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韓劇的消費主義解讀
時間:2022-11-14 03:44:04
導語:關于韓劇的消費主義解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韓國的電視劇產業是和國家政策、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的。1997年,韓國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為應對危機,韓國在1998年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口號,期望借助文化帶動經濟的發展。作為傳播大眾文化重地的電視劇,自然而然就背負上了拉動經濟發展的重任。電視劇作為以大眾傳播為手段的藝術種類,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意識形態特點。早期的韓劇作為意識形態輸出的載體,就已表現出濃厚的消費色彩。“這種文化態度或價值觀念把消費數量和種類日益增長的物品和服務看作是至高無上的,并將其作為最普遍的文化傾向和最確切地通向個人幸福、社會地位和國家發展的道路,作為較高生活質量的標志,甚至是公民對經濟繁榮的貢獻和對國家或社會的道德責任,從而使高消費成為正當的、道德的和合法的或者說是自然的和普遍的。”[1]隨著電視劇產業化的推動和粉絲經濟的突起,韓劇的創作手段更有意識地與消費主義相聯合,將消費主義展現得淋漓盡致,近十年來尤甚。近十年的韓劇通過劇情設置、場景打造、人物塑造等多種手段,進行電視劇意義的建構,而這些意義最終導向的就是高消費。由于韓劇將消費的意識形態融入對內容的建構,很容易使觀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這種價值觀的影響,從而陷入消費主義的漩渦中。有學者提出:“神話與涵化:通向消費主義的兩種進路。”[2]近些年,隨著粉絲經濟的蓬勃發展,偶像化也加入了消費主義陣營,同神話、涵化一起狂歡,營造出消費主義的盛世。
1劇情設置與神話的攜手并進
神話的概念是羅蘭•巴特所提出的,巴特認為,“神話或神話化的過程是以第一層次的符號系統為表達形式,在此基礎上,利用其大部分內容,通過‘掠奪’‘歪曲’與‘無限擴張’將其轉化為所需要的內容。”[3]韓劇就經常借用這種轉化義替代了本義的神話的方式,來賦予本來無意義的物件以文化上、情感上的意義,由此導向了消費。韓劇常常將場景或物品融入在劇情發展中,著重筆墨去凸顯這些景、物在劇情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韓劇《請回答1988》講述了住在首爾市道峰區雙門洞的鄰里間的故事。《請回答1988》在劇集開始和結尾部分著力展現了雙門洞五家住戶的居住情況,并在旁白、獨白和主人公言語里反復提到雙門洞這一地點。雙門洞作為劇中故事的發生地,見證了主人公們的親情、友情和愛情。它見證了成德善在發現父母偏心時歇斯底里的吼叫;見證了金正煥口是心非卻又小心翼翼的暗戀;見證了雙門洞鄰里間相互扶持的情誼。《請回答1988》賦予了雙門洞別樣的情感意義,成為主人公們情感的符號,也成為劇迷對劇的情感依托,成為許多熱愛《請回答1988》的觀眾魂牽夢縈之所。在韓國,雙門洞是確系存在的,但真正的拍攝地點卻并非在現在的雙門洞,而是京畿道議政府市的胡同。在劇集結束后,由于土地限制和經費問題,劇中的布景被無奈拆除。但仍有大量的劇迷沖著“雙門洞”的名號,來取景地旅游,劇中的“雙門洞”也成為許多旅游網站推薦的旅游景點。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更是將物品的神話發揮得淋漓盡致,該劇熱播之時,女主人公千頌伊的穿搭、口紅色號更是成為一時無兩的討論熱點。而在劇情中,始終貫穿著一個不能令人忽視的物件:三星手機。男主人公都敏俊用的是黑色的三星NOTE3,黑色暗示著男主人公的沉穩睿智;千頌伊則是粉色的同款手機,粉色正與其天真浪漫的性格不謀而合;而純情真摯的男二號李輝京則用白色的三星S4。在此意義上,手機就被賦予了主人公的人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人物的關系。在第一集里,千頌伊因為用三星手機發表了不當的言論,而被網友詬病,由此引發了接下來的劇情。網上輿論發酵,千頌伊上學營造學霸形象,然后與身為教授的都敏俊相識。在第十一集里,千頌伊因為都敏俊的拒絕,醉酒拿著三星手機打電話耍酒瘋,更是成為令觀眾捧腹大笑的經典場面之一。該劇對于三星手機的宣傳力度是不言而喻的,而在該劇播出之時,也就是2014年的第一季度,三星的銷售業績也彰顯了該劇對品牌的經濟拉動作用。