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發展經驗借鑒探索論文
時間:2022-09-29 03:32:00
導語:循環經濟發展經驗借鑒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當前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循環經濟不同于傳統經濟模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路徑。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和提出依據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是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循環經濟以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傳統經濟模式有著根本的區別。20世紀70年代開始,循環經濟已逐步成為一股潮流和趨勢,從上世紀9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來,正在把發展循環經濟看作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實現方式。
循環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能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簡言之,循環經濟是按照生態規律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它是實施可持續戰略必然的選擇和重要保證。
(二)、循環經濟提出依據
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的不同之處在于: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經濟。在這種經濟中,人們以越來越高的強度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開發出來,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地排放到環境中去,對資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導致了許多自然資源的短缺與枯竭,并釀成了災難性環境污染后果。與此不同,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使得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而沒有真正的廢棄物,其特征是自然資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廢棄物的低排放,從而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
二、國外循環經濟發展的經驗做法
(一)、政府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政府重視立法。德國是歐洲國家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它的循環經濟系統正變得越來越成熟,德國的《廢棄物處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在主要領域的一系列實踐后,1996年德國提出了新的《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法》,建立了系統配套的法律體系。歐洲其他發達國家也正在著手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二)、社會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跨國企業重視循環利用。例如,世界500強的美國沃爾瑪百貨重視回收循環廢舊物資,將其作為公司日常經營管理的基本思路。公司所有的沃爾瑪連鎖企業,包括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店、配送中心、家用品及辦公用品店等,都對紙箱紙板、塑料購物袋等進行回收。沃爾瑪在商店的顧客服務中心設立了廢舊電池回收箱,一年回收的廢舊電池高達1800萬節,利用再生的鎘制造新電池。
(三)、部門與行業間的協作不斷加強
瑞典實行的“生產責任制”,讓廢氣包裝實現了最大程度的循環利用。瑞典工商界各行業協會和一些大包裝公司成立了5家專門的包裝回收公司,還共同組建了REPA公司作為其業務的服務機構。會員企業交納的回收費和回收包裝再利用的銷售所得,被用于在全國建立和維持一個完善的分類回收體系以及開展包裝回收知識宣傳等活動。
(四)、國民積極主動配合。
在韓國首爾,為了加強對生活廢棄物和垃圾的管理,推行法定衛生塑料袋,實施一種叫“垃圾終量制”的措施。每個區政府都分別組織生產衛生塑料袋,并印有本區的標記,通過商店銷售給居民家庭。居民使用本區的衛生塑料袋為法定義務,不得違反。在日本,消費者必須為廢棄家電的回收利用承擔部分費用,消費者在廢棄大件家電時,都會打電話給家電經銷商,由他們負責收回廢棄家電。家電經銷商將廢棄家電集中起來,并送到主要由家電生產廠家出資設立的“廢棄家電處理中心”,將其分解,并按資源類別進行循環利用。
三、我國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啟示和途徑
(一)全社會樹立科學發展觀?
根據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我們必須規范政府發展的目標,有效地將政府的發展規劃置于符合人與自然之間和諧、人與人之間和諧的境地之中。世界銀行在1997年推出了“綠色GDP核算體系”。我國應當堅進一步善科學民主的決策制度,加快制定綠色會計制度、綠色審計制度、綠色質量制度、綠色競爭力指標制度等。新的評價方法和考核制度有利于使政府行為的合理化,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制度?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可以看出,系統地出臺循環經濟法律,對發展循環經濟和建立循環型社會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日本、德國,美國的循環經濟立法走在世界前列,促進了人們在生產、流通、消費、廢棄整個過程中對物資的有效利用,極大地推動了發達國家國內的循環經濟的發展。我國建立一套綠色保障體系,包括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產業、技術等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技術政策,讓循環經濟型企業得到更多制度保證。公務員之家
(三)部門、行業和企業建立技術支撐體系?
我國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術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總體上看,循環經濟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明顯滯后。例如我國的廢物和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雖然已經有了基礎,但技術含量低,廢舊物資被降級使用,沒有發揮循環經濟的最佳效應。因此,應加大創新力度,降低生產和消費過程資源、能源的消耗及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研究開發一批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平臺性和共性技術,確保資源、能源獲得最有效的利用。
(四)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經濟布局?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發展階段,應建成以節能、節材、節水為中心的資源節約型產業體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優先發展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信息產業;對資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的發展給予稅收優惠,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參考書目:
1、《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實例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08年,11月。
- 上一篇:淺談循環經濟制度創新體系構建論文
- 下一篇:韓劇對中國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意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