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師德觀念創新改革措施論文

時間:2022-09-13 02:59:00

導語:現代師德觀念創新改革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師德觀念創新改革措施論文

當今時代,是一個各類競爭異常激烈,事物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而構成競爭力的諸多因素中,知識越來越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的決定因素,“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作用十分明顯,而在培養人的過程中,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更為突出,教師則承擔著這個任務,“立德才能樹人”,因此在應變求進的新形勢下,師德觀念除了凸顯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核心理念外,還應該具有新的時代特征和豐富內涵,具體表現為: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健全人格觀

首先,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我們或許抱怨,教師這個工作有些清貧,但不要忽視,一方面教師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待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據調查表明,教師職業也日漸成為人們向往的職業。另一方面,真正的幸福源于內心,不可否認,事業的成功、職業的選擇可以帶給人物質條件的改善,人們也常常將富足的物質生活作為幸福生活的表象。可事實上很多人在物質條件滿足之后,卻沒有幸福感,因為物質的追求是沒有盡頭的,是無止境的,要知道“金錢并不是價值的唯一體現,并不是幸福的源頭”。我們或許抱怨教師這個工作太辛苦、太枯燥。是的,這個工作規律性強,一分鐘已不能靈活,而且處于社會和經濟雙重轉型期的新一代,教育的難度增加,諸如抓升學等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但是應該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相當一些行業競爭更大,風險更大,回報也不是很好。作為教育工作來說,我們都知道它是一種創造性勞動,絕不是簡單的重復,當你看到自己的學生如一顆顆種子、一株株幼苗在發芽,在茁壯成長時,定然會倍感欣喜,馬克?吐溫曾說過:“工作與玩之間的區別,僅僅是個態度問題,工作是被迫做的事情,玩則是主動情況下做的”。其實都花精力,都讓人疲憊,而不同的心態就導致大家都喜歡玩,而厭惡工作;作為教師,應該從自己的工作中尋找樂趣,而只有熱愛這項工作才能達到忘我境界,發現其中的奧秘,從而獲得一種快樂感。如果內心有個花園,那天天是最美的花季,如果內心春風洋溢,則時時象最美的春天,清風中飄來陣陣花香,也能釀出人格的芬芳。

其次,要有健全人格觀,新形勢下的教師,自身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要成為現代社會相適應的需要的人,就必須自覺地營造和諧人際關系,要心胸開闊、善解人意、善于悅納自己也悅納別人,要有理性的心態和一顆平常心,能客觀地認識自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化,喜怒衷樂適可而止、反應適中;要有一顆平衡心,象雜技演員手中的長桿,左右平衡,確定好自己的生活重心和人生目標,不斷積累,把握機遇,找準著力點,從而體現自己的創造力。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時下,隨離婚率的提高,單親家庭的子女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群體的產物“留守兒童”也與時俱增,使我們教育的對象變得前所未有的復雜化,“祖帶孫”的過分溺愛和管理無奈、其父母因歉疚負罪而簡單地用金錢物質來補償、親情交流的缺乏、親人愛的缺失,導致這部分學生或狂妄、或自私、或郁悶、或冷漠,無孝心、無愛心、無恒心,甚至產生對抗心理和報復心理,面對這些我們不能埋怨他們,回避這些,而只有積極面對,所以一定要從全面人格的培養角度去關愛學生、教育學生,真正理解:“一類教師育人,二類教師教書,三類教師教應試”的深刻含意。

二、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新形勢下的教師,在教育和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不應該只在時間上局限于某階段,在知識傳授上局限于某一層面,應該把教育的目標設定為培養有個性的、能自主提高的、有持續發展潛能的人才,那么就應該具有相應的意識和能力。公務員之家

第一,要注重培養自強不息的意識,一個沒有自強意識的人不可能在坎坷的求知路上持之以恒的,更不可能面對挫折而不氣餒,對教師與學生二者來說,各自都要有自信心,要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有所作為,教師要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也使學生要明白“沒有攻不破的難關”。所以要學會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不能惟上是從、唯書是從,也不能讓學生唯師是從。

第二,要注重責任意識的培養,任何一個人,不是單獨存在于社會之中、集體之中,個別的行為關聯著共生的群體,所以要有責任意識。對自己要有責任,任何時候不能自暴自棄,“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戰勝自己,可以戰勝更多的困難;對他人、對父母要有責任;對集體、對國家要有責任。一個不負責的人,最終沒有人為他負責任。

第三,注重培養合作意識。

俗語說“獨木不成林”、“眾人拾柴火焰高”,講的就是合作。“雙贏”、“多贏”已成為目前社會生活的價值取向,人與人之間在諸多方面要學會合作,善于合作,作為教師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積極主動地與集體活動,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實現資源共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會共處、學會互動、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

第四,注重提高選擇與甄別的能力,當今時代是一個多元的時代,托馬斯?弗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一書揭示了遙遠的東西其實很近,地球已變成一個平面,加之網絡盛行,可接觸的東西真是眼花繚亂,良莠難辨。多元的社會經濟形式、社會生活方式必然帶來思想觀念多元化,價值判斷的復雜化,所以辯美丑、識是非、知好歹猶為重要,當代教師,自身首先要有選擇和甄別的能力,教給學生積極健康的東西,同時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只有正確的選擇才能尋求到適合個體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五,注重培養反思的能力和反省的勇氣。

古語云“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要善于反思和反省,以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勝不驕、敗不餒,尤其是對待失誤、失敗上,要多從主觀上找原因,多從自身找原因,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進步更快,面對學生犯錯誤,要認識到他的合理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反思,反省能力,讓其在自我的教育中去提高。

第六,注重發現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如果我們認為“雪融化了是什么”,答案只能是“水”,就不能是“春天”,那就無情的熄滅了智慧的火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創造性思維,要盡力擴大自身的認知視野,尋找創造的信息源,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豐富想象,放飛思維的翅膀,鼓勵他們去“異想天開”,啟發他們從不同角度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第七,注重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首先是我們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一個人進步與退步的唯一因素就是看他是否在不斷學習。我們的社會在變革,教學內容、教育對象都在變化,這就要求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犯“刻舟求劍”的錯誤;其次,對于學生來說,一定要讓其明白,人的成功是一個終身學習和奮斗的過程,初中也好,高中也好,大學也好,不過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不能因為今天的學習成績好就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那樣的結果只能是前功盡棄;也不能因為某一階段的落后而放棄奮斗,人生的機會是很多的,只是他定然與懶漢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