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對高職德育工作的啟示
時間:2022-06-11 10:50:00
導語:正面管教對高職德育工作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面管教(PositiveDiscipline)是以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的個體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由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琳•洛特等人創立的涵蓋溝通方式、培養社會情感技能、建立師生相互尊重關系、激發學生勇氣和潛能的教育體系。經過四十余年的完善和發展,已成為廣受各界認可的教育模式。正面管教認為個體的行為是朝著盡力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努力,在沒有感受到“連接”時,人通常會選擇錯誤目的行為獲得歸屬感。只有充分尊重個人基于成長環境形成的私人邏輯,在教育之前先建立情感的連接,采取“和善與堅定并行”的態度,鼓勵建設性的使用個人權力和自主性,才能真正培養起尊重關心他人、解決問題與善于合作,為家庭、團體和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生品質和技能。
一、正面管教關于有效教育的基本原則
(一)幫助學生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人基于早期的成長經歷和對世界的感知形成了個人邏輯,并不斷做著決定,人的行為都是有目的的,即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人的不當行為(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源于對歸屬感和意義的錯誤信念。教育者作為成年人,最重要的幫助學生從尋求負面關注的行為轉化為鼓勵和理解的行為。(二)相互尊重和鼓勵。正面管教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驕縱的教育理念。和善是尊重學生的感受,堅定是尊重自己和當時情況和情境。當和善與堅定并行時,學生能逐漸培養起負責任、值得信賴、善與合作、關心他人、積極自信等重要品質和生活技能。(三)長期有效。正面管教提倡依靠學生內在動力和合作獲得積極的長期效果,讓受教育者成為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培養內驅力和自制力。簡單的懲罰在制止不良行為方面短期有效,但會有反叛、憎恨、報復、退縮等長期的負面效果。驕縱放任學生也會形成不健康的依賴關系。(四)幫助發現潛能和優勢,建設性運用力量和權力。正面管教通過傾聽共情、啟發式提問、鼓勵、日常練習等方式激勵教育對象自己找到解決方案,幫助學生形成自信、自律、與他人尊重共享、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對群體產生積極影響等信念和技能。
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飛速發展,傳統高職德育模式遭遇空前挑戰。00后高職學生成長于多元轉型社會,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視野廣闊,追求平等、尊重的社會關系,對傳統控制-灌輸式德育說教產生較為強烈的逆反情緒。正面管教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為基礎,尊重學生價值感和歸屬感,讓師生感情得到連接,其和善與堅定并行的態度,共情、啟發、授權等教育模式能幫助學生培養自律、責任、合作意識和品質,給高職大學生德育工作帶來啟示。(一)先連接情感再開展教育。泰戈爾曾說過,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高職德育不僅是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為促進大學生的全面自由發展,德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積極、健康、生機勃勃的人。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師缺乏與學生的連接,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或是將自己和學生放在垂直關系上,高高在上,不關心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需求反應冷漠;或是對學生過多批評、斥責、抱怨,師生雙方缺乏連接,教育的效果必然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學生需要被”看見“,學生能”看透“老師的真實意圖,只有當老師認真傾聽、與學生共情有連接,接納學生的感受,平等對待學生,學生才能在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的學習和成長。正面管教的態度主線是”感覺好才能做的好“。師生情感連接和關系大于單純的教育,師生身心愉快、適應良好、充滿活力是德育有效開展的前提。(二)關注學生行為背后的信念。正面管教告訴我們每個人基于成長環境和社會系統的影響,會形成自己的人生地圖和生活態度,人往往會在無意識中按自己賦予的情形意義來決定我們自己。有些學生的”不良行為是他們在用錯誤方式去尋求價值感和歸屬感(往往自己意識不到)。老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行為,更要關注行為背后的信念。例如有些學生課堂上喜歡標新立異,尋求過度關注,他真實的意圖可能是讓老師注意到他,讓他參與并發揮作用。有些學生表現出“不服管、不聽話”,他的真實想法也許是“讓他幫忙,給他選擇”。有些學生在對老師懲罰后“變本加厲”,做出更出格的言行舉止,他的真實意圖可能是“他很傷心,希望感受被認可”。有些學生看似自暴自棄,“無可救藥”,其內心的想法可能是“不要放棄我,告訴我如何邁出一小步”。凡此種種,需要老師站在教育者的高度,充滿耐心和智慧的仔細甄別。當教師了解到學生行為背后的信念,做出恰當引導和回應,學生往往就能做出有效的改變。(三)相互尊重和鼓勵,和善與堅定并行。在社會飛速發展變化的今天,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教育面對各種社會思潮沖擊,無論是教師站在權威理論的制高點對學生進行單向的德育灌輸,還是放任自流消解主流價值觀引導作用均不可取。學校德育應堅持價值引導與學生自主選擇相結合,老師一方面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進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允許學生對復雜的社會現象有思考的權利。充分尊重、肯定學生的情緒誠實,用提問和啟發式的方法激發學生潛能,花時間訓練學生進行討論、爭辯,幫助學生在社會生活和情境中厘清認知。正如德雷克斯所言”堅定意味著尊重自己,和善意味著尊重他人“。高職德育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鼓勵學生建設性運用力量和自主性,才能真正發展出理性道德信仰和選擇能力。作者簡介:高竟玉(1979—),女,廣東深圳,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院,研究方向為德育、青年教育。
作者:高竟玉 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中學生民族精神道德教育分析
- 下一篇:初中德育一體化實施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