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德育自育能力培養(yǎng)
時間:2022-01-14 08:51:48
導語:淺談小學德育自育能力培養(yǎng)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蘇格拉底說“沒有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教育就是要引導人生、培養(yǎng)人生、提高生命的品質(zhì)。一個人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樣的人,你就有什么樣的人生。所謂性格即命運。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人生。不斷的回到自我,回到人生,認識自我,是教育對人生引導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人貴有自知之明”,如何讓學生“自知”呢?小學生在自我認識方面,往往表現(xiàn)出比較大的片面性,也就是說,不能全面地以發(fā)展的觀點正確地認識自己。他們有時把自己估價太高,有時又把自己估價太低,有時夸大自己的成績,拒絕別人善意的幫助,有時又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缺乏上進的動力。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我,第一,要指導學生寫《自我心得》,經(jīng)常分析“舊我”,并促進“新我”的形成。第二,要指導學生“攀比”,“攀比”的對象是班內(nèi)的“三好學生”、優(yōu)秀典型,通過與他們的比較,找出差距,完善自身。
學生認識了“自我”,但還必須有自育的能力。我是避大求小,忌虛就實,引導學生一日三問三答,時時處處教育自我,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一問自己今天“做什么”,提高自我導向能力。“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引導學生從清晨起床穿衣開始,用五至十分鐘的時間自己同自己:“我今天在學習、生活、各類活動中有些什么事該做?”班級有個叫楊帆的學生,不是不想學習,也想把個人衛(wèi)生搞得干干凈凈,但做起事來總是摸不著頭緒,總是不知道自己現(xiàn)在該做什么。自從我布置了這“一問”,他就每天早晨把這一天要做的事,在本子上一條條、一件件寫下來,使自己一天的活動具有計劃性、條理性和目的性,半學期下來,就做到了胸中有數(shù)、井然有序、有的放矢。在這一問一答中,使學生尋找到了目標,提高了自我導向能力。二問自己“怎么做”,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一日自我教育的計劃制定后,如何用行動去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我引導學生按照自己對三大塊內(nèi)容所安排的時間、先后、主次等時時提醒自己,或剛開始時由同座位學生提醒,自覺地有目的地“這樣做”,天長日久,養(yǎng)成“這樣做”的習慣。這個過程是由他律向自律,由他控到自控的心理過程,是在戰(zhàn)勝自我中完善自我的過程。三問自己做得“怎么樣”,培養(yǎng)自我評價能力。我引導學生每天晚上臨睡前寫一份小結(jié),學會總結(jié)自己一天的行動和體驗,用早晨定的目標、計劃,客觀地、全面地評價自己的言行,從而找出值得肯定、發(fā)揚的,需要改進、補救的,在自我認識,自我比較,自我反饋中提高自我評價能力。這一點,可提醒學生把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結(jié)合起來,他人評價是自我評價中一項重要的參照因素。
三、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育的環(huán)境
古人周處能夠浪子回頭,除了他育的因素外,自育起了很大作用。許多事例都告訴我們,自育比“他育”的效果好得多,好得徹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認為作為育人者,就要為學生構(gòu)筑一個有利于學生自育的“大環(huán)境”。首先,在班級開展一系列“自己來”的活動。班名自己取,班徽自己設,班訓自己訂,班級自己管,座位自己編,活動自己搞,進步自己爭,錯誤自己改,同學自己幫,先進自己評,教室自己布置,班長輪流擔任等。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自主性得到發(fā)揮,學生認識了自我,肯定了自我,發(fā)展了自我。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質(zhì)疑,鼓勵學生爭辯,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超過老師,而且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尊重學生的個性,使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需要,讓學生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人”,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參與討論和研究,學得主動而輕松。再次,充分利用“電視新聞”、“時空報道”,打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應試書”的封閉學習,引導學生眼觀四海之水,耳聽九州風雨。讓學生多見世面,多接觸高品位的東西,讓有“劣跡”的學生自慚形穢,發(fā)自內(nèi)心承認自己的不足,并明白發(fā)展的方向。最后,可開展“社會調(diào)查”、“演講”、“征文”、“答辯”、“故事會”等形式的活動,喚回學生勤奮學習、助人為樂、孝敬父母、關愛他人的良知。使其不再沉溺于明星軼事、瓊瑤情節(jié)、流行歌曲、網(wǎng)吧、游戲廳,不囿于狹隘的“自我”,心系天下興亡,關注民生疾苦。這些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慢慢進入自育狀態(tài),有了自育的意識,再加上一定的自育能力,從而達到“自育乃育人之本”的最高教育境界。當然,真正的教育是從教育者的素質(zhì)開始的。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fā)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現(xiàn)代的教育者必須改變自己的觀點,不憑自己主觀意志輕易判斷學生的對錯,必須花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才可能對學生實施教育。
作者:武春霞 單位:內(nèi)蒙古包頭市青山區(qū)文學道小學
- 上一篇:小學德育高效教學研究
- 下一篇:試論學校檔案與學生德育的結(ji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