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對中國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意義論文
時間:2022-09-29 03:32:00
導語:韓劇對中國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意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韓流,是指韓國音樂、電視劇大舉登陸中國后人們的一種形象說法,韓國的服飾,文化,飲食,通過韓流流入中國,流入我們的大學生之間。韓劇對中國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多啟示意義,具體表現為主體意識,自強精神,樂觀態度。
關鍵詞:韓流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啟示
韓流,是指韓國音樂、電視劇大舉登陸中國后人們的一種形象說法。由韓國流行音樂、偶像劇、服飾打扮所聚集起來的韓國文化風潮席卷我國。這種社會現象的出現使得“韓流”一詞應運而生,并在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等傳播媒體中頻頻出現。正如社會語言學家陳原先生說的:“凡是社會制度出現了新的東西,不論是新制度、新體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質、新概念、新工具、新動作。總之,這新的東西千方百計要在語言中表現出來。”而語言中的新詞語是新事物、新現象和新概念最直接的反映和記錄。“韓”是指韓國,“流”是水,是韓國特色的水,韓國的服飾,文化,飲食,就是通過韓流來流入中國,流入我們的大學生之間。事實上韓國國土面積只有9.93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700萬。其文化傳統不如中國深厚,經濟也沒有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發達。但是在近10年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的影視產業異軍突起,其電影數次贏得世界關注,電視劇滲透到了亞洲每一個國家,韓流的出現不只在中國大陸,在日本、菲律賓甚至俄羅斯及中東國家也受到廣泛擁躉。
曾經有調查顯示,大學生大多都是通過電視、網絡、電影等媒介接觸韓國影視劇、韓國流行音樂的。可見,大眾媒介,尤其是電視、網絡、電影等媒介,對于韓國文化的流行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那么韓流的出現究竟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那些啟示意義呢?
韓劇中的很多故事在向我們大學生傳達一種強烈的現代意識,即強調的是個體的最大程度的自由發展,是對個體的充分的尊重,是一種獨立樂觀向上的精神。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體意識
韓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對白,如“我的人生”、“自己的人生”、“父親有父親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等等。“自己的人生”強調的是個體對自我的所有權,意思是每個人都應該由自己負責,為自己負責,由自己來選擇要走的路。這便是一種主體意識。這種思想意識才是韓劇在極力肯定的。《看了又看》中銀珠這個人物便表現出了這種強烈的主體意識,她自己選擇自己的愛人,當愛情受阻的時候她也是經過自己的考慮做出選擇,她甚至從不向家人求助,不管生活中有多少艱辛與困難,她都能夠不放棄,不抱怨,永遠相信自己可以,而對比較為明顯的就是跟她同齡的李圣美了,雖然家境比她好,工作比她好,卻生活得比她痛苦,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除了盲目的驕傲以外再無別的,失去了一種堅定的人生信念,當挫折出現時,她才表現得毫無招架之力。后來,當她經過痛苦的反思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時,才開始樂觀、堅強起來。當她的愛情遭到父母的反對時,她才表現得無比堅定,當她為了母親而打算放棄自己的愛情時才顯得那般偉大和美麗。
二、自強精神
這是韓劇中表現的非常明顯的一種價值取向。自從《大長今》開始風靡以后便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勵志劇”。勵志精神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不去抱怨客觀條件的惡劣和社會環境的不公,而是認定自己的方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靠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標。《大長今》就不必說,在韓劇中具有長今精神的又豈止這一個。《屋塔房小貓》中的智恩,《嫂嫂十九歲》中的郁美,《加油,金順!》中的金順,《我的女孩》中的周裕玲,《巴黎戀人》中泰英,每一個都是在逆境中堅持,在困境中努力。有誰能說,她們的美麗,她們的幸運跟她們不屈不撓的精神無關呢。或許吸引我們的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生活,并執著不懈地為了理想和目標的實現而努力,這種精神幾乎貫穿了韓國的每一部電視劇。《看了又看》里的銀珠、《人魚小姐》里的雅麗瑩、《漢城奇緣》里的漢妮、《黃手帕》里的紫英、英俊……無不為了自己的愛情、婚姻、事業、家庭進行著執著而認真的努力。“fighting!”、“加油!”成為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臺詞和主人公鼓舞自己的口號。這一點,不論生活多么艱難,總是能讓我們看到希望,領會到一種積極的、振奮人心的力量,這是韓國電視劇吸引眾多大學生的魅力之一。公務員之家
三、樂觀態度
樂觀的態度來自于積極向上的精神,來自于對自我的信心,對前途的信心,而這種信心又來自于對生活的理性認識。所以這種樂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輕松快樂的感受,更是一種蓬勃的生命力,一種積極進取的現代精神。就像《我的女孩》中的周裕玲,她不管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都能笑得出來,不管有多困難首先會去做的也是想辦法解決問題。正是這種樂觀的人生態度讓她的人生多姿多彩,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到了這三種精神,轉過身來,才會發現這正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缺少的,反思自己,中國的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缺少一種學會分享,學會關愛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是只會想到自己,從小的時候在父母的保護下長大,缺少一種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大學前,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都是和父母一起解決,甚至是父母替自己解決。而進入大學以后,必須要獨立以后,當挫折來臨的時候無法求助于別人而只能靠自己的時候,又顯得那么地不堪一擊,缺少了主體意識,沒有一個自己成熟的思想與做事態度習慣,看了韓劇中的那些個有個性的人,很多的大學生忽然明白自己缺少的是一種主體的個性,以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沒有人會永遠在第一時間給你幫助,我們必須要自強,自立。中國的當代大學生中有一批缺乏夢想的人,他們來到大學不知道要做什么,在網絡和游戲中迷失了自我,這其實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我們或許應該像韓劇中的主人翁學習,去學習那種奮斗不止的精神,去學習那種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自信與勇氣,人生最可怕的悲哀便是沒有理想與追求。但是夢想又并等于是空想,韓劇中的很多故事都告訴我們大學生:女一號總是不會隨著周圍世界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目標,她們只是知道朝著自己的夢想方向不斷奮斗,而當她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也絕對不會輕易說放棄。這正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缺少的,也是我們要學習與追求的。在韓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種現象,女一號往往是平民人家的孩子,她們不攀比,不拜金,所以也就奠定了丑小鴨的身份,但是這絕對不是普通的丑小鴨,她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蛻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 上一篇:循環經濟發展經驗借鑒探索論文
- 下一篇:電視節目畫面編輯原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