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電視劇發展趨勢分析
時間:2022-06-19 03:27:10
導語:新媒體電視劇發展趨勢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影視劇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我國年產電視劇數量也隨之增加,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然而,新媒體時代給電視劇產業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鑒于此,本文從網絡自制劇發展趨勢、移動媒體播路徑的應用、全面追求多屏時代的多元化取向三個角度出發,詳細探討了新媒體時代電視劇發展趨勢,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劇;發展趨勢
現階段,移動互聯網的覆蓋面積越來越大,各種新興媒體得以廣泛應用,人們觀看電視劇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單純的應用電視機,同時還可以應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這為電視劇多元化取向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新時期電視劇發展必須同新媒體時代的特點相符,才能夠從多種角度出發滿足觀眾的需求。
一、網絡自制劇發展趨勢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國國產電視劇的播出渠道得到了創新,與此同時,在實際進行電視劇制作的過程中也開始應用網絡[1]。為了獲得最大化的電視劇收益,新媒體為了取得競爭優勢,通常會投入高價資金進行電視劇版權的購買。但是部分情況下,即使投入了大量資金也無法獲得與之相對應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新媒體自制電視劇成為我國電視劇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在實際進行電視劇制作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播出平臺、制作經驗、資金以及人才等,網絡短劇成為新媒體制作電視劇的主要內容,多數短劇都迎合了網民的電視劇觀看習慣以及審美需求,因此呈現出輕松、幽默的風格特點。在智能移動媒體應用越來越廣泛的背景下,視頻網站中的微電影越來越多,同網絡短劇以及普通電視劇相比,微電影具有故事性強、短小精悍、傳播便捷等特點。例如,《屌絲男士》系列等深受人們的喜愛[2]。由于微電影同網民的觀看習慣相符,因此獲得了較高的點擊率。由此可見,網絡自制劇將成為我國電視劇產業未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各個視頻網站在對新媒體短劇進行制作的過程中,沒有統一的質量規定與限制,網絡流行段子被廣泛應用于新媒體短劇中,因此新媒體短劇呈現出創新能力較低的特點,且視頻網站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通常會將大量的廣告植入新媒體短劇中,這會嚴重影響網民的觀看體驗[3]。與此同時,短小精悍是微電影以及網絡視頻短劇的主要特點,因此視頻之間通常沒有較高的關聯度,較差的連續性無法吸引固定的收視群體,因此網絡自制劇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會受到國產電視劇的影響。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在網絡媒體綜合能力、傳媒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網絡自制劇將利用網絡媒體平臺獨特的優勢在未來電視劇市場中產生較高的影響力。
二、移動媒體播路徑的應用
可以接入移動互聯網的便攜式智能終端如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等被稱之為移動媒體。通常情況下,移動媒體用戶更傾向于觀看海外電視劇,且擁有較高的消費能力,但是由于歐美電視劇通常為周播劇,這同我國人民的電視劇收看習慣不符;同時,現階段我國的網民開始向高齡低齡群體、中低收入群體方向擴展,受這一因素的影響,在應用移動媒體觀看電視劇的過程中,相同時期的國產電視劇點播量仍然遠遠高于海外電視劇點播量[4]。盡管如此,港臺電視劇也仍然受到了來自港臺電視劇的威脅。這是因為港臺電視劇擁有主題多元化、注重青春偶像風格的特點,且語言相通易于理解,因此深受網民喜愛。事實上,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們成為移動媒體用戶,在實際制作國產電視劇的過程中,也必須對這一群體的需求、觀看習慣等進行綜合考慮,在此基礎上實際進行國產電視劇的制作以及傳播的過程中,對移動媒體播路徑進行應用,并有針對性的插入熱播元素、豐富電視劇類型成為我國電視劇發展的另一個重要趨勢。
三、全面追求多屏時代的多元化取向
(一)以新媒體風向為發展動力。現階段新媒體風向會對電視劇的制作具有直接影響。上班族、青年人群等是利用網絡收看熱播影視劇的主體,在制作以及生產電視劇的過程中,應從新媒體時代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電視劇在新媒體上的受歡迎程度,同時還應迎合“90后”這一主要群體的收看習慣,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新媒體新思維,合理的選擇題材、確定敘事節奏,才能夠不斷推動我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傳統的電視劇正在悄然的改變,不斷的與新的媒體形式結合,新媒體為視頻資源的傳播和利用提供了新的路徑,傳統電視傳播的途徑已經不能夠滿足新媒體時代電視劇的傳播需求。移動終端已經成為視頻信息接收的重要途徑,應注重移動終端的普及和利用,來提升資源的利用。新媒體提供了多樣化的宣傳手段,通過簡捷的移動終端,電視劇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廣泛的社會傳播。新媒體傳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受眾可以隨時隨地的接收到需要的信息資源。(二)強化營銷。強化營銷對于引導觀眾的興趣具有重要作用。現階段,受新媒體的影響,要想創造最大化電視劇價值,就必須高度重視電視劇播出前以及播出過程中的營銷手段,通過科學的營銷與宣傳手段,能夠從營造口碑和創造話題方面來引導觀眾[5]。例如,在對論壇、微博等進行充分應用的背景下,可以掌握觀眾對于電視劇情節、內容以及演員的評論,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制造出觀眾更加感興趣的話題,能夠更加有效的同觀眾進行溝通,這有助于給予觀眾更加愉快且輕松的觀感體驗,對于提升我國電視劇的生命力具有重要意義。