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狀況

時間:2022-07-11 11:38:09

導語: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狀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狀況

當前,各國普遍認識到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國民科學素質的競爭。其中,科技記者在科學普及、提高國民科學素養中也扮演著越來越直接而重要的角色。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白川英樹先生認為:“在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社會里,大眾是需要科普知識的,而媒體是傳播科普知識的最好的渠道,所以進步的社會需要科學報道和科學記者,這是衡量社會進步程度的標準。”①加強科技記者職業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國家對進一步加強我國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2007年6月1日,新華社率先發表了題為“專家建議加強我大眾媒體科技傳播能力”的報道。同月,中央領導李長春、劉云山先后對此文作出重要批示,明確要求:中央重點新聞媒體帶頭加強科技新聞的宣傳,從采編隊伍結構,新聞節目的結構、版面、欄目的安排等各方面全面加強,提高國民的科技意識和自主創新意識。2011年,中央六部委聯合發文《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宣傳工作的意見》,對我國目前科技新聞宣傳存在的問題及進一步工作安排都有深入的思考。早在1987年4月17日,時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錢學森在全國科技新聞研修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優秀的中國科技記者要考慮的幾個問題》,詳細分析了當時我國科技記者政治思想能力不強的現狀,并明確提出科技記者職業素養所須具備的條件:懂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大局,懂得現代科學技術事業的全局,懂得我國科技新聞報道的要求,懂得不斷學習提高。原副部長滕藤也曾談到如何提高我國記者的科技素養情況,②同時對當時的科技媒體報道作出基本評估,圍繞這些報道特別強調提高記者的科學素養要有個過程,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相較我國中央文件及有關領導對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的宏觀探討而言,科技記者自身群體也開始了對自我職業素養的研究。很多新聞工作者結合工作環境,從不同視角分析科技記者職業素養面臨的問題。吳開流通過探討我國科技記者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如何使自己獲得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主要就當時科技記者的某些突出的問題進行描述,認為科技記者既要補充相關的社會科學知識,也要在報道科技事業發展新聞的同時關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中的科技問題。③韓松結合我國科技新聞的變化發展,從科技記者的轉變情況出發,提出個人看法。金振蓉從科技記者的生存現狀入手,探討科技記者面臨的挑戰,提出要注意綜合素質提高、人文素質培養等方面。董瑞杰對目前虛假或半虛假科技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問題所在的同時,對提升科技記者基本識別力也提出建議。王握文具體闡明了四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李潔尉以四個不同角度對科技記者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開展深入探討。朱江從“茶水發炎”事件引入對和諧社會中科技記者角色功能的思考,概括認為和諧社會中科技記者要努力成為社會矛盾的疏導者、崇尚科學的實踐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觀念的傳播者、和諧文化的建設者。不少科技記者以具體問題為契合點,對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的研究提出直觀的思考。蔡名照把科技記者與其他記者相區別,以親身與著名土壤專家熊毅教授的交往為例,分析科技記者應具備的三種素質。姚詩煌列舉國外科技媒體同行發表的科研成果,用自身參加科研課題為例,闡明掌握科技知識是科技記者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的有效助推力。

與此相關的是,學界對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的理論研究,普遍聚焦于創作科技報道的水平質量、評價介紹科普作品等領域。也有一些研究學者對科技記者的職業素養開展過專題研究。吳月娥等曾對媒體科技記者現狀及進行了分析,在其開展的“關于科技報道的受眾需求”和“科技傳媒的現狀”兩項調查結果基礎上,認為目前最大問題是記者隊伍呈結構性缺失狀態,并就網絡領域一些突出問題提出對科技記者素質的五項特殊要求。吳麟也論述過我國科技記者“結構性缺失”現狀,以SARS科普文章報道、科技報道的炒作、冷落兩極失衡表現及“求怪”科技報道的泛濫等方面,深入探討科技媒體工作者面臨的困境和解決辦法。還有一些學者對國外科技記者職業素養進行了考察。吳汝康以美國的科技新聞報道為例,詳細介紹國外在科技新聞傳播領域方面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金冬雁通過介紹國外科技記者在美國CDC就甲型H1N1流感召開記者會上的互動提問,反映出國外科技媒體部分同行的科學專業素質,以上都為提升我國科技記者職業素養提供了橫向同步的對比參考。目前,國內較少專門開展針對全國范圍內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的調查,只選取過一些省市的部分科技記者進行分析。1995年以“播撒科學的種子——科技新聞工作者工作情況調查”為題發表系列研究報告,對部分科技新聞工作者作了六方面研究,通過個案以問卷回答的方式公布了部分調查結果。④2007年北京市科協對部分中央重要新聞媒體和北京市屬主要新聞媒體開展為期兩個月調查,2008年以“關于中央媒體和北京市主要媒體科技傳播能力的調研報告”結題完成調研報告,這是中國媒體科技傳播能力的首個初步調查,但只選取報紙、電視臺和網絡三種媒體開展考察。2009年北京市科技記協再次組成調研組,以“首都科技記者編輯隊伍現狀及傳播特點和建議”為題繼續調查,先后發表1個總報告和5個系列分報告,其中包括“報紙媒體科技記者、編輯現狀調查及建議”、“通訊社科技記者、編輯隊伍現狀及政策性建議”、“廣播電臺科技記者、編輯隊伍現狀分析”、“電視行業科技記者、編輯隊伍現狀分析”及“門戶網站科技編輯隊伍現狀分析”等方面。

綜合來看,通常是將科技記者與普通媒體工作者交叉起來探討研究,對我國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的專項研究較少涉及,在科技記者如何結合業務工作、提升職業素養等方面也缺乏系統的論述,我國科技傳播報道的經驗教訓還尚待深入總結。從長期來看,今后亟待開展對我國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現狀更綜合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調研我國當前科技記者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科學素質、專業水平等情況,多方位、多角度詳細分析我國科技報道的現狀及科技報道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從而更科學合理地提出我國科技記者職業素養的可操作提升路徑與相關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