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文化電視節目導演素質與能力
時間:2022-05-17 09:33:39
導語:戲曲文化電視節目導演素質與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戲曲文化節目是一個集合多種技術和藝術的節目類型,要想保證節目中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地按計劃進行,節目效果獲得觀眾認可,就需要節目導演具備極高的素養和能力。近年來,人們對戲曲文化節目的關注度很高,但戲曲類綜藝節目的評價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對現場導演和制作人員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質疑。本文筆者就以戲曲文化節目為例,談談節目導演需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戲曲藝術;綜藝節目;現場導演;素質與能力
作為一個戲曲大國,我國戲曲藝術歷史悠久,有著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戲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其獨有的審美取向和表現風格都蘊含著古老典雅的藝術韻味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具有傳播正統價值觀念和傳統文化的作用。由于我國電視行業發展起步較晚,戲曲文藝隊伍建設并不是很完善,就節目導演而言,不僅需要具備獨特的品質與個性,還要擁有較高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1戲曲文化電視節目發展現狀
2015年7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文件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保護、傳承與發展并重,更好地發揮戲曲藝術在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的獨特作用。相比前期戲曲文化綜藝,當今戲曲文化的熱度可謂相去甚遠,有些電視臺在國學復興浪潮和綜藝真人秀興起的電視節目發展階段,以希望獲得“1+1>2”的效果將這兩種內容捏在一起,但實際結果是絕大部分節目效果都不盡如人意,而出現這一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創新。各個藝術并不是一塊塊橡皮泥,沒那么容易捏在一起。目前的大部分戲曲文化節目也都屬于拿來主義,有著“綜藝其外,戲曲其中”的說法,二者之間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聯系。其實,參加節目的一些嘉賓都是戲曲屆內的高手、奇人,他們在舞臺上本是魅力四射的,但在綜藝性文化節目里總是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大部分都是簡單粗暴的將綜藝娛樂段落與戲曲展示段落疊加在一起,普通觀眾感到土氣,專業戲曲觀眾感到外行,讓戲曲文化節目陷入了尷尬的境地[1]。做好戲曲文化節目的關鍵在于把握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既要用實力說話,也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在做足功課的過程中將內容無限細化,挖掘并制造更多看點呈現給觀眾。再古老的藝術都具有穿越時代直指當下的共性,所以,戲曲與綜藝形式的融合在于找到共同點。就藝術的長遠發展和傳播角度來看,結合當下時尚流行的文化是發展的必然道路,盡管當前戲曲文化還有很多不足,我們還是要多多鼓勵傳統藝術通過流行的方式來包裝、宣傳自己,吸引更多人踏入戲曲世界的大門。
2.1政治素質。每檔電視綜藝節目都要面向觀眾,所以,在節目價值觀念的傳播上一定要確保正向、積極,用正確的輿論導向來引領觀眾。節目導演的政治觀念和價值觀對電視戲曲文化節目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有緊密聯系與影響,因此,節目導演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和政治修養,讓節目發揮正確的價值導向作用,在制作電視戲曲文化節目的過程中要懂得堅持自己的原則,完成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戲曲文化節目。2.2應變能力。每位導演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就是應變能力。電視戲曲文化節目制作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節目制作很容易受到環境、經濟、政策、嘉賓甚至觀眾的影響,面對任何突發情況,節目導演都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最大限度保證節目錄制的順利性。此外,經常會有現場拍攝效果遠遠差于節目預期效果的情況出現在電視戲曲文化節目的制作過程中,這時就需要節目導演根據現場環境、演員的狀態等,多拍攝角度和燈光的應用進行適當調整。2.3業務素質。戲曲文化節目的制作一方面是給社會群眾提供更多的休閑娛樂選項,另一方面要從觀眾的角度進行情感發聲,充分考慮廣大觀眾在觀看戲曲文化節目時情感上的訴求[2]。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在于節目導演擁有敏銳的感知能力和準確的判斷力,能夠深入分析節目選題的價值和意義,將觀眾的觀看體驗、節目內容、情感需求以及節目的趣味性進行全面綜合的考慮,以保證節目質量為目的謹慎篩選節目內容。2.4創新意識。戲曲文化節目的內容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變得越來越豐富,就連節目播放平臺也逐漸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除常見的網絡平臺外,騰訊、優酷和愛奇藝等在寬帶電視、電腦端、手機端、多種網絡機頂盒都具備節目播放功能。多樣化的節目播放途徑需要導演不斷探索具有創意、形式新穎的節目,比如:在節目展示過程中與觀眾建立互動關系。2.5文化素質。對一個戲曲文化節目導演而言,其自身需要具備的文化素質包括文學素質、歷史素養和地理素質。第一,文學素質也被成為語言藝術,如小說、詩歌、古詩詞、散文等,因為戲曲文化節目的內容與文學之間有緊密的聯系,所以需要節目導演具備很高的文學素質,進而更有針對性地控制節目排練和演出;第二,歷史素養,作為記錄和總結人類發展事件的歷史,其中,有很多內容都值得戲曲文化節目借鑒,必要的歷史知識和歷史素養有利于導演更順利地開展具體工作[3];第三,地理素質,當前很多綜藝節目的制作都是建立在一定地理知識基礎上的,戲曲文化節目也不例外,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中人文現象、自然現象之間的變化和差異的學科,有助于導演引導節目表演者更好地詮釋節目內容。
