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19 10:39:00
導語:政治創新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知識濟時代,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知識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新的發現、發明、研究和創新,其核心在于創新,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是教育。隨著科技進步和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人才的培養要適應生產和技術迅速變化的趨勢就必須多樣化和個性化。目前,我國在創新人才培養體制中,還缺乏適合創新人才培養的土壤,還沒有形成系統有效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我國的教育存在很多與知識經濟的創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因素,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當今時代的要求。
二十一世紀的中學教育要圍繞創新教育這個中心,在中學階段要大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已成為教育的主流,正如教育學家所言,人人都有創造性,人人都可以成為天才,但是真正成為天才發明家的只是少數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現行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甚至我國還嚴重存在著不少壓制學生創造性的現象。學生創造力和全面素質是相輔而成的,培養學生全面的文化科學素質是基礎,而創造力是核心,實際上創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個性,培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的實踐能力,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
創新不只是一種思想意識,更是一種認識水平,不只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能力,所謂創新,一定是充滿個性色彩的,對所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而這種想法是非常規推理的,有跳躍性的,有靈氣的,乃至有靈感的,作為中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區別對待,有創新能力的學生要引導他們創新,缺乏創新前提的學生還是要從基本功抓起,力求首先使他們達到“基礎等級”中的各項要求。因為個性則是人才形成的基本要求,人才之所以稱為人才,就在于他必然有自己的特色,教育要為不同秉賦和不同潛能的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提供一個開發潛能的機會。
要達到以上目的,教師要有民主的態度,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不搞知識霸權和知識壟斷,教師要有激情,敢于獨立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創新,要善于吸收、加工、存儲、應用信息,不斷學習新知識,研究新課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有推陳出新的資本,才能打破教師滔滔不絕,學生被動學習的思維定勢,教師應把品德素質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對中學教師而言,應著重對學生四方面的培養:
第一、要培養學生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感。
第二、要培養對事業的進取、敬業精神。
第三、要培養對他人要競爭合作的精神。
第四、要培養對自己的自我否定、超越自己。
因為教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全體”是由一個個組成的,教師的職責不僅與學生一起共同參與教學活動,還要著力于了解、熟悉每個學生的特點、個性、因材施教,促進他們每一個人發揮潛能,促進他們個性的健康成長。教學中如果拘泥于、滿足于一般要求、共同標準,就無創新精神可言,因此教師要做有心之人,貼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創新能力,善于發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有無創新意識,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是起靈魂作用的,而這種培養絕不是空喊口號,或什么幾步法,幾步式所能湊效的,這種培養應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鼓勵學生思想遨翔,鼓勵學生爆發思想火花。誠然許多名教師好的教學方法總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實際”,考慮較多的卻是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智力水平,對學生自己怎么學,采用哪些學習方法,效率如何,效果怎樣,卻沒有放到應有的重要位置上去思考、研究。然而教師在課堂上教會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而學生充分發揮積極性創造性是無限的,要根本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必須以此為突破口,展開研究,尋找規律,而只有深入到學生之中,才能取得指導學生學法的發言權。教法與學生并不矛盾,它們之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教師更要研究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人的地位,對他們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引導作用,中學教師自己更應注意求新和務實,因為求新是教學的生命,而務實則是求新的基礎。求新必須研究,教師的研究應從教材和對學生的訓練開始,創新應體現在把書教話,時有新招,比如多搞些教研、寫寫論文,對大家共同面臨問題或是別人尚未發現的問題發表你有創見的觀點,教師應當能不斷吸收由教育科學所提供的新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地加以運用,并且發現新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因此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思考,不斷創造和運用創新學習的教學方法,做到教師自己創新不斷,只有這樣創新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創新絕不是翻新,革舊布新,教學才會有生氣,才有活力,社會才會發展,這也是當今社會開展創新教育真正意義所在。
- 上一篇:思想政治課復習管理論文
- 下一篇: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