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初中語文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

時間:2022-01-07 09:24:55

導語:農村學校初中語文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學校初中語文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

一、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由于農村初中學校教學資源有限,許多學生無法接受較好的教育,有些學生認為上學沒有用,在中學就輟學去打工,其實這是思想觀念缺乏正確認識。因此在新課改要求中明確指出了,要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將德育教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21世紀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必須要德才兼備,要在社會工作中具備較強的交際能力,熟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而德育教育恰恰就針對的是這些,所以說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十分必要。

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實施德育教育出現的問題

(一)對德育內容的利益化認識

當前許多人都將語文教育利益化看待,更多的是看重語文教育的功利化,忽略了個人發展,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其實這是錯誤。自古以來,文學作品就只在各種制度下被評判,根本沒有體現出文學的欣賞性,教師以這種理念去教學,肯定會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造成誤導。而且德育教育也可以被認作是語文教育的一種,但是很多人片面地將德育教育等同于語文教育,這就使得初中語文喪失了原有的魅力,學生無法對語文課程提起學習興趣。

(二)德育教育形式化較為嚴重

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有些學歷較低,教學能力有限,在新課標要求提出后,為了迎合新課標標準,很多語文教師片面追求德育教育,根本不遵守德育教育的規律,沒有顧忌學生的感受。而且教師并沒有轉變教學理念,課堂主體仍是教師,學生一直在教師的教學思路下進行學習,學生根本沒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習慣將所有問題都向德育思想靠近,這樣就會使學生十分反感,厭惡語文課程。此外,教師將德育教育看作給外人看的擺設,在其他教師或領導聽課時,總是設置一些華而不實的德育教育案例,但是在平時教學時卻沒有注重這些。

三、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課堂主陣地巧作引導

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大多都是來自一些文學作品和思想作品中,每篇語文教材都是經過教育學者的仔細篩選,都摻雜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所以,農村中學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仔細尋找切入點,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體會、理解文章中的德育教材內容。首先,教師要抓好備課環節,要在課前就將課文中的思想道德因素羅列出來,挖掘德育因素。其次,教師要將課本的背景講述給學生聽,要注意引入道德因素,要有效結合相關知識點。最后,教師要加強對批改作業環節的注重,要將作業批改過程看作與學生交流的過程,農村學生不善于交際,教師可以在批改作業時給予學生鼓勵,多發現學生的優點,用心靈去感染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喜歡上語文這門課程,能夠將教師的鼓勵化作學習的動力。

(二)寫作指導中恰當點撥

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中較為關鍵的一個訓練環節,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教師必須要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去感悟、去總結,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點撥,添加德育教育因素,這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十分重要。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生活中,要積累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驗。其次要讓學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多帶學生去大自然中游玩,在游玩中讓學生融入自然之中,這對學生高尚情操的形成十分有利。

(三)通過課外閱讀進行德育教育

由于農村初中教學資源緊缺,學校無法在短時間內創建現代化教學設施,但是學校可以給學生多準備一些課外書籍,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課外知識,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讓學生從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從那些名人案例中,學生可以體會先人的品格,塑造自己的道德觀念,教師要在閱讀訓練中加強德育因素的教育,讓學生良好的思想觀念得以鞏固。

(四)通過各種形式的語文課文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農村初中學校要想加強德育教育,語文教師要承擔起相應的職責,要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各種語文活動,形式要多樣化,例如可以是詩歌演講、書法展現、讀書講座;要培養農村初中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進行分層教育;要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因素,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還要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道德觀。

作者:農大聯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隆安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