“根據三星公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凈利潤同比増長5.9%,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實現凈利潤7.57萬億韓元(約合7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15萬億韓元增長5.9%。”[4]韓劇將深厚的情感意蘊通過這些景、物外化出來,而這些景、物原本可能只是沒有任何特殊意義的普通事物,他們一旦被韓劇賦予了某種文化上的意義、情感上的意義,通過神話的方式,就很容易引起劇迷消費,從而達到拉動其他產業發展的目的。
2場景打造和涵化的珠聯璧合
韓劇對場景的打造集中在兩個方面:靜態環境、動態人物,通過二者的協調與平衡,為受眾展示了精美的生活畫卷。韓劇中的精美布景一向是為人津津樂道的重要元素,這些布景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韓國一定階層的生活狀況,成為國外觀眾了解韓國人生活的重要參照物,對于韓國人自身的價值取向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韓劇中營造的現實只是媒介現實,但由于電視劇模仿生活給觀眾帶來的真實感,往往會使觀眾深陷其中,其價值觀也會受到涵化。涵化理論是由美國的研究學者格伯納等人提出的,該理論認為,“在現代社會,大眾傳媒提示的‘象征性現實’對人們認識和理解現實世界發揮著巨大影響,由于大眾傳媒的某些傾向性,人們在心目中描繪的‘主觀現實’與實際的客觀現實之間正在出現很大的偏離。同時,這種影響不是短期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培養的’過程,它在不知不覺中制約著人們的現實觀。”[5]韓劇十分注重對靜態環境構景的打造,無論是主人公的居住環境、工作場合、約會地點都蘊含著劇組的巧思,這些場景最終指向了同一個方向,即高品質的生活。韓劇通過兩種方式來達到這種目的,其一,就是把主人公的身份設定為上層階級,從而表現出奢華的生活方式。諸如《花樣男子》里的富二代具俊表、《來自星星的你》中的教授都敏俊、《大力女都奉順》中的CEO安敏赫等,他們的居住場所大多都是別墅,日常的消費場所也是一些知名品牌的店鋪;其二,在韓劇中,有些主人公由于其背景設定為貧寒家庭中的人物,在劇情的前期可能過得較為困苦,但通過主人公個人的努力或憑借“王子”的拯救,最終走向了繁花似錦的生活。韓劇通過這些方式來召喚消費,潛移默化地告訴觀眾擁有消費能力就要及時行樂,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沒有良好的消費能力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然后再追求美好生活。在電視劇的場景中,除靜態環境的塑造,動態人物也構成了場景中的重要一環。在韓劇《舉重妖精金福珠》中,女主人公金福珠在短短16集的劇集中,穿過90多套衣服,平均一集差不多要換6套之多的服裝。在劇中,金福珠是一名舉重運動員,她的家庭條件并不優異,母親早逝,父親以開炸雞店養家糊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設定下,她還是頻繁地更換各種漂亮的衣服,她的這些衣物大多都是韓國的品牌,一件衛衣可能差不多人民幣四五百左右,貴的外套可能一件就要一兩千元,這樣的價格絕不是劇中女主人公的家庭所負擔得起的。該劇縮短了枯燥冗長的運動訓練時間,轉而凸顯日常生活中的女主人公,而女主人公青春靚麗的服飾和妝容也引起了很高的討論度,達到了關注和消費的雙贏。在該劇播出期間,我國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涌入了大量的“金福珠同款”。而距該劇播出結束兩年后的今天,這種消費的余溫仍然未散,淘寶上某款金福珠的同款包包月銷量仍然高達百筆,足以見得該劇在動態人物構景上的成功。韓劇,尤其是當代題材的韓劇,由于其貼近現實生活而又有廣泛的受眾,成為人們認知和評價自我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而韓劇承擔的拉動經濟的重任,使得韓劇精心選取、打造的場景帶有著濃烈的消費主義的色彩。與此同時,劇中的消費場合、主人公的穿著打扮,也在不斷地影響觀眾的消費行為,涵化著觀眾的消費取向。
3人物塑造和偶像化的共襄盛舉
