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生在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

時間:2022-01-05 03:44:31

導語:留守生在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留守生在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

1中職學校留守生現狀分析

第一,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基本都屬于隔代教育模式。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孩子基本都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農村農活繁重,爺爺奶奶文化層次不是太高,基本沒有時間和能力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甚至有些孩子回家還要幫助家里做簡單的農活,根本沒有顧及孩子的學習情況,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還有部分爺爺奶奶因為害怕孫輩吃苦,不愿意讓其承受部分體力勞動,導致他們除學習外無事可做。第二,父母的長期缺失導致家庭功能的弱化。大多數的孩子因為家長不能長期陪伴成長,就給予他們物質上成倍的滿足,以此來彌補他們對孩子的感情傾注。但是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由于雙方溝通較少,家長較多的喜歡武力解決問題,使得學生性格偏執、暴躁,或者模仿家長解決事情的方法,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第三,由于初中學校的升學壓力,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難以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關懷,他們的厭學情緒越來越高,從而導致成績越來越差,性格自卑、內向,沒有集體榮譽感。第四,由于孩子初中畢業時年齡太小,家長不想孩子過早的進入社會,普通高中的升學目標達不到,從而選擇中職教育。第五,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大多數學生離家較遠,多以寄宿為主。①在生活起居方面:因為從小生活環境的影響,許多同學對個人衛生和生活的環境衛生不太重視,由于性格原因,又不愿意接受其他同學的建議和意見,導致寢室同學另眼相待,使得寢室關系難以融合。②在生活飲食方面,由于沒有家長的飲食照顧,很多同學對垃圾食品,以及特別辛辣的食物感興趣,導致很多學生的身體出現不適,比如腸胃炎成為現在學生中較高發的病癥之一。③在學習方面,由于讀初中時學習就比較被動,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中職學校后,進行專業化知識學習,由于護理類專業學生記憶的部分特別多,大多數學生懶散無心學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夠。除學習外,其余大多數時間都耗在手機、網絡游戲中。通過對學生深入的了解,其實他們并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而是長時間的安全感喪失,久而形成的一種習慣。作為班主任,筆者必須深入有效地了解到學生出現的問題,與家長一起共同努力,讓孩子羽翼日益豐滿,獨立翱翔。

2中職學校留守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2.1深入學生,了解學生,關愛學生

第一,在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從中篩選有效的學生信息,建立留守生個人信息表,深入細致地了解家庭背景,代管監護人的情況,學生的個人行為習慣、生活習慣,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展開有效的處理方式。學生信息表的建立,有利于幫助發現問題學生,分析問題行為的成因、制定策略、選擇方法,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第二,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為人師者的我們,不能站在山腰,更不能站在山頂上,而要和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只有這樣才能平等,才能構架起心靈的橋梁。留守生的內心更加脆弱和敏感,他們經常用“淡漠一切”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態度,很多事情不會和同學們交流,必須和他們走心,才能讓他們從最深處得到對老師的認同,答應學生的事情或者做的什么決定,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才能從根本上對他們有所幫助。

2.2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學習目標和就業前景

第一,在職業教育中,學生首先要對所學的專業有所認識,了解學習的課程和專業,展望自己對未來的憧憬。一進職業學校職業規劃課程就要不停地推進,從“我是誰?”“我想去哪里?”到“我想怎樣去?”讓他們從根本上有所認識。有方向,才有前進的動力。第二,關于學習方面優先輔導。留守學生缺乏傾訴對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傷的氣質,很容易讓他們在學習面前彷徨、憂郁。因此,對學生特別是留守學生在學習上加以輔導顯得尤為重要。多與科任老師溝通,了解她們學習近況和課堂表現。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建立學習小組,采用優帶差的學習方法,適時地幫助留守學生學習的進步。

2.3關注留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留守生的問題中,心理健康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因為家長的無暇顧及,他們的感情和心靈得不到慰藉,他們在心靈上的缺失十分嚴重。目前我們學校成立了學生心靈加油站和針對班主任進行的心理咨詢培訓,開展了心理健康課,班級內每個月開展的主題班會等,都是為了從心理教育的層面對他們有所幫助。自我教育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方面,班主任也應該看清自身問題,時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用心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實例為典范,及時為留守生的心理健康做好鋪墊,必要時尋求心理健康中心的幫助,從多方面引導孩子們走出心靈的泥濘。

2.4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重要性。第一,榜樣的力量。對于班內生活行為習慣稍好、成績較優異,自理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多發掘、多表揚。讓其他留守生潛意識地模仿,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第二,發掘閃光點。盡管留守生的問題學生很多,但總有讓人閃光的一面,老師要對留守生的優點多挖掘,多夸獎,哪怕是細微的點點變化,及時發現及時表揚,激勵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第三,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習慣受益一生,壞習慣深受其累。開展有關生活習慣的主題班會,從中找出生活習慣好壞的差別,以及對生活習慣的認識,從而完善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飲食習慣,學習習慣、生活起居方面,都是他們必須學習的部分。希望他們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從中認識自己,確定自己的目標,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完善的計劃,從自身做起,實現自我管理的能力。當然,以一人之力不能力挽狂瀾,這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力量,來幫助留守生全面發展。

作者:李麗君 單位: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學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