3戲曲文化電視節目導演應具備的能力分析
3.1協調能力。對戲曲文化節目導演而言,足夠的技術調節和現場掌控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具體指的是將不同工種進行合理分配的能力,做好現場工作人員的調度工作,全面整體地把控節目現場的舞美、道具等。一方面,戲曲文化節目導演要合理調度與應用燈光、舞美等技術,讓現場多個不同工種實現通力合作;另一方面,要在掌控全場的基礎上把控好每個細節,確保節目編排和錄制做到游刃有余。3.2判斷能力。戲曲文化節目導演對節目內容、舞臺效果、觀眾反應等方面的信息都需要有一個敏銳又準確的判斷力,判斷一個優秀藝術作品的社會價值、判斷演員、嘉賓的素質與能力,判斷觀眾觀看節目后的反映,還要基于為社會公眾選擇優秀藝術作品,并對觀眾進行美好情操熏陶的能力。3.3創新能力。實現自身進步與發展,創新能力是戲曲文化節目導演不斷進取的內驅力。具備良好創新能力的導演擁有很好的發散思維和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尤其是在這個融媒體時代下,節目導演要充分考慮節目形態的創新發展,以保證節目在融媒體平臺的傳播功效,要在前期策劃中的節目環節設置考慮后期拆分傳播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大部分電視綜藝都是現場直播類型,與電視劇和電影等藝術作品不同,不可能出現差錯后還能倒回,戲曲文化節目需要導演在最初的節目策劃和準備階段就確定整體藝術風格,并以此為方向對整個節目制作進行把控[4]。近年來,文藝類電視節目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導演必須具備足夠的創新能力,才能讓節目獲得較高的收視率,要想方設法創造節目全新的“看點”和“引爆點”,以此滿足廣大受眾的藝術精神需求和娛樂需求。3.4審美能力。相比從前,當今社會民眾在藝術方面的觀點和想法已經大不同,已經從物質層面追求逐漸上升到了精神層面的享受。與此同時,社會民眾的審美水平隨著社會生產力和教育體系的完善有了明顯提升,雖然普通民眾的審美能力也許無法與專業導演相比,但其在審美、藝術鑒賞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判斷。打個比方,一首歌成為久遠傳唱的經典,其關鍵在于觀眾是否接受,那么這就對歌曲提出了與普通民眾審美保持一致的要求。對戲曲文化節目而言也是一樣,既要從專業視角考慮節目的編排與設計,也要充分了解普通民眾的審美和喜好,這樣才能避免戲曲藝術節目變成面向小眾群體的曲高和寡之作。3.5執行能力。戲曲文化節目的制作過程對導演的現場執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這一能力對整個節目的成敗有很大的影響。節目導演除要參與有關節目文案和鏡頭劇本的撰寫,勝任現場導演這一角色,還要在現場指導過程中找準鏡頭切換點,保證鏡頭調度的流暢性和連接性,用最佳的拍攝角度去拍適宜的景別,將鏡頭語言巧妙融合于音響、燈光等技術環節,以此為廣大觀眾呈現一個高質量的戲曲文化節目。3.6藝術感受能力。戲曲文化節目導演必須具備細膩的藝術感受能力才能保證一檔綜藝節目的品質,讓其在播出過程中對每位觀眾的情緒和思想做到有效調動和感染。具體說來,就是要用換位思考的理念進行節目設計與編排,不能僅僅局限于導演視角,適當的時候要基于觀眾視角感受、評判這檔戲曲文化節目,在這個過程中來測試節目效果是否能打動自己,感染自己的情緒[5]。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被精心設計和編排的節目打動,那么節目播出帶給觀眾的感受必然是毫無吸引力、蒼白無力的。因此,戲曲文化節目導演要不斷從優秀的戲曲藝術作品中獲得創作營養,堅持提高自身文學理論素養和藝術感受能力,進而打造出更優秀的戲曲文化節目。
4結語
總而言之,戲曲文化節目本身具有教育人、陶冶人和愉悅人的作用,電視節目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是做好戲曲文化節目,讓戲曲這一國粹在電視平臺上得到更好的傳播,通過彌補戲曲傳播時空性的不足,讓戲曲的魅力得到更廣闊的延伸和綻放。戲曲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離不開主流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傳統與創新的結合,要讓傳統藝術與現代傳媒巧妙融合在一起,以大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現,傳播文化,最大化獲得觀眾的認可。戲曲文化節目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較高的節目質量要求大大增加了創作人員和節目導演的壓力,所以對節目主導的現場導演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和能力要求,旨在不斷完善戲曲文化節目,實現電視戲曲節目發展的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張建雄.戲曲導演的修養與技巧分析[J].戲劇之家,2017(20):64.
[2]劉景芳.論戲曲導演的創作職能[J].通俗歌曲,2017(3):20-22.
[3]柳青沁.導演在電視綜藝節目中的作用探究[J].電視指南,2017(10):186.
[4]康華杰.論電視綜藝節目導演的基本素質和技能[J].西部廣播電視,2017,9(17):147.
[5]詹少紅.電視導演應具備的素質及能力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7(18):98-99.
作者:唐向東 單位: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
- 上一篇:小制作成本電影營銷策略
- 下一篇:無線數字電視系統建設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