韓劇通過賦予意義的神話,通過構建氛圍的涵化來導向消費,偶像化則是通過塑造偶像來帶動消費。由于粉絲對偶像迷狂的追求,他們模仿偶像的消費行為,消費偶像的代言產品,使這類群體顯現出強烈的購買力。由于偶像的定義具有歷時性的特點,所以,偶像的概念也一直是學界討論的焦點,有學者就嘗試性提出了:“從偶像的性質來看,偶像是一種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在心理學上,對于個人或群體來講,偶像只是他們自己投射在其身上的‘光環’而形成的某種人格形象。”[6]而偶像化就是在創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塑造偶像,使之成為受眾欽慕、模仿和追求的對象,無論是內容、形式還是人物都可能成為偶像化的對象。韓劇通過人物塑造來創造偶像盛世,激發了粉絲的消費激情。近年來,韓流明星對我國的偶像輸出的痕跡越發顯著,從金秀賢、李敏鎬,再到宋仲基,他們在我國的身價正是隨著韓劇的熱播而水漲船高。據搜狐網的報道:“宋仲基啟動了內地巡回粉絲見面會,9場下來總共將凈賺2000萬!在北京的首場粉絲會上,入場券最高炒至6000多元一張,約合普通白領一個月的工資,學生大半年的伙食費。”[7]這些韓流明星向中國輸出了大量的偶像明星,回饋他們的自然是巨額的金錢。與此同時,這些明星身上凝結的是韓國文化,傳播的是韓國傳統的消費取向。而這些偶像明星的大火,離不開韓劇對他們個人形象的塑造。韓劇對劇中人物的塑造表現在人物選角和人物設定兩方面。首先是在選角上,不少韓劇會選用知名的演員,以此來拉動粉絲進行消費。在此基礎上,韓劇成為這些明星展現自身魅力的載體,他們的粉絲會愛屋及烏地將熱情投入對電視劇的觀看。加之,他們自身擁有的粉絲對于他們具有極高的認同,這種認同也會投射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中,他們會不斷購買偶像使用或代言的物品,希望借此來縮短和偶像之間的距離。在人物設定上,韓劇更是將偶像化發揮得淋漓盡致。從人物身份設置上看,韓劇的主人公大多為精英階級,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大量的財富。如《來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敏俊、《繼承者們》里的金嘆,他們都屬于精英階級的范疇。從人物特質上看,韓劇一般突出的形象多為高大的,他們擁有強大的能力,能夠保護身邊的親朋好友或弱勢群體,如《太陽的后裔》中的柳時鎮、《孤獨又燦爛的神——鬼怪》里的金侁等。即使主人公可能在性格上有某些缺陷,如《內向的老板》里的孤僻內向的尹煥基、《主君的太陽》中毒舌辛辣的朱中元等,但他們身上都有著共同的特質:真、善、美,而這種設置所展現的強烈反差,使他們身上的真、善、美顯得更加難能可貴。韓劇給這些形象披上了偶像的光環,成為被欽慕和模仿的對象。電視劇所具有的人物塑造能力,給觀眾提供了兩個可看的文本:演員本人文本和劇中人物文本。由于演員與劇中人物的不可分割性,使受眾常常會將劇中人物文本代入演員本人文本中,演員就具有了莫大的魅力,同時也具有了成為偶像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電視劇展現出強烈的偶像輸出能力,韓劇亦是如此。在輸出偶像的同時,韓劇將偶像輸出轉化為經濟流入,帶動了其他產業發展。
4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需求由基本生活需求轉向追求難以滿足的欲望需求,由消費商品的使用價值轉向消費商品的符號價值。韓劇正是通過構建符號、賦予意義的方式,導向受眾對商品符號價值的消費。但這種符號意義的賦予仍舊是通過劇情設置、場景打造、人物塑造等基本的創作手段實現的。當代社會中,媒介融合的趨勢早已勢不可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各個產業的文化元素在各種媒介傳播渠道充分涌流。作為傳統影視藝術之一的電視劇也應抓住機遇,與其他產業強強聯合,尤其要注重電視劇的反向輸出能力,著力打造“電視劇+”的發展模式,借助電視劇平臺,拉動其他產業發展。同時,韓劇中所傳達的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對其受眾消費取向的涵化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大眾更要意識到韓劇中所營造的消費狂歡只是媒介現實,其目的是要導向對韓國消費價值觀的認同,從而轉向對韓國品牌的消費。
作者:顏湘君 劉小鈺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 上一篇:高校生物化學教學與改革創新研究
- 下一篇:從馬克思主義觀看電視劇《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