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班主任德育教育開展思路
時間:2022-05-14 11:16:38
導語:職校班主任德育教育開展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預習”學生,熟悉他們
任何班主任都希望工作得心應手,可因為管理對象是許多年輕的孩子,他們不會一板一眼,老老實實地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他們有自己的思維,遇事易沖動、易犯錯誤,在行動上有很多不確定性。那么如何防微杜漸呢?兵書上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筆者認為做班主任要先“預習”學生,也就是通過各種途徑,深入了解班內每一位學生的資料(比如:年齡、性格、能力、愛好、家庭關系、生活環境)。獲得這些資料的方法是多渠道、多方面的,班主任可以先從學生的基本檔案入手,也可以從通信媒體中獲得(比如:電話、短信、QQ、飛信、微信、微博),還可以從生活中、活動中通過親近學生了解到。在親近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現自身的廣博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老師既親近又崇拜。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親近一定要有度,千萬不要近到和學生稱兄道弟,這樣在管理的時候反而成了軟肋。開始對學生的情況如果記不住,班主任可以專門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個小檔案。
二、“學習”學生,真心欣賞
面對淘氣,不聽話,不學習的學生,很多班主任要么是硬著頭皮蒼白地說教,要么是粗暴地通知家長,要么是聽之任之。有位老師抱怨他們班的學生時曾經這樣說:“××學生17歲,他的家長和以前的老師都沒教育好,憑什么在職校我們就一定能教好。”這里我們沒有權利去評論學生變成這樣是誰的錯,我們只是想:如果這個不聽話的孩子是自己的,我們會怎樣去處理?怎么去幫助這個犯了錯誤的學生?有一個成功的例子:筆者接任過一個“二手班”的班主任,早就聽說這個班有個學生,從來不上第一節課,也不服從老師管理。筆者接班的第一天,這個學生果然“很正常”地沒來上第一節課。那天我在教室外等了他一節課,他進來后以為要訓他就“很自然”地靠墻站著并斜眼看著我。筆者當時很和緩地問他沒來上課的原因,他很隨意地說:“起來晚了”。筆者接著問他:“吃飯了沒有”。這樣一問,他當時愣了一下,說沒吃呢。筆者讓他先去吃飯,并在教室門口等他回來上課。大約兩個小時以后,他才慢悠悠地回到教室,看到我在門口等著,頓時有些驚訝。筆者說沒事就進去上課吧,他有些不自然地走進教室。一連三天,他依然是第一節課不來上,筆者依然在教室門口等他。這期間,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吃飯”的時間縮短了,第一天兩個小時、第二天四十分鐘、第三天十分鐘。第四天以后,他就從來不曠課了,并很主動地要求當衛生委員。后來,他找時間對我說:老師,我真不好意思。以前同學們都叫我“三缺一”,我認為老師也覺得我是個壞學生,所以我都無所謂了。現在沒想到,你那么相信我。對不起,我錯了。只有愛才能教育孩子。這種愛不是空談,不是口號,更不是簡單粗暴的說教,而是出自內心的真誠的愛,真實的幫助,真切的關心。有的老師說:看見表現不好的同學,我就生氣,哪里還有愛,哪里還能愛得起來。筆者認為如果實在愛不起來,就去發現他們的優點。有的學生喜歡遲到,他可能喜歡參加課外活動;有的同學喜歡上課說話,他在班級里可能很樂意助人,與人為善;有的同學喜歡和老師頂嘴,他在生活上可能比較有主見,自立能力很強等等。這樣只要慢慢去欣賞他們的另一方面,漸漸地就感覺到孩子的可愛了,慢慢就會熱愛學生了。
三、“掌握”學生,引導學生
一個班里的學生,少的有20人,多的有50多人。一個班主任管理這么多學生,如果事事俱到,一個人的精力是遠遠做不到的。筆者要說的是,要利用前面“預習”中建立的學生檔案,給學生進行分類,比如:哪些學生屬于積極分子,哪些學生有管理潛力,哪些學生之間關系特別好,哪些學生不合群,哪些學生是“刺頭”易惹事。分類之后踐行“握兩頭,擠中間,聚合力,圖進步”這12個字,班級德育管理就一定會上一個新臺階。所謂握兩頭,就是掌握住班級干部和后進學生。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很大程度是由班級干部決定的,班級干部對集體有著以點帶面的和以面帶面的作用,慎重選拔和著重培養班干部隊伍,班主任工作才能從繁重走向簡單,德育教育也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選拔的干部應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存在。這些人員可以從學生積極分子中選取,也可以從具有管理潛質的學生中挖掘。班主任要大力表揚班干部的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幫助他們樹立威信,鼓勵他們大膽工作。在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地要求他們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在素質上、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同時更要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帶動整個班級。對于后進學生更要多下功夫,他們對周圍的反應敏感,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在重復的叮囑、說教、指責、批評、忽視、甚至歧視的環境中渡過,因此現在他們更需要友善、關心、理解、尊重。如果班主任在與這些學生溝通交流時,能緩解學生過度的焦慮、孤僻、羞怯、嫉妒、自卑、沖動、執拗、亢奮,及時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給他們的感覺是令人振奮、愉悅和溫馨的,那么學生就一定會積極地接受班主任的建議,“親其師,信其道”,從而促進他們良好的發展。所謂擠中間,就是對班級中不拔尖、不后進的學生,通過班級干部帶動和后進學生轉變事例的影響,進行“傳,幫,帶”,實現個人、集體的德育目標。
四、“提高”學生,校家配合
成功的德育教育不是僅憑班主任的威信和力量就能完成的,班主任應盡量使科任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經常同他們交換意見,形成教育合力,建立豐富的信息網絡,隨時掌握與調控學生的思想行為動向,形成良性教育氛圍,共同培養學生。與家長經常聯系也是檢驗德育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應加以重視。在與家長溝通時,介紹學生在校的表現,既介紹學生本學期進步之處,也可以把學生的優秀作業展示給家長。總之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配合學校工作,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培養和發展。總之,只要班主任全力以赴,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權利和人格,以愛心、誠心、信心去掀開職校德育工作“遮目之葉”,那么必然會見到德育教育的新篇章,新風景!
作者:吳昱汝楊樂工作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
- 上一篇:體育教學中娛樂性運動研究
- 下一篇:體育德育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