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題材電視劇文本轉向及間性表達

時間:2022-03-09 08:55:24

導語:鄉村題材電視劇文本轉向及間性表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題材電視劇文本轉向及間性表達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鄉村題材電視劇被新技術與新需求賦予了更強勁的動力,也具有了新的時代內涵與價值內核。鄉村題材電視劇以聚焦大眾的矛盾問題、貼近大眾的樸實生活為出發點,發生了內容青春化和視角多元化的文本轉向,并運用多元媒體互聯、題材與政策銜接、價值體系協同的間性表達手段,講述鄉村振興故事,喚起中華兒女的歸屬感與使命感,書寫中國新農村的華麗篇章。

關鍵詞:鄉村題材電視劇;文本轉向;間性表達;鄉村振興

一、鄉村題材電視劇的文本轉向

伴隨著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的轉變,鄉村題材電視劇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有學者指出,“不同時期的作品中‘農民’影像的塑造和變遷折射出創作者不同時期對于‘農民’以及‘新農村’的實踐認知,而創作者對于‘新農村’的實踐認知也在不斷地改變著‘農民’形象的傳播。”④實踐認知的轉變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成效。與傳統鄉村題材電視劇相比,新時代鄉村題材電視劇正逐漸擺脫單一的敘事視角,以網狀化敘事視角為基點,著力打造更加豐富、多元、廣泛的敘事時空。同時,新時代鄉村題材電視劇對劇中個人英雄化塑造所占的比重逐漸降低,青春化、樸實化元素的融入使得鄉村題材電視劇更具時代張力,實現了劇情與情感的共振。

(一)內容青春化:主流價值的青春化表達

主流價值作為引導社會風氣的風向標,在大眾的思想體系建設中發揮著規范引導的作用。但是,枯燥、乏味、政治說教是青年群體對以往主流價值題材電視劇的刻板印象。如何在保持主流價值引領作用的同時兼具趣味性和青春化,是主流價值題材電視劇需要著重攻克的難題。主流價值的青春化表達不僅可以擁有龐大的年輕市場,而且對社會整體價值的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效用⑤。因此,主流價值題材電視劇應以青春化的敘事表達建構與大眾情感之間的橋梁。傳統鄉村題材電視劇也曾創造輝煌,彰顯著特定時代的經濟、文化與社會風貌。例如,《一鄉之長》中新舊農村的相互交織,體現了20世紀末的鄉風鄉情。如今,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著鄉村題材電視劇進行創造性轉變和創新性發展。一是故事的青春化演繹。在傳統鄉村題材電視劇中,更多的是以老齡化演員為主,凸顯鄉村的形象特征。老戲骨演員的采用既可以保證電視劇的收視率,又可以很好地推進故事敘事。但是伴隨著受眾群體的轉移,年輕群體已然成為當下收視市場的主要群體。之前電視劇的敘事手法以及劇情演繹已不符合當下的市場需求,以年輕群體為主的粉絲經濟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逐步顯現。因此,新生代演員與老戲骨的搭配成為鄉村題材電視劇的主要演繹模式,以保證流量與質量的雙達標。例如,脫貧攻堅劇《山海情》用黃軒、王凱、閆妮等人作為主要演員。他們自身具有的演技實力和流量效應是該劇贏得青年群體喜愛的重要因素之一。脫貧攻堅劇《江山如此多嬌》采用“青年演員+老戲骨”的演繹模式。羅晉等青年演員在劇中展現了精湛演技,王奎榮等老戲骨在劇中塑造了豐滿的人物形象。毋庸置疑,鄉村題材電視劇的青春化表達,不僅迎合了年輕群體的觀劇需求,而且實現了劇作對大眾的價值引領作用。二是渠道的青春化傳播。新媒體時代,鄉村題材電視劇以互聯網為支撐,以愛奇藝、優酷、騰訊三大鄉村題材電視劇的文本轉向與間性表達張洋洋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鄉村題材電視劇被新技術與新需求賦予了更強勁的動力,也具有了新的時代內涵與價值內核。鄉村題材電視劇以聚焦大眾的矛盾問題、貼近大眾的樸實生活為出發點,發生了內容青春化和視角多元化的文本轉向,并運用多元媒體互聯、題材與政策銜接、價值體系協同的間性表達手段,講述鄉村振興故事,喚起中華兒女的歸屬感與使命感,書寫中國新農村的華麗篇章。關鍵詞:鄉村題材電視劇;文本轉向;間性表達;鄉村振興專題:鄉村振興媒體賦能視頻平臺為借力點,以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實現傳播效果的多元化、廣泛化。例如《山海情》,既通過電視端和愛奇藝進行播映,又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發,形成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交互補充的局面。同時,以移動端為代表的豎屏劇的興起,為新時代鄉村題材電視劇提供了更加新穎的傳播方式,既能順應觀眾的觀賞習慣,又能為鄉村題材電視劇的青春化傳播增添活力。三是平臺的青春化互動。新時代鄉村題材電視劇較明顯的一個變化是注重互動形式的融入。這里的互動不單指劇集生產方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還包括受眾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首先是劇集生產方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例如,《鄉村愛情》系列劇的演職人員會不定期地出現在新媒體平臺,與受眾進行彈幕互動,或者開啟直播,針對受眾的疑問進行解答。其次是受眾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新媒體時代,受眾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新技術的加持與平臺的革新為受眾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的渠道。針對影視劇中的精彩片段,受眾一方面可以進行一對一、一對多或者多對多的交流,另一方面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可以與同時觀看影片的陌生人形成搭檔關系,借助彈幕等進行溝通交流,增加觀看影片的歸屬感。例如,在《鄉村愛情》中,觀眾對劇中謝廣坤的形象產生共鳴,對此在彈幕上進行互動式評論。劇中人物引起受眾的廣泛討論,既是演員塑造形象的成功,也是電視劇的成功。

