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理念初中德育開展策略
時間:2022-09-17 09:52:27
導語:以人為本理念初中德育開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書育人,德育為先,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人為本理念是德育的核心指導思想。文章從以人為本理念內涵切入,分析了初中德育開展的意義,最后提出以人為本的德育可從情感化、實踐化、學生評價多樣化等方面展開。
關鍵詞:以人為本;初中教育;德育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在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中的“人”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本”即是根本、基本,其內涵是一切發展都要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再通過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使發展惠及全民。將以人為本理念遷移到教育領域,即是教學應以廣大學生的根本利益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認識水平出發,不斷尋求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方式方法與順應學生個性發展的德育手段,踐行重視人才、尊重人才、培養人才、發展人才的教育理念。當前,以人為本理念逐漸滲透到初中德育中,對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學校應重視德育,通過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快以人為本的德育深入發展。
一、開展初中德育的意義
1.順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初中學生在生理上處于青春發育期,神經系統快速發育且日益成熟,語言表達能力大幅提高,并逐漸產生獨立性與批判性思維,自我意識也逐漸完善。因此,初中階段是學生接受知識技能、培養健全人格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德育,能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初中生的情感意識逐漸強烈,需要以德育引導其正確對待“情感萌芽”,使其明白情感萌動是青春期的正常情況,并學會自我調節,理智控制情感沖動。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上充斥著海量信息,而初中生面對網絡上紛繁復雜、真假難辨的信息,由于缺少社會經驗,易受不良信息影響。因此,學校要加強德育,讓學生逐漸養成全面的思考能力與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分辨信息真偽,防止學生在接受不良信息后產生錯誤的思想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3.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傳統教學在“分數論”的影響下注重知識的傳遞,課堂教學“滿堂灌”,學生死記硬背的情形并不少見。這種做法只重視知識,卻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忽略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導致教學效果欠佳。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遵循知識技能與思想品德培養相統一的教學原則,即要求教師從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堅決避免因唯知識論造成的忽略學生個人情感、缺少思想教育的現象。李振西教授曾指出:“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育不是人和物的關系,是人和人的關系,是心靈和心靈的關系?!币虼?,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動向,以人為本做好德育,用好“三面鏡子”,即發現學生優點的“顯微鏡”、平等對待學生的“平面鏡”、長遠發展的“望遠鏡”,促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4.個性化教學的需求。《教育的智慧》指出,要尊重每個孩子的未來,無論是杰出者還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勞,都是我們的驕傲。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不是產品;工廠產出標準化產品,是其生產的成功;而學校若培養出模式化的“人才”,卻是教育的失敗。因此,教師應該秉承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個性化教學。只有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順應學生心理發展規律開展以人為本的教學才算是成功的教學。德育應包含人類的終極關懷,要能夠喚醒學生的生命感、價值感和創造力。
二、基于以人為本理念開展初中德育的策略
1.德育情感化。以人為本的德育需要注入情感,要通過創設富有強烈情感色彩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與學生進行平等深度談話,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與學生建立和諧、互愛的師生關系。教師還可以通過學校運動會等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提升班級凝聚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對班集體產生強烈的熱愛,進而形成積極向上、團結一致的班風、學風。此外,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教師要引導其在生活中注重他人的想法,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與付出,以及自己為父母所做的事情,如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正是學生對父母的體諒,以及對父母的愛的回應?;貞浬钪械氖虑?,引導學生站在他人的角度分析問題,能避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培養其同理心,使他們養成為他人著想的道德品質。2.德育實踐化。以人為本的德育應該符合初中生精力充沛、活潑好動的特點,走出教材、走進生活,走出教室、走進社會。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例如,在植樹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植樹造林志愿活動,從選擇樹苗到給小樹挖坑,從澆水到施肥,讓學生完成植樹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懂得種樹的不易,也會懂得生命的珍貴,并形成環保意識、珍惜生命的意識。教師也可開展流動班長活動,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成為班長,讓他們體驗為班集體做貢獻的快樂與成就感,增強他們管理班級與服務班級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活動最后,以集體探討與教師講評的形式,對“一日班長”進行評價,發現亮點、指出不足,并總結經驗。3.德育評價多樣化。傳統教學評價重成績輕成長,重批評輕鼓勵,而人生的考卷卻沒有正確答案。以人為本的德育要求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科學精神、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而不是用一紙試卷上的分數片面評定學生。教師可在學期末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參加期末互評,從同齡人的角度開展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求學生從學習進步、學習態度、生活習慣、待人處事態度等角度對其他同伴進行評價,發現他人亮點和易被教師忽略的微小進步。這種互評不僅有助于評價角度的多樣化,而且能夠加深學生之間的感情。此外,在強調評價多元化的同時,德育評價也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發展每位學生的潛能。德育是初中學生的必修課,而以人為本則是德育的重要指導理念。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的德育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直、剛毅的性格,促使學生積極向上、樂觀自強。
參考文獻:
[1]丁玉環.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創新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
[2]張天娥.初中班級管理中德育的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
[3]韓麗.初中班級管理中德育創新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
[4]周丹.談以人為本的初中德育管理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7).
作者:陳濤
- 上一篇: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狀況研究
- 下一篇:巨嬰型高中生德育教育策略
精品范文
3以人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