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克思主義觀看電視劇《都挺好》

時間:2022-11-14 03:46:41

導語:從馬克思主義觀看電視劇《都挺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馬克思主義觀看電視劇《都挺好》

摘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認為藝術來源于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藝術具有真實性和典型性。筆者認為,好的劇作應該讓觀眾感受到真實,更進一步說,好的劇作能讓觀眾在劇中找到“自己”。電視劇《都挺好》的播出引發觀眾熱烈的討論和對人生的感悟,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有鮮明特征,人物性格飽滿,具有典型性,劇作的劇情看似是一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卻能夠讓觀眾在劇中找到真實感與該劇特有的“疼痛感”,甚至能感同身受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給劇中人物和觀眾留下對生活和人性的期望與思考。

關鍵詞:《都挺好》;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實性;疼痛感

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認為藝術是屬于人民的,一切創作的源泉都根植于人民群眾。中國文化自信的確立與時代文藝作品的群眾性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其中,文藝創作的根基來源于人民,可見人民群眾的重要性,但人民又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人民群眾的核心組成部分。熱播電視連續劇《都挺好》就是回歸了國人最本質的生活模樣,劇中暴露出的很多問題都來自于普通民眾的家庭生活,其人物性格塑造鮮明,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的沖突與矛盾,揭示了大多數中國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面。該劇的開篇中關于父親的贍養問題,其實是現實社會中大多數家庭面臨的“難題”,而在后續的劇集中,姚晨飾演的蘇明玉這一角色明明白白地告訴觀眾,原生家庭帶來的“疼痛”是實實在在的,想要選擇斷絕與一個病態家庭來往的方式,以獲得心靈上真正的自由與輕松是行不通的,創傷永遠都是創傷,隨便碰一下都很痛。這其實也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拍攝影視劇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人的內心最難面對的就是真實,因為這種真實不止是身邊人的或者是自己本身的事情,也是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現實,這種現實夾雜著太多的心酸和痛苦,直面真實仿佛像是把最鮮血淋漓的地方撕裂開來,重新嘗一遍痛苦,在自己舔舐好傷口后當作什么都沒發生繼續生活,這就是現實。現實也是劇作中最難把握與表現的部分。

1細節的真實性

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在關于現實主義的論述中指出,現實主義要求文藝要具備真實性,而“細節的真實”是構成文藝真實性的前提和基礎。細節的真實是指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人物性格以及事件發展等這些細小組成單位的真實。1.1親情的羈絆。任何一個家庭,無論這個家庭是否完整都有一種叫作親情的感情存在,在《都挺好》所描述的原生家庭里,母親強勢,父親懦弱,孩子不靠譜,父母都不著調,暴露出了不少倫理問題,甚至展現出了許多人性的陰暗面,就算如此,這個家庭也并未分崩離析。在經歷了一切暴風雨般的“災難”過后,這個家庭漸漸地都好了起來,這種好起來的轉變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劇中姚晨飾演的蘇明玉在經歷過原生家庭帶給她一次又一次的傷痛過后,終于可以直面這種痛苦,也與家庭以及小時候的自己和解,郭京飛飾演的蘇明成在與父親和小妹明玉發生一系列沖突后,最終也以最好的姿態回歸到自己的原生家庭,被稱為最不靠譜的父親蘇大強也收起了蠻橫不講理的性子,帶著埋在內心多年的愧疚與明玉一起生活,這一切轉變對于這個家庭來說看似理所當然,但其實是因為有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情拉扯著這整個家庭,或許在原生家庭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隱性或顯性的沖突,但親情最后都會帶你化解這些沖突。1.2人物性格的塑造。在文藝作品中,人物都是打動觀眾最直接的因素,人物是否具有一定程度視覺上的沖擊力,人物性格是否鮮明真實都是評價一部藝術作品的重要因素。《都挺好》劇中所塑造展現出來的人物性格既擁有個體的人物性格特征,又有群體共性的特性,任何年齡的觀眾都能在劇里塑造的人物中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影子。蘇明哲是典型的“中國長子”,愛面子愛逞能,但在家里卻不是最受寵的孩子;蘇明成活生生的“啃老族”,雖是家中的老二,但蘇母極其疼愛他;蘇明玉一個帶著年少時受原生家庭傷害的獨立女性,一切都因蘇父蘇大強的自私蠻橫以及毫無主見激化了一家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正是這種人設激起的沖突才更凸顯出真實,這種真實體現在劇中的人物是和平常人一樣有喜怒哀樂的,也是有性格缺陷的,觀眾能從這些塑造的人物性格中或多或少地看見自己的影子,觀眾會同情劇中人,為劇中的人設流眼淚,會觸及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最終也會通過這部劇中的真實而成長。1.3劇中的疼痛。疼痛可以說是該劇的精髓,并且也貫穿著整部劇。明玉從小不被母親待見,因為明玉被蘇母看作是自己婚姻悲劇里的累贅,隨著明玉的出現,蘇母從一個受害者的形象轉變為一個“施暴者”的形象,她的“暴力”以及她給明玉帶來的疼痛甚至是強加在明玉身上的疼痛,不只是停留于表面的皮外傷,而是來自于內心深處的陰影。蘇明成,一個活生生又赤裸裸的“啃老族”,說他“啃老”卻又“啃”得不光明正大,遮遮掩掩卻又愛露出馬腳的“啃”,更加深了他人物性格里的可憐與惹人厭,蘇明成帶來的疼痛是從他投資失敗開始的,直到后來不止是在事業上,在家庭上也一樣慘敗。蘇明哲,蘇家的老大,生活在國外,原本還算舒適的生活由于蘇母的去世而被打亂,極強的自尊心與好面子逞強的性格是他疼痛的開始,他自認為身為蘇家的老大,一定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但是現實一次又一次地刺痛他,告訴他自己并沒有那么雄厚的能力和財力,蘇明哲的這一切疼痛都來源于陳舊觀念強加給他的自認為應該擁有的責任感。蘇家三兄妹的疼痛來源其實歸根到底都能匯集到蘇母趙美蘭身上,她一手造成了蘇家強勢與懦弱的對比,也是她對蘇明成的溺愛造成了重男輕女在親情上的扭曲,但在這部劇的開始,蘇母趙美蘭不幸去世,也正是蘇母的去世引發了蘇家整個家庭中每個人各自的“疼痛”。蘇家劇中的這些疼痛透過屏幕都能直擊觀眾的內心,觀眾或許不是真正的劇中人,但一定是現實生活中的局中人。

