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廣播電視節目創作思索
時間:2022-03-14 11:58:00
導語:基層廣播電視節目創作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最基層的縣級電臺、電視臺如何出精品,筆者認為,立足地方特色、精辦日常節目、加強節目策劃是縣級臺節目創優的必由之路。突出地方特色是精品創優的源泉。縣級電臺、電視臺的基本特點是“小”,它決定了這一級別自辦節目必須是當地、當時新聞事件的傳播,從而其精品節目一般也是以地方特色取勝。俗話說“上頭千根線,下邊一根針”,上級的各項方針、政策,都要在基層得到貫徹、落實。縣、鄉、村工作及普通百姓的生產、生活情況最客觀、直接地折射出國家方針、政策的執行狀況,而且既鮮活,又生動。我們基層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就是把這些在火熱的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具有普遍教育意義的新聞事件通過作品表現出來,從而引導、帶動大家更好地理解并貫徹執行上級方針、政策,充分體現“橋梁和紐帶”功能,起到“有機溝通、和血化淤”的作用。
既要想上級之所想,又要憂群眾之所憂,唯有如此,我們的新聞作品才能充分體現出新聞的價值。這從汝州市電臺獲得國家級新聞獎的作品《關于大白菜的連續報道》中可以充分體現出來。1989年深秋.汝州大白菜豐收,可是菜農卻因賣不出去而愁容滿面。我們的記者對這一情況進行了深入的采訪,編播出了《關于大白菜的連續報道》,作品從菜農、基層干部、政府部門等多個角度進行了全方位報道,促使包括市委、市政府在內的相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迅速組織人員跑信息、找銷路,終于使積壓的大白菜銷了出去,解了菜農的燃眉之急。汝州市還借此機會建立了農產品產、供、銷合作組織,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服務機制,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較大規模的農副產品積壓現象,使農民獲得了相當高的經濟效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良性發展。精辦當地的新聞類節目,是精品創作的重要基礎。新聞是媒體傳播的主體,電臺、電視臺的精品創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家電臺、電視臺新聞節目質量的高低。
實踐證明,精辦新聞類節目,可以大大提高精品創作的效率。例如我們汝州電視臺兩個頻道均開辟有新聞及專題欄目,只是定位不同。新聞綜合頻道開設有《汝州新聞聯播》和《法制》欄目,注重時政類節目的權威性、時效性;經濟科教頻道則開設《新聞直通車》、《金色田園》欄目,側重于經濟、教育、文化等事關民生的節目。為了生存,欄目之間明爭暗賽,它們之間的良性競爭促進了汝州市新聞事業的全面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每季一評的精品創作機制和專項獎金的設置,也為廣播電視的精品創作插上了雙翼,使汝州這個不出名的中部小城,一舉獲得全國廣播電視先進縣(市)的榮譽稱號。
近十年來,汝州電視臺先后推出了《新聞嘹望》、《新聞直通車》、《金色田園》等一批深受汝州及周邊縣(市)受眾歡迎的節(欄)目,獲得了廣泛好評。所以說精品不是獨立存在的個別現象,它是建立在一定節目群體之上的結晶,日常節目水平不高,很難有脫穎而出的精品。縣級臺精心辦好當地的新聞類節目是做好廣播、電視宣傳的關鍵環節,也是精品創優的源泉。那么,怎樣才能使報道的內容吸引當地受眾呢?縣級電臺、電視臺受地域的限制,創優題材少,但卻擁有可挖掘的、有地方特色的資源素材,能夠形成獨家占有、以小見大的優勢縣級臺最接近當地百姓的生活.對當地的情況也較熟悉。這就決定了縣級臺要立足于熟悉的地方做文章,要善于抓住機會,做深、做透、做出地方特色來。鄧亞萍是大家熟悉的體育明星,她1997年蒞臨汝州,探訪汝瓷。
