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語文學科德育研究

時間:2022-05-25 10:47:28

導語:職高語文學科德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高語文學科德育研究

[摘要]職業高中的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主導性作用。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職高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一些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職高語文教學;德育;策略方法

德育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題,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職高語文學科蘊含諸多德育元素,在培養學生道德品質、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德育優勢。職高語文教師應積極發揮學科優勢,在引導學生學習文字、文學、文化的過程中,努力探索德育滲透的方法與藝術。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我認為德育滲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研究語文教材,找準德育滲透的切入點

職高語文教材體裁、題材、風格豐富多樣,所選文章大多文質優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可以找到德育滲透的切入點:1.課前導入時。導語是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的橋梁,精彩的課前導入,會激發學生興趣、感染學生情緒、啟迪學生思維。因此,教師應根據文章的情感和主題,找到德育滲透的最佳結合點,并設計引人入勝的導語。2.介紹作者時。學生通過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所處時代、成文背景等,能夠關注到作者的個性品質、愛國情懷等德育要素。3.了解時代背景時。論世而知人。比如學習的《沁園春•長沙》時,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寬廣胸襟及豪邁氣概之前,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體味偉人的家國情懷,從而喚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4.閱讀教學時。師生深入研讀課文的過程,就是學生的心靈得到陶冶、情感得以升華的過程。通過學習不同內容的課文,學生能夠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環保意識、責任感、生命意識等多方面的教育,從而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不僅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一種美德的熏陶。5.作文教學時。文學就是人學,魯迅先生曾說過:“作文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我們在作文指導和訓練時,要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讓學生在審視靈魂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二、挖掘選取典型素材,增進德育滲透的實效性

語文學科中蘊涵著生動、豐富的德育素材,我們要善于挖掘和選取典型素材,才能增進德育滲透的實效性。比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時,選取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教育學生:國難當頭時,犧牲小我、以大局為重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選取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讓學生知道當時日寇入侵、國土淪喪的時代背景,詩人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愿為祖國奉獻自己一切甚至生命的赤子之心寫下這首詩。通過學習這首詩學生懂得: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和平生活來之不易。再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可以將“講孝道,尊禮儀”作為德育滲透的內容。我先勾畫出一些內容讓學生細讀,看看林黛玉是個什么樣的人。從林黛玉拜見外祖母、舅母和兩位舅舅的順序來看,從賈母處出來,本來二舅賈政家近,可以就近先拜見二舅賈政再拜見大舅賈赦,但林黛玉卻舍近求遠。邢夫人留黛玉吃飯,她先感謝舅母的好意,再說明自己不得已。在用飯過程中,黛玉坐在下手,把長輩的位次留出來,賈母告知她兩個舅母不在這里吃飯,并再三讓其上座,她才從命。這樣的禮儀孝道,彰顯了林黛玉良好的家教。由此,我告訴學生也要規范自己的言行,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懂禮數、講孝道、有教養的人。

三、學會理性辯證評價,放大學生的心胸和格局

讓學生學會辯證地分析和評價問題,是拓展學生心胸、促進學生心理和理性思維成熟的有效手段。《荊軻刺秦王》一文講的是荊軻為國分憂、報效太子的故事。荊軻有勇有謀、剛毅慷慨,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人格魅力感染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但是,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站在歷史的高度,理性看待、辯證評價這一英雄事件。千百年來,荊軻那種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俠義精神值得我們敬仰與肯定,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秦統一六國是歷史發展的趨勢,荊軻刺秦王最終加速了燕國的滅亡,那種企圖以個人力量來改變歷史進程的做法,最終只能是一場悲劇。

總之,職高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經典作品,濃縮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蘊含著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積淀著人間真摯的情感,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優秀素材,語文教師要堅持文道合一的教學原則,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這些德育元素,才能更好地發揮語文學科教書育人的優勢。

參考文獻:

張紅艷.職高語文“五分鐘德育”的精彩[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334.

作者:王俊亮 單位:山西省襄汾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