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地區電視節目發展決策

時間:2022-11-14 10:24:00

導語:少數民族地區電視節目發展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數民族地區電視節目發展決策

我國的電視事業雖然比發達國家起步晚,但經過近50年的奮斗,尤其是改革開放十幾年來的迅猛發展,已跨入世界電視大國的行列。

這不僅表現在電視的普及率、傳播手段的現代化、節目質和量的巨變上,還表現在少數民族電視的成功發展上。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內蒙古是一塊有著獨特歷史文化背景的遼闊土地,曾經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搖籃,不僅自然資源尤為豐富,同時文化資源也是歷史悠久,悠遠長懷。游牧文化同來自中原的農耕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留下了許多值得講述的故事。“風情北方,英雄草原,這里是蔚藍的故鄉”。這句響亮的口號正是由內蒙古衛視打造的《蔚藍的故鄉》提出的。節目依托內蒙古獨特的草原文化資源,以雅俗共賞的方式、新鮮獨特的選題視角、平實的語言表述和現代的包裝手段,全面展現草原風光和民族風采,介紹草原歷史和民族文化,將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成為“讓外界認識內蒙古的一扇明窗”。也為少數民族地區電視節目做出了榜樣,下面我們就以《蔚藍的故鄉》為例來談談少數民資地區電視節目的發展策略。

一、節目創作堅持地域特色化風格,傳播地域文化

“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少數民族地區的節目遵循區域化特色化的發展模式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是科學的。因為:1.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可以在打造電視節目的內容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提升少數民族電視臺的核心競爭力。2.面對迅速發展的電視事業和高度競爭的媒體市場環境,品牌的建設和競爭力策略是至關重要的,而民族區域化就是最好的品牌和競爭力。3.電視媒體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傳播功能,宣傳民族文化,發揚地區文明本就是電視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

《蔚藍的故鄉》確立“差異化”、“特色化”、“地域化”的欄目戰略,選題內容緊緊圍繞民族特色、區域特色,以系列化日播形式,將龐雜、豐厚的草原文化精細化分類,從現實生活入手,深入淺出,故事化、通俗化地推出草原文化的基本知識,培養觀眾興趣,培養高質量收視群體。欄目開播以來,策劃、制作了一批內容新、質量精、影響廣的大型系列節目。如《蔚藍的故鄉•音樂部落》推出的《尋夢北京音樂人》、《走進鄂爾多斯》、《走進達斡爾》、《走進新疆》四個風情獨具的系列節目,從不同的角度以音樂的形式展現了蒙古人獨有的情懷和魅力;《蔚藍的故鄉•北國紀事》推出的12集系列片《典藏歷史》、5集系列片《東歸路上》、3集系列片《英雄背后的故事》、6集系列片《血脈——尋訪云南蒙古人》等可圈可點的系列片,成為2006年度內蒙古衛視的收視亮點。《探奇》、《藍色之旅》、《頂級探訪》等節目也相繼推出了符合子欄目特色的系列專題片。從《蔚藍的故鄉》節目風格和取得的成績可以總結出,少數民族地區電視節目只有遵循地域化風格,才能取得堅實的生存基礎,才能贏得競爭的利器。

二、通過競爭策略調整,提升節目品質和影響力

隨著電視產業化速度的加快,電視市場的運行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少數民族地區的電視節目同樣也面臨運營改革的問題。電視活動已經成為電視頻道和電視節目最新的營銷手段,一方面活動可以為節目、頻道、電視臺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另一方面也可以為節目、頻道盤踞大量的人脈資源和社會資源。對節目、頻道今后的大型活動資源重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在舉辦電視活動時還要注意幾個方面:1.找準商機,實現媒體,商家,受眾的共贏。舉辦一項大型活動,最重要的就是活動經費的來源,所以尋找一個有實力的合作伙伴是至關重要的。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利用當地的龍頭企業以及地區知名品牌與活動結合,用品牌力量協助活動,一方面可以提升品牌社會地位,同時也可以吸引受眾眼球。2.利用明星效應帶動活動影響力。名人、明星往往可以給一個電視活動帶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為活動增光添彩,錦上添花。這幾年少數民族地區也涌現出一批深受老百姓喜歡的名人、明星。可以借助他們自身的社會效應為電視活動造勢。3.活動主題給力,把握細節,贏得受眾注意力。電視活動雖然是一個看似宏觀的大項目,但其中細節千萬不能忽視,大眾的敏感程度往往是很高的,如果一個小小細節的出現差錯,也許就會注定整個活動的失敗。

少數民族地區電視節目也需要通過營銷來強化和鞏固自己的地位,比如內蒙古衛視的《蔚藍的故鄉》自創辦以來,就以獨特的文化視角和鮮明的民族風格而受到觀眾喜愛,尤其是經常以欄目為平臺運作的大型系列活動,產生了規模效應、轟動效應和提升效應,不斷擴大欄目的影響力和名氣,成為廣大觀眾關注的收視亮點。2005年,欄目陸續策劃實施了幾個大型系列活動,如《感受草原》、《青城樂章》和《永遠的呼倫貝爾》等,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2008年四川墳川大地震發生后,《蔚藍的故鄉》趕制了5集特別節目《草原和你在一起之前線見聞》。為了慶祝開播十周年《蔚藍的故鄉•音樂部落》特別舉辦了走進校園大型系列活動——《青春放歌》。