這對于我們新聞記者來說,絕對是個極佳的節目題材。當鄧亞萍滿懷深情地說起她是如何認知汝瓷的寶貴價值,并打算將其作為禮品送給她的忘年交——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時,我們深深為之震撼——小小汝瓷,競有如此大的魅力.它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承載起了溝通國際關系的重大使命。于是,記者抓住這一難得機會,精心制作出了廣播專題《鄧亞萍的汝瓷情緣》,這一專題以其特殊的新聞價值獲得了廣泛好評。其創作歷程也再次印證了“抓地方特色,做創新文章”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加強節目策劃是精品創作的關鍵。“策劃”一詞目前應用較廣。
在新聞工作中引入也不鮮見,甚至逐漸成為各個媒體的重要工作之一。這是因為對同一新聞事件或一段時間內節目的報道角度、結構立意、主題提煉等方面,不同的人在報道手段和方式上會有不同的考慮和處理。也就是說,新聞事實本身是客觀的、不可策劃的,但對于新聞的報道方式及新聞的設置模式是主觀的、是可以策劃的.并且可以適時地實現動態策劃,以期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當然,新聞報道策劃必須堅持“客觀事實第一,新聞報道第二”的原則,防止單純過度地追求“策劃”。從這幾年全國各類節目評比來看。許多優秀作品都是編輯、記者經過對選題的組織分析、縝密的策劃而完成的。
在這方面,我們汝州電視臺推出的大型系列報道《汝河行》很能說明問題。汝河是汝州的“母親河”.猶如黃河之于中國。對汝河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一直是汝州人的一個情結。基于此,經過策劃,我們推出了三十集大型系列報道《汝河行》,記錄有關汝河的人文地理、新人新事,經過近半年的艱苦努力,該節目播出后,在汝州及周邊地區引起強烈反響,社會效果良好,在受到上級表彰的同時,又連獲省、市好新聞獎。這個節目在推出的過程中,“策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勇于挑戰、另辟蹊徑,從專題片創作上尋求突破。很長一段時問以來,縣級臺的專題片制作基本上處于一種自生自滅狀態,“見光死”是很普遍的現象。其特點是:總結式作品泛濫一一風光加生產生活的畫面、溢美拔高的解說詞、濫俗熟悉的背景音樂,制作者自己看都覺得索然無味,觀眾的感受便可想而知。即便是現在,縣級臺要想在專題片創作上有所作為也是舉步維艱。
因此,我們基層廣電人更要迎難而上.勇于挑戰,以探索者的姿態,通過自己的百倍努力,突出重圍,開辟一條專題片創作的“華山之路”。我們汝州電視臺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專題片創作的探索,十余年來,大家發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大無畏精神,抱定“地域性即國際性”的信念,腳踏實地地深入挖掘汝州當地的風土人情,相繼推出了《山鄉郵路》、《春妞三部曲》、《拯救呼吸》、《讓愛做主》、《在路上》、《詩話汝州》、《老漢姬占標的幸福生活》等優秀電視專題片多部作品在中央電視臺、省電視臺播出,在全國、省、市連連獲獎。這樣,不但更加堅定了我們探索創作專題片的決心.而且鍛煉出了一支有專題片創作專長的骨干隊伍,形成了較好的創作機制。正是這樣一支“撐得住門面”的精品創作隊伍,為汝州市榮獲全國廣播電視先進縣(市)的榮譽稱號加了分,大大提升了汝州廣電乃至全市的形象,帶動了汝州廣電系統廣告、基礎事業建設諸方面的快速、良性發展。隨著各級電臺、電視臺對節目創優的重視,縣級臺節目創優的難度越來越大。我們要在建章立制、提高素質的基礎上,精心策劃、辦好特色精品節目,同時要勇于迎接挑戰,遵守節目創作規律,因地制宜地不斷探索節目創作的新途徑,為繁榮新聞事業做出不懈努力。
- 上一篇:構筑工業產業發展平臺交流材料
- 下一篇:老干部各項工作要點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