2現實主義典型化

馬克思主義的典型觀體現了一種整體性的觀念。首先,重視對典型人物作為個體存在的整體性描寫;其次,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典型之所以稱為典型,不僅在于其具體的個性,還在于它與人物普遍的代表性或共性所構成的整體的有機統一;最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現實主義的論述,還特別強調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統一,即“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的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的環境中形成的。蘇明玉,一個極其成功和堅韌的女強人,她的成功和堅韌離不開其原生的家庭環境。從小不被蘇母重視甚至被蘇母厭惡的她,一直活在家庭帶給她的陰影中,蘇母的偏袒讓她還在念書時就開始自強自立,蘇母對她的態度逼迫她堅強,她的生活環境是蘇母給她的,她的性格也是在蘇母給她營造的生活環境中所形成的。蘇明成,典型的媽寶男,蘇家的“蛀蟲”,從小被蘇母溺愛,在蘇母營造的家庭環境中,蘇明成過得如魚得水,在家里呼風喚雨橫沖直撞,這也是他長大后自私無能的根源,他的性格并非娘胎里帶來的,而是在蘇母給他營造的生活環境中一點點累積所形成的,他的性格缺陷是造成這個家庭風波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這部劇里矛盾的集中點。蘇家人物的典型性格都是由蘇母營造的典型環境所造成的,蘇母對每個人都有區別,這種區別就形成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之處,有人堅強,有人貪婪,有人懦弱,最終這些有著典型性格的人物之間不斷地發生沖突、解決沖突。

3結語

《都挺好》是一部極為現實的文藝作品,說其極為現實是因為這部作品的選題來源于生活中與父母親人發生的一些雞毛蒜皮家長里短的事,其人物形象每一個都是飽滿且現實的,劇中所傳遞出的真實和獨有的“疼痛感”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這種“原型”不是一模一樣的復制,而是能觸及內心的感同身受。該劇展現現實的不止是劇情、人物和結合現實生活的架構布局,另一部分原因還在于該劇大結局里的Happyending,這種完美結局符合大部分觀眾的審美需求,并且能引起觀眾在觀賞此劇時心理上的舒適感,此外,這種完美結局也讓身邊的人,讓此刻,甚至是讓未來的人和事與生活里的一切都變得挺好的,這種都挺好的結局不僅是隨著劇情的慢慢推進達到最后都挺好的高潮,也是一種對于真實的期望,期望真實的生活里一切都挺好。

作者:范葉 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