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文化下人才培養的探索

時間:2022-01-09 03:38:45

導語:工程文化下人才培養的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文化下人才培養的探索

一、工程文化教育相關概念

1.工程、文化、教育概念。科學領域有三個層次,基礎(科學)、技術、應用(工程)。將科學規律加以物化叫技術,將技術付諸應用叫工程[1]。因此,就狹義而言,工程是以某種設想的目標為依據,應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通過一群人的有組織活動將某個現有實體轉化為具有預期使用價值的人造產品過程。工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2]。2.工程教育與工程文化教育。工程教育是根據一定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由工程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實施全面系統的影響,以達到預期目的的社會活動過程,是培養工程人才的社會活動和學校教育[3]。而工程文化教育是指在實施工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上,進行工程文化知識與內涵的滲透,培養工程技術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的培養。在進行工程教育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標準和思維方式的完善與提高,逐漸從注重外在因素轉變為對人的精神世界的關注。實現工程文化教育的“內化于心、固化于行”的育人目的[4]。

二、工程文化教育的內涵建設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教育,還有思維教育、方法教育、原則教育、精神教育(楊叔子院士語)。工程文化教育的內化包含六個方面:知識、思維、方法、制度、精神和實踐。知識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基礎;思維是工程文化教育的關鍵,是發動機,是創新之源;方法是工程文化教育的根本,是通向實踐的橋梁;制度是工程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一種規范,是一種行為約束;精神是工程文化建設的靈魂;實踐則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創新之根[2]。對于高等院校而言,工程文化教育的內涵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具體化,應結合高校自身長期形成的文化特點和學科發展特色,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反復積淀、提煉和升華,而成為廣大師生認同和遵循的理想信念、價值信念等。其要素包括:工程理念教育、專業精神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文化修養教育、人際環境教育。各要素之間相互銜接、互相影響。

三、工程文化教育育人模式的相關要素分析及實踐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別敦榮教授認為,高等學校教育模式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種維度,其中中觀維度形成多種教育要素,主要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學科專業建設、課程系統、教學方法及教學環境等[4]。本文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從中觀維度,對工程文化教育育人模式相關要素進行分析,就如何在現有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課程體系等方面加入工程文化因素進行探討。教育理念是人才培養的先導,引導著辦學定位及辦學方向;人才培養目標是精髓,指引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課程系統是核心,是人才培養的載體;實踐環節是保障,是強化工程能力的落腳點。各要素之間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形成閉環系統,共同構建工程文化育人模式。1.教育理念。受社會發展階段的制約,長期以來,我國工程教育實踐強調“學以致用”,重視對專業知識傳授和基本技能訓練,相對弱化了對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發達,社會對工程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多元的價值選擇,工科大學生的思想誤區,市場經濟對他們價值觀的負面影響進一步顯現,使得他們更不會“說話、辦事”[5]。因此,工程文化教育的理念應當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統一融合??茖W與人文一直是相互影響、互動、融合中辯證發展的,科學精神越來越多地包含人文情懷,人文精神也越來越多地以科學態度為前提。轉變教育理念是人才培養的先導。2.培養目標。在工程文化教育理念下,應將工程文化融入到人才培養目標中,在學習理論與實踐的同時,使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因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為,使學生獲得工程技術或科學研究基本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高尚思想道德、社會責任感,德、智、體全面發展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使學生具有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特點,有創新精神、有電子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具有工程文化素質,滿足社會需要的工程高級專門人才。同時,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以及結合借鑒國際合作辦學經驗,吸取教學改革成果,形成文化育人培養特色。3.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建立是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學科專業建設的核心,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培養的載體。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科專業建設過程中,要結合學校核軍工與核文化特色。時時處處體現學校核文化特色,在學生思想中滲透、在專業教育中深入、在教師身教中感悟、在實踐教學中強化,使其思想融入人才培養各方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通過培養合格的電子工程師這個目標來設計、組織課程體系。其中一個突出的核心問題就是造就掌握工程科學技術的“人”。這就要求所開設的課程不僅要有自然科學課程與專業課程,還要有傳統的經典文化素質課程,并開設新興的如工程哲學、工程生態、工程美學等工程文化教育課程[6]。同時,借鑒國內外優秀辦學經驗,開設工程項目中需要用到的項目管理課程、經濟技術基礎、電子工程師職業規范教育等課程,在大工程觀教育理念下,體現不同學科的交叉和滲透,培養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個性發展。4.實踐環節。實踐教學是工程實踐的保障,在大工程觀指導下,應將文化融入到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中。工程實踐教學包含實驗教學、實習教學、設計實踐、社會實踐及課外活動實踐,培養學生實踐理念、實踐精神、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及創業能力??蓮娜缦路矫?,結合實踐活動,進行工程文化教育。(1)營造工程文化校園氛圍。在實驗中心建立電子信息行業發展歷程歷覽,如標志性產品展示、行業名人畫像、行業優秀企業介紹等,營造工業文化氛圍。并在新生入學專業教育時,帶學生到展廳現場感受行業工程文化氣氛,直面感觀專業工程文化。(2)校企聯合,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校企合作,在校園中建立企業工作室,使教師熟悉電子信息行業企業的工作流程,優秀企業的用人標準、文化制度等。(3)校企聯合,合作開發課程。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符合先進工業文化特征的課程,實現企業文化進課堂。鼓勵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開發課程,或聘請企業兼職教師講授部分課程,使得課程的內容設置更符合實際。(4)校企聯合,學生頂崗實習。與電子信息行業優秀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優秀企業文化,回校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工程文化教育的意義。

本文作者:鄧文娟鄒繼軍工作單位: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