三、建立統一外宣,固定地域特色節目VI

所謂“固定地域特色節目標識元素”意味著電視在敘事方式、語言風格、畫面背景、節目標識等方面,滿足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及時代特色的需要。建立統一的節目VI,乃至頻道VI。節目可以通過VI設計實現這一目的。對內征得節目組工作人員的認同感,歸屬感,加強節目組的凝聚力,對外樹立節目的整體形象,資源整合,有控制的將節目的信息傳達給受眾,通過視覺符碼,不斷的強化受眾的意識,從而獲得認同。但要注意三個原則:同一性、差異性、民族性。電視節目形象的塑造與傳播應該依據不同的民族文化,美國、日本等許多電視媒體的節目崛起和成功,民族文化是其根本的驅動力。隨著電視媒體產業化的不完善和發展,電視節目的運營方式在逐漸向企業產品的營銷模式靠攏。電視節目文化與企業以及產品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美國企業文化研究專家秋爾和肯尼迪指出:“一個強大的文化幾乎是美國企業持續成功的驅動力。美國兒童教育的節目《芝麻街》之所以能夠以30多年不變的高水準文化大餐,為廣大兒童提供文化養分,這與他們始終秉持‘傳遞正確和安全的訊息給兒童觀眾’的原則是密不可分的。”這不僅是節目的創辦宗旨,更體現了美國民族文化的內涵與精神。

《蔚藍的故鄉》在建立統一外宣,固定地域特色節目VI的節目風格建設上雖然還不是很完善,但也是逐漸走向標準化、統一化、特色化的發展正軌。欄目片頭畫面采用藍、白、綠主體背景顏色,充分體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壯美景象。片頭背景音樂也采用具有草原特色的牧歌,其節奏悠長、徐緩、自由,仿佛讓觀眾身臨在蕩氣回腸的茫茫草原中。節目的錄制地點主要在棚里進行,同時也根據節目內容配合外景錄制。在室內錄制的背景搭建上,《蔚藍的故鄉》也采取用了獨具草原風格的布景設計,一張配有蒙古族花格圖案的實木古典長桌,配一把紅色實木圓椅。一個锃光發亮銅質的古典茶壺,配一個鑲有清代龍紋的銅質茶杯,典雅大方,很符合節目的風格。當然光靠這些簡單的設計就想建立完整的節目VI是遠遠不夠得,很多方面還需要不斷改進。一個節目的靈魂往往比節目形式本身更具生命力,所以節目還要堅定自己的文化內涵,始終保持自己與眾不同的民族特色。2008年節目提出了新的欄目定位語:“風情北方英雄草原,這里是蔚藍的故鄉”。欄目堅守草原文化定位不變,從草原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思想”出發,逐步構建“環境與人”的欄目風格和返璞歸真、和諧家園的欄目創意。這種文化內涵是一個節目將傳播效應無限放大的根本。

四、將傳統地域文化與現代電視運營方式有機結合,水乳交融

我們提倡的地域特色并不代表著孤芳自賞、閉門造車,而是應該相應的與全球化、時尚化、以及現代電視新美學、新體驗、新技術結合起來,讓世界各地接受我們的民族文化,真正的讓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在把握少數民族地區電視節目風格的地域化問題時,應注意到“地域化”風格的建立是雙方面的。既要強調本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不能古板、守舊;既要與“全球化”、“時尚化”接軌,又不能盲從。只有處理好“兩個‘既要’”的關系,電視節目風格“地域化”與現代電視運營方式有機結合這一觀點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才能得到保證。

《蔚藍的故鄉》雖然是一檔宣揚草原文化的電視節目。相比較娛樂節目而言,它的娛樂功能基本已經淡化了,更多的放在了弘揚草原文化的寓教功能上。近幾年隨著時代的發展節目也在不斷改版,不斷的創新,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革命尚未成功,節目還需努力。首先,欄目在本著節目內涵不變的宗旨下,要在節目形態方面盡可能融入一些新的電視元素,要不斷推出風格各異的紀律片、系列片、訪談節目、大型活動等不同形態的子欄目,在這一方面,欄目已經做到了,如大型系列片《印象蒙古國》等,旨在把草原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帶給廣大觀眾共同分享。其次,在節目表達方式上,《蔚藍的故鄉》日播欄目應避免紀錄片式的沉重感,節目要力求故事化,力求輕松活潑;力求扣人心弦。比如可以在講述草原文化的同時,穿插故事內容,以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束來帶動節目內容的敘述。這樣做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保證節目品質不變的同時,也提高了節目收視率。再次,在節目內容上,選題要與時俱進,以熱點帶動看點,追求重大事件和名人效應,籠絡名人資源,放大節目賣點。最后,節目中心要加強現有人員的培訓,通過中心內部的觀摩培訓,以及去其他兄弟頻道的優秀節目組學習取經,學習現代電視運營管理模式,有計劃的提高人員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