是推動初中教學發(fā)展的必行之路。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

一、確立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教學目標的設立,提高教學目標的針對性,明確教學內容,更好地進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首先,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前,要考查具體教學情況,正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的學習能力還不穩(wěn)定,要把握好初中生對教學目標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jiān)測,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正確對待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最后,要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進行及時修正,適應具體情況的發(fā)展。教學長期目標:注重學生整個思想價值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構建,以正確引導學生面對人生,選擇合理的方向為目標,為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更充沛的后備力量,同時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短期目標:課堂上法治與道德內容的傳授,這個目標需要緊扣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揮課本最大的立德樹人的價值。另外,知識是學生的力量,要保證學生充分汲取課堂的養(yǎng)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如今的教學序曲。例如,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重教師對知識的講解,但是面對科技騰飛的時代,學生要適應大環(huán)境,就要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增加課堂上的師生互動頻率。改變傳統(tǒng)教學講解式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樹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氛圍,激勵學生探索未知領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教學活動來增強學習氣氛。融洽的教學氣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其次,通過小組團隊的合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教學設備的創(chuàng)新,教學資源也越來越豐富,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討論小組來進行議題的探討,學生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搜索資源,在組內共同討論,深入學習。例如,在進行“科技時代到來”的探討時,學生可以通過媒介平臺了解具體的科技知識,播放視頻以及搜集資料。可以組織辯論組討論以及演講比賽,通過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接觸更多科技發(fā)展的知識,對科技道路有一定了解,鼓勵學生立足當下,努力學習,更好地為祖國作奉獻,報效祖國的滋養(yǎng),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探索道德與法治知識

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識有一定的缺漏,沒有全面認識到具體的知識內涵。此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需求,根據需求來消除學生的認知障礙,具體方法可以根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想鼓勵學生積極聯(lián)系實際生活,例如,可以通過道路周圍張貼的24字核心價值觀來做議題,通過背誦以及核心概念的了解來領悟24字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涵。這樣的方式可以深入到學生的大腦系統(tǒng)當中,學生能夠在視覺體驗當中促動大腦的思考,更深層次地學素養(yǎng)。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傳授相關的課本知識,還要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一定的判斷正誤的能力。作為學生,準確把握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實踐,通過深入了解道德法治的豐富性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進行“發(fā)現自己”相關內容的教學時,積極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以自己的介紹為開場,首先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興趣愛好以及教學特色等。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時盡量以幽默風趣或者輕松自在的方式進行,讓課堂氛圍稍微有所緩和。鼓勵學生進行自我介紹,以介紹自己為主或者介紹熟悉的人為主,介紹的方式多變。這樣有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同時促進學生之間更融洽地相處。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生活的案例來進行教學實踐,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講授校園霸凌、環(huán)境污染、闖紅燈等現象來進行分析,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辯論才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針對校園霸凌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解決方案,并且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拓展問題能力,延伸相關問題,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生可以通過舉證反例來進行對比,提高自我認知能力,促進核心素質水平的提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法治觀。

四、擴展教學外延,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一)網絡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

隨著教學設備的日益豐富,教學資源也越來越多元化,多媒體設備對教學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提供的教學信息進行課本的補充,例如課本的理論知識很豐富,法治道德觀念也十分到位,但是作為學生而言,由于他們在生活當中受到網絡的影響,刻板的教學課本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應結合課本以及多媒體的作用,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例如,在進行“情緒的管理”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課本對情緒的基本介紹以及對學生的提問來完成第一階段教學。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提供的教學資源,情緒的危害以及影響情緒的因素來延伸情緒的內涵范疇;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利用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鞏固課本的理論知識,密切結合實際生活的問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二)保障學生的基本權益,防治網絡危害

網絡在豐富教學資源、鞏固教學內容的同時,也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互聯(lián)網與學生的基本生活密切相關,初中生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弱,對于負面影響沒有足夠的認知經驗。另一方面,初中生處于青春懵懂的階段,情緒相對不穩(wěn)定,容易遭受別有用心之人的利用。在沒有教師以及家長的監(jiān)督之下,學生對于消極情緒沒有強大的抵御能力。保護學生的方法可以由教師和家長共同進行,首先,教師要提高學生判斷正誤的能力,及時制止負面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其次,以法律常識的講解為關鍵,因為學生對法律常識的認知不足,讓有心之人鉆了空子,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家長也有監(jiān)督的責任,正確引導學生使用網絡,在使用網絡時,不能過度依賴網絡的功能。家長應該實時監(jiān)督他們,控制青少年的網絡時間,避免沉迷于網絡,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同時,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樹立良好的榜樣,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五、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

(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學生的道德品質與學校的教學氛

圍密切相關,教師的教學方式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學要緊扣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并且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更好地發(fā)展教學。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以正確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正確對待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此為基礎不斷完善教學理念;其次,教師要正視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傳播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落后的思想觀念予以正確的批判;最后,教師要堅持正確的思想觀念為導向,對待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的沖擊,要做好心理準備,積極面對教學的新理念,重視專業(yè)教學素養(yǎng)的培訓。例如,在現代教學理念中,極其講究教學方法的傳授,鼓勵教師以醍醐灌頂的模式進行教學,教師要謹防過多的文字敘述,占據學生的思維發(fā)散空間。

(二)正確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教學也逐漸不能離開網絡的輔助。媒介平臺上有許多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師可以充分吸收優(yōu)秀教學經驗的養(yǎng)分,可以引用傳播意義寬泛的教學資源。例如,可以組織進行關于春晚小品“扶不扶”的探討。以小組形式進行問題探討,分辨論組進行探討。A:不扶;B:扶。兩組就自己的態(tài)度展開論述。比如A組:摔倒老人會利用詐騙方式傷害好心幫助的人,我們不應該扶;B組:大眾傳播的方式只讓我們看到了特殊案例,老人騙保并不是普遍的,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幫助老人的問題。這類問題的答案非常靈活,一般學生會只考慮到一個方面進行論述,而增加了辯論組之后,學生的觀點會趨向多元化。在互聯(lián)網的輔助之下,學生可以找到更充分的論據,提高自己的辯論能力。同時,教師也會獲得更多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

六、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在初中階段,還需要教師以及家長的實時監(jiān)督,尤其是大眾傳播技術的進步,使得許多新穎的觀念態(tài)度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大眾傳播并非只有負面影響,對于教學而言,只要規(guī)范學生使用網絡,控制使用時間以及使用方向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操控作用。與此同時,教師要充分結合教材的內涵以及網絡的資源,調節(jié)學習氛圍,促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傅永元.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踐行[J].教育界,2021(7):70—71.

[2]何迎春.淺談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考試周刊,2020(59):113—114.

[3]張杰,王靖宇.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20(4):126+128.

[4]馬凱娜.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滲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4):165.

作者:來守菊 單位: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教育教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