(二)視角多元化:典型人物的雙重刻畫

關于人物的刻畫,我國電視劇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對主要人物的重點刻畫以及光輝形象的塑造所占篇幅較大。在傳統電視劇中,鏡頭呈現給大眾的主要是主角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的形象,塑造的是一種光輝形象,但缺少對底層人民的關注和刻畫。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劇作與大眾關系的斷裂與脫節。例如,在鄉村題材電視劇中,一些作品止于宏大口號的宣傳,未能讓扶貧政策在故事中有效落地,因而缺乏真正的底層關懷⑥。在創作鄉村題材電視劇時,不應僅僅關注主要人物的光輝形象,也要關注與大眾最貼近的平凡形象。在電視劇《功勛》關于張富清下鄉扶貧的形象塑造中,不僅有張富清帶領群眾開路脫貧、以身作則、不畏艱辛的形象塑造,還有對張富清家庭的描繪,將張富清的光輝形象與在家庭中的平凡形象結合起來,表現英雄人物接地氣的一面。在脫貧攻堅劇《江山如此多嬌》中,對于羅晉飾演的濮泉生,該劇塑造了他為扶貧干部爭取利益、帶領鄉村百姓發家致富的光輝形象,也對其“堅持自己的底線準則”的個性特點進行了描繪,還對他與女記者沙鷗之間的平凡情感關系進行了展現。“英雄化+平凡化”雙重視角的刻畫使得該劇不僅有高度,而且充滿生活氣息。

二、鄉村題材電視劇的間性表達

間性表達是用聯系的思維方式看待事物的內容表達機制。學者宮承波認為,用間性視野來看待事物相互之間關系的思維方式就是間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主張接納客體、他者,將主體、自我看作跟客體、他者具有同等地位的存在,而非凌駕于客體之上⑦。從間性表達的角度分析新時代鄉村題材電視劇的發展,有助于創作者處理好媒介與媒介之間、媒介與受眾之間的多種聯系,并在紛雜的信息世界中保持生產與宣發的初心。中華文化在發展之初就孕育著間性思維:不否認差別,不故意區分,不將之凝化,不追求本質和固定;在差別之內溯源而上,使差別得以相通、彼此轉化,獲得活力,形成一種朦朧的意象⑧。

(一)多元媒體的“互聯化”

鄉村題材電視劇作為視聽表達的一種類型化題材,應在媒體融合的趨勢下主動與時俱進。《山海情》剛上映不久就能贏得口碑和收視的雙豐收,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創作者結合媒體之間的互聯性,采取多種媒體平臺同時互動播映,所產生的影響力要比僅在單一媒體平臺上播映大得多。例如,在《山海情》上映之前,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早已播出了《山海情》的場景、花絮等片段,為之后電視劇的熱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鄉村題材電視劇多元媒體平臺之間的互聯,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江山如此多嬌》在愛奇藝平臺上的播出,本身就為其提供了龐大的年輕化市場,并且劇中彈幕互動形式的采用不僅使得觀眾與觀眾之間形成交流聯系,同時也拉近了電視劇與觀眾之間的心理距離。該劇通過芒果TV的國際App和國際頻道全球播出,在海外也興起了傳播的熱潮,收視人數突破千萬,成為世界人民了解中國脫貧攻堅成果的一扇重要窗口⑨。

(二)價值體系的“協同化”

鄉村題材電視劇是一種承載主流價值的電視劇形式,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最基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和娛樂性較強的電視劇相比,傳統鄉村題材電視劇很難吸引年輕群體喜愛的原因就在于主流價值構造過多且生硬,陷入枯燥的政治說教中,很難吊起受眾的胃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握兩者之間的“度”,在最具娛樂性的視聽系統中潛移默化地融入主流價值,逐漸培養起受眾的價值體系,形成電視劇與主流價值協同的局面。例如,《山海情》采用年輕化的表達形式,從眾多主流電視劇中脫穎而出,符合大眾的口味。《江山如此多嬌》用細膩的情感、宏大的格局以及充盈著煙火氣和各種矛盾糾葛的劇情,展現出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強烈的現實關懷與人文情懷,引發了年輕觀眾的極大共鳴12。在這些基礎性條件的支持下,創作者將農村的新風貌以及農民脫貧致富的決心和毅力生動地展現出來,并通過在現實基礎上的演繹,潛移默化地影響大眾的價值觀,實現電視劇與大眾思想的協同。

三、結語

近年來,響應國家發展戰略的鄉村題材電視劇進入高產期,對國家的鄉村振興政策和農村治理經驗進行了一定的呈現。以《山海情》《經山歷海》《江山如此多嬌》等為代表的鄉村題材電視劇融入符合大眾需求的元素,注重使用年輕化的語態,凸顯青春氣息,逐步提升在大眾心中的地位。電視劇等文娛產品的意義在于要符合政策變化,也應有自身對社會的思考,否則很難受到受眾的歡迎。因此,鄉村題材電視劇應立足農村現實語境,依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制作和宣發策略,要將鄉村振興政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巧妙融入劇作中,以年輕群體喜愛和易接受的表達方式加以呈現,引導年輕人關注鄉村、返回鄉村、建設鄉村。鄉村題材電視劇要在現代化視角下,挖掘鄉村的文化價值,探尋鄉村的未來發展路徑,將表現內容提升至國家發展的層面上,在文本空間上探索出獨特的創作模式。

作者:張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