電視劇已經成為市場上需要的商品,電視劇已經走向了市場化的供求關系中國,電視劇的市場化運營能夠幫助電視劇實現商業化目標,電視劇應注重多樣化的營銷手段,注重多途徑的營銷渠道,多途徑提升電視劇的收視率和電視劇的影響力。(三)生活化藝術源于生活,藝術高于生活,藝術根植于生活中,需要在生活中積累養分,需要取材于生活。電視劇節目是藝術產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電視劇的受眾是廣泛的社會群體,他們對精神需求的程度差異化明顯,對大眾文化廣泛的需求。電視劇的創作不斷的變遷,也在不斷的培養觀眾的電視品味和電視審美,電視劇生活化的氣息不斷的加強。現代都市情感、職場類的電視劇創作量大,收視率高,受到受眾的廣泛歡迎,成為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的潤滑劑,很多的觀眾在閑暇之余談論電視劇,談論電視劇中的情節和電視劇中的人物。電視劇情成為了共識的一部分,電視劇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消遣。網絡信息時代為傳媒的快速傳播提供了便捷的條件,電視視頻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內在一定范圍內快速的傳播,視頻傳播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網絡化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也進一步的促進了信息的需求,視頻信息的需求量大增。大型生活敘事型的電視節目正在不斷的增多,電視劇的重要情節圍繞生活中的生活重點,很多電視劇演繹的話題都是生活中的重點問題,電視劇圍繞生活來展開演繹,能夠與都市生活的人們產生共鳴。現實的生活成為了電視劇中重點演繹的生活故事,電視劇和人們生活之間的距離在不斷的拉近,電視劇是重點多樣化的演繹,充滿戲劇性和藝術性。(四)商業化。商業化和娛樂化是電視劇的重要特征,對于現代媒體的娛樂化傾向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在和平年代,電視劇成為人們生活娛樂的重要陣地,人們對電視劇娛樂化廣泛的接受,很多人看電視劇成為了打發時間,利用業余時間娛樂的重要手段。電視劇正在走向成熟的商業化模式,一方面源于市場的商業化需求,電視劇市場正在不但的增大,市場上需求大量的電視劇產品來滿足人們增長的娛樂需求。另一方面,娛樂化帶來了過度娛樂的消費亂象,很多的電視劇產品娛樂化的趨勢過重,造成市場上電視劇產品的混亂,過度的消費娛樂。電視劇產品的商業化對電視劇的發展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電視劇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應自覺的抵制商業化的不良影響,不斷的提升電視劇自身的質量,在商業化的同時注重品質和質量的提升,商業化為電視劇的廣泛推廣和傳播提供了途徑,電視劇應注重商業發展,但也應注重商業化中的問題。電視劇能夠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電視劇應注重自身的影響,注重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生產更多有品質的電視劇產品是電視劇未來的發展方向,很多優秀的電視產品對社會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很多大型的電視劇在一段時間內被各大衛視廣泛的傳播,對弘揚民族精神,提升人們的精神品味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此應注重電視劇產品生產,注重電視劇發展過程中的品牌效應,從能夠產生廣泛影響的電視劇中找到流行的重要因素和品質,推動電視劇產業不斷的發展。前幾年《亮劍》、《闖關東》等重大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熱播,產生了重要的社會影響,對與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電視劇具有深遠的社會價值,應不但的挖掘電視劇的價值,注重電視劇中價值的生成,推動電視產業的發展。首先要注重電視劇中藝術價值的創建和生產,注重價值的產生,注重價值的生產環節。在此基礎上,應注重電視劇的推廣環節,注重電視劇的傳播價值,注重傳播中價值的生產,注重電視劇傳播健康的生活價值和生活理念,注重電視劇中崇高理念的傳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各種新興媒體對廣泛應用,人類文明進入到新媒體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電視劇的制作以及傳播途徑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因此電視劇產業必須對新媒體時代的特點、觀眾收看電視劇的習慣、愛好等產生深刻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科學的預測電視劇的發展趨勢,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采取相關措施,不斷推動我國電視劇產業以及相關藝術領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春陽.權益分割的技巧與市場延展的邊界——電視劇產制模式與國際競爭力關系的比較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04):28-37+94.
[2]漆亞林,仲呈祥.中國電視劇農村女性形象的框架研究——以1983-2015年獲“飛天獎”農村題材劇為研究對象[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09):76-81+99.
[3]杜瑩杰,李婷.電視劇批評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意義及對策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5(10):87-90.
[4]王利麗,劉爽.電視劇中的城市想象與記憶——以表現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的電視劇為視角[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5(02):72-75.
[5]趙鴻燕.跨文化維度下韓國受眾對中國電視劇的接受分析——基于中韓受眾比較視角的深度訪談[J].國際新聞界,2016,34(10):94-101.
作者:吳秀紅 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中國夢電視劇創作研究
- 下一篇:民族音樂在電影作品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