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班主任高中德育論文

時間:2022-07-25 04:40:10

導語:新時期班主任高中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班主任高中德育論文

一、新階段學校德育工作現狀

(一)社會

一是近年來我國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毒害了中學生的心靈;二是新階段中學生處于對外交流日益擴大、社會日趨多樣化的氛圍中,現代社會的負面影響抵消了學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三是社會利益分配不均和價值觀念的扭曲使部分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失衡;四是舞廳、電子游戲等侵蝕著中學生的靈魂,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五是家庭教育相對欠缺與學校全面育人的目標發(fā)生了矛盾。

(二)個人

一是傳統(tǒng)的優(yōu)良德育思想嚴重缺失。缺乏敬畏與信仰。當代中學生越來越缺乏積極向上的敬畏與信仰。不少學生對道德不敬畏,對大自然不敬畏;對知識不敬畏,對教師不敬畏等。直接的后果就是無視道德的存在。隨地吐痰,破壞自然,對知識的褻瀆,對老師的忤逆等等。缺乏志向與理想。胸無大志。貪求安逸與享樂,是當今不少中學生的基本心態(tài)。志向與理想的高低,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素質不高,何來道德的高尚、人格的完美,無所追求的人,對社會和他人也會漠視,將來也是人格缺陷的人。缺乏團結與信任。獨生子女大多處境優(yōu)越,自我意識很強。一切以己為中心。對別人缺乏信任,也缺乏合作意識。而道德卻是存在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關懷氛圍中,而這種和諧氛圍一旦缺失,道德必然匱乏。二是中學生德育思想表現嚴重錯位。一些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取向嚴重扭曲。在對待個人與環(huán)境等關系上的“唯我”。他們認為那些為國家民族的生存發(fā)展、為社會進步而做出犧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在對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觸心態(tài)。他們豎起拒絕正面事物的心理屏障,不屑追求知識。嘲諷打擊好人好事。三是德育缺失、日常行為極不規(guī)范。廣大中學生德育素質的低下,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當代中學生學習不認真,有怠學、厭學的情緒,以及抄襲作業(yè)、考試作弊等;不遵守紀律,行為粗暴,經常遲到、逃課上網,故意擾亂課堂紀律等;衣著不整,不修邊幅。不愛惜公物甚至損壞公物,甚至個別學生還沾染上了偷竊公私財物的不良習俗。盡管有些行為微不足道。但已成為影響年級教育與教學、不可忽視的負面因素。四是法紀觀念日益趨于淡薄。青少年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打架斗毆,動輒抽刀;拉幫結派,成立團伙;語言粗魯,脅迫恐嚇;貪玩厭學,屢禁不止。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接二連三發(fā)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觸目驚心,并且越來越低齡化。

(三)學校

一是“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誤區(qū)。從目前實際上來看,我國素質教育仍然還是停留在初期階段,“應試教育”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不易撼動。學校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誤區(qū),凡事以文化成績來衡量,在學校應付上級檢查或者迎合社會德育主題活動時,德育教育工作才會被稍微注重,但等檢查或者學習風氣一過。二是德育教育內容狹窄陳舊、方法單一。目前中學德育教育內容多是思想政治教育,其實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除此,德育教育還應包括民族精神教育、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中學德育教育內容十分陳舊。課本內容與實際脫鉤十分嚴重。三是教師素質低下,缺乏專業(yè)性的教師教學。教師是陽光下最光榮的職業(yè),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教師這份職業(yè)被部分人所玷污。部分教師缺乏健康的道德修養(yǎng),對學生教學方式十分粗暴,每年都有反應教師對學生體罰甚至虐待的新聞,有些教師吃喝拿卡,貪污受賄,嚴重敗壞了教學公平,如果讓這樣素質低下的教師去教育學生,教育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新時期中學生德育教育策略思考

(一)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

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標就是引導學生做一個人格健全、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并協(xié)調發(fā)展的人。中學德育工作在整個教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堅持人優(yōu)先、人為主的原則,尊重學生的獨立個性,詳細了解學生,加強人文關懷。讓學生感覺自己得到尊重、受到重視。

(二)尊重學生需要,建構平等對話

教師只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如果學生對教師講的道理不能接受與理解,壓制和強迫不但不能取得預期的結果,還會產生負效應。教師要放低姿態(tài),聆聽學生的種種體驗和感受,引導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是非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學生不再怕老師,師生關系融洽,平等和諧交流,既提升了教師,又改變了學生。

(三)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網絡

社會是學生接觸信息的平臺,學校是學生形成獨立人格的場所,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地方。如何將三者有機的聯系起來。學校要發(fā)揮主渠道作用,根據學生實際來制訂德育計劃。學校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宣傳、提倡社會新風尚,建設德育基地,強化德育效果。

三、結束語

新時期要求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既能適應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又要有較高的文化品德修養(yǎng)。中學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何在新階段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作者:裴靜工作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學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