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發展研究
時間:2022-11-19 08:55:45
導語: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狀:步履維艱、名不副實
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雖然一直努力奮發向前,但步履蹣跚、寸步難行,究其內外原因,與自身題材受到限制,表現手法陳舊老套,以及市場不青睞不鐘情有直接關系,也與制作單位熱度不高有關聯。自1958年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播出以來,電視劇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石破天驚的變化,不同題材類型的電視劇如雨后春筍般俯拾皆是,電視劇逐漸成為人民群眾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然而,仔細查對不難發現,這些電視劇很少有真實的少數民族題材劇目,主要是制作單位擔心投入產出失衡甚至竹籃打水一場空,就連少數民族自治區也不再觸及甚至松手放棄。廣西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也創作過《女同班》《苦楝開花的季節》等少數民族題材的電視劇,并獲得過國家級大獎,但近二十年來,以少數民族為題材的電視劇在廣西難覓蹤影,即使零星細碎拍過一兩部,也是打擦邊球不痛不癢,罕見反映少數民族人民的生存狀態和奮力向上的作品。縱觀中央和全國各省級電視臺,觀眾如今看到的所謂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大多是沒有少數民族元素的劇目:有些僅是描寫帝王將相的金戈鐵馬或后宮生活,有些是濫竽充數乃至掛羊頭賣狗肉里外不一,有些是披著少數民族題材外衣的非少數民族電視劇,自以為穿上色彩繽紛的民族服裝、跳跳幾段民族舞蹈、唱唱幾句民歌就可以冠以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之名。這些投機鉆營、偶變投隙的做法,不僅有損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內涵外延名稱,而且對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與此同時,得不到扶持的現實狀況讓拍攝和播出方感到寸步難行。從每年國家廣電總局劇本備案公示和頒發的發行許可證看,很難發現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蹤影。作為播出平臺的電視臺也減少此類題材電視劇的播出量,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國內拍攝的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不到300部,僅一千余集,與其他題材類型的電視劇有相當大的距離,曾經振臂一呼要大力發展繁榮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構想愿望,目前的實際效果難以讓人滿意。
二、緣由:題材受限制,扶持力度低,主創者畏難
首先,題材受到政策的限制,投資方不愿意冒險,選擇放棄。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市場需求較小、政治屬性較強,與其他敏感題材電視劇一樣步入的門檻相對較高,從劇本創作開始就要經過省級以上民委和宗教管理部門審查通過,獲取這些部門的書面許可。很多編劇對少數民族題材有畏懼心理,擔心打水漂而不愿撰寫劇本,投資商或者制作單位在如何規避“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尺度上把握不準,于是視為畏途望而卻步。國家曾經出臺過不少政策措施,鼓勵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然而,歷屆獲得國家級獎的此類題材電視劇,卻難以在湖南、浙江、江蘇、東方、北京等一線衛視播放,主要是擔憂收視率不佳,影響廣告投放。這些平臺選擇購買的是以大制作、大咖陣容為賣點的偶像劇和古裝劇,不購買、不安排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播放,本來沒有競爭優勢的此類電視劇為此受到冷落孤寂,慢慢退出創作中心舞臺。其次,政府扶持力度不接地氣,創作單位深受打擊。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在市場化運作中一直處于弱勢,民營資本基本避而遠之,為此,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就顯得極為重要。政府雖然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實際情況卻不接地氣,大多時候只聞雷聲響不見雨點來,有的束之高閣置之不理,有的如一紙空文口惠而實不至,制作單位苦苦等待而得不到實惠,之后另辟蹊徑轉向其他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另外,尋找投資成了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最大困境,獲得政府資助的又基本上是電視臺、電影集團、文化產業集團等國有單位,占據電視劇創作大半壁江山的民營影視公司運作的劇目基本不納入政府補助范疇。從1986年開始,由國家有關部委設立了“駿馬獎”并增設電視劇創作獎,于是,少數民族影視劇作品的內容、題材以及編劇們的文學藝術造詣等方面從此有很大的發展和創新。獲獎的少數民族電視劇緊跟時代步伐,多方位地表現民族地區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涌現出了《努爾哈赤》《五朵金花的兒女》《靜靜的艾敏河》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的作品。然而,舉辦了十屆的“駿馬獎”在2004年之后便鳴金收兵,創作者的積極性為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挫傷和打擊,看不到未來發展的出路。再次,編劇和導演等主創人員沒有認真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等有關精神,沒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沒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遠離創作主體,浮在表面上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創作出來的只能是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作品。
三、前途:民族元素與商業并重,創作優秀劇本,扶持政策
多管齊下2017年12月,一部反映少數民族走出村寨的電視劇《同是一家人》在云南滄源佤族自治縣開機拍攝。該劇講述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同胞走出大山、融入城市的故事,獲得國家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強力支持與高度贊揚。這久違的好消息為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注入一股動力,各級政府部門、創作主體都應該以此為契機,把握時代機遇,創作出富有時代特色的少數民族電視劇。(一)把握好民族元素,提高商業價值。堅持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注意挖掘少數民族本土題材,突出少數民族元素,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做好本土文化及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把少數民族的人物命運放在社會進步以及歷史滄桑巨變的海潮中,放在“中國夢”的主題下,進而敘述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美景,構建鮮活的生動故事。與此同時,認真把握好少數民族元素的利用和開發,不要恪守狹隘的“民族元素”,要盯住電視劇播出平臺的變化需求。電視劇因為屬于大眾文化范疇,離不開其商業屬性,為此題材本身要不斷地尋求突破,加大市場化元素并放在國際視野中,防止簡單地拍攝少數民族當地風土人情和自然景色,應該在構建含有懸念的劇情、塑造復雜鮮明的人物形象上下功夫,并在民族特色和市場化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在不損失民族元素的基礎上增加商業價值。(二)靜下心來搞創作,催生優秀劇本。劇本是一劇之本,劇本創作是件苦事累活,需要創作者靜下心來,消除畏難情緒。首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基層第一線,了解當地群眾的精神風貌和思想狀況,從中發掘尋找閃光之處和核心戲劇事件,而又不違背史實。其次,嚴格按照劇本創作規律行事,從創意到故事,從故事到結構,從結構到人物,均能符合少數民族題材的特性,符合藝術邏輯和生活邏輯;不能出現故事不可信、人物不鮮活以及簡單的民族政治宣講等問題,更不能生搬硬套闡述一段歷史,一味輸出忽略劇情的所謂民族史觀,應該讓情節懸念迭生,人物個性討巧出彩,從而悉心打磨出每一部電視劇本。(三)政府扶持多管齊下,讓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走進千家萬戶。各級政府不僅應在政策上出臺相應的傾斜政策,還要切切實實拿出資金給予從事此類電視劇創作的單位相應補助。另外,全國電視播放平臺應該對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予以關心照顧,讓一定比例的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得以順利播出,讓全國人民通過電視劇更多地了解少數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央電視臺要做表率范例,省級衛視、網絡平臺有責任和義務播放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增加其在黃金時段的播放時間,不要把電視劇播放與廣告投放回報掛鉤,更多關懷少數民族題材的主旋律作品,讓其得以生存直至發展壯大,讓更多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走進千家萬戶。四、結論我們正處在不斷增強文化自信的時代,扶持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創作是各級政府、文藝工作者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廣大創作者更要一步一個腳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大市場化元素,打造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佳作。
參考文獻:
1.袁方琴.新世紀以來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2.康明慧.新世紀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民族敘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
作者:陳凱 單位:廣西電視臺節目營銷部
- 上一篇:小學德育教學探索
- 下一篇:對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