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農企業統供統銷戰略與反壟斷法分析

時間:2022-05-20 08:23:33

導語:涉農企業統供統銷戰略與反壟斷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涉農企業統供統銷戰略與反壟斷法分析

【摘要】涉農企業通過前端統供生產資料投入品、后端統銷農產品,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否涉及壟斷,是否觸及反壟斷法,已成為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本文就涉農企業實行統供統銷戰略反壟斷法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讓統供統銷戰略在反壟斷法規定的框架內更好地發揮作用。

【關鍵詞】涉農企業;統供統銷戰略;反壟斷法

反壟斷法對促進市場充分競爭具有重要作用。反壟斷法的宗旨是反對壟斷、反對限制競爭,是保護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權利的一部重要法律。當前一些管理較為先進、站位較高的涉農龍頭企業通過農業投入品集團統一供應、農產品集團統一經營及全過程數字農服,真正實現將生產要素納入企業化運營。

一、統供統銷戰略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和經營行為

統供統銷是企業內部的管理行為。要以控制生產資料成本,控制產品質量和供給量為重點,大力發展數字農服,構建起更寬領域、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現代農業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通過實現農業投入品的統供、農產品的統銷和全過程數字農服,將家庭農場的生產風險、市場風險最小化,實現農業生產的集團化分工,為進一步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創造條件。統供統銷是企業內部的經營行為。要充分發揮北大荒集團經營規模優勢,由集團統一和農資生產企業談判,通過比價采購、集團采購,降低農業投入品價格,逐步實現化肥、柴油、種子等主要農用投入品統供,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建成穩定可靠的生產基地,實現高質量農產品統銷。

二、內部統供統銷戰略符合反壟斷法立法精神

反壟斷法總則:第一條、第四條、第五條明確了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及立法精神。企業內部的統供統銷行為是通過控制農業全產業鏈前端投入品、后端產出品,服務中端農業生產過程來提高企業對農業投入品和產出品的議(定)價權,以此來提高農產品的綜合經濟效益,這一舉措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企業與種植戶雙贏。作為市場主體,通過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種植戶的自愿聯合,依法實施集中采購、統一銷售,參與市場公平競爭,提高選擇議價權和銷售定價權,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農業投入品統供、農產品統銷是實現農業降本增效、高質量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本著讓職工得實惠、企業獲利潤的原則,統籌各方利益,將使用者、經銷者、生產者連接起來,構建一個穩定高效的市場化、集團化運營統購統供體系,實現多方互利共贏。因此,企業內部的統供統銷行為只要控制好邊界,是完全符合反壟斷法倡導的“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彰顯公平正義,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促進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依法實施集中,擴大經營規模,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立法精神。

三、內部統供統銷戰略不具有壟斷行為

反壟斷法第三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明確了壟斷的行為。1.企業與農資生產廠家和銷售商簽訂的是供銷合同,未簽訂任何壟斷協議。產業公司整合供應商,將原來的生產商、經銷商變為集團服務商。通過新的付款方式和供銷渠道,將供貨商與產業公司緊緊聯系在一起,使原來的敵對競爭關系,變為合作關系、伙伴關系,共同為企業更好地服務。2.反壟斷法第十五條“經營者能夠證明所達成的協議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本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的規定。一是為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統一產品規格、標準或實行專業化分工的;二是為提高中小經營者經營效率,增強中小經營者競爭力的;三是為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救災救助等社會公共利益的。過去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種植戶多在市場上自主選擇農業投入品,一些無良商家通過積稀屯缺來抬高價格或銷售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農業投入品,使種植戶對統一供應價、優質的農資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企業實施內部統供統銷戰略,就是要在生產前端統購統供,降低生產成本。統供統銷戰略的實施,有效保障了農業生產前端投入品的供給,降低了農業基礎材料成本,保證了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實現了全流程的保值增效。3.近幾年肥料市場價格波動加大,一方面國內肥料行業連續7年不景氣,經銷企業整體對市場缺少信心,多數持觀望態度,特別是近幾年農產品價格低迷且變現較慢,種植戶及經營企業資金嚴重不足,經銷企業基本不備貨或象征性備貨;另一方面農(牧)場用肥量大且集中,在用肥旺季大量集中采購可能導致經銷企業哄抬價格現象發生。涉農企業實行內部統供統銷戰略不存在壟斷行為,有利于整合有效資源、平抑市場,穩定了生產資料價格。

四、實行統供統銷戰略需加強管控

1.規范農業投入品統供質量標準,提升“控”的力度。農業種植不同于一般的生產,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和特殊性,要求農資生產(銷售)企業在做大做強自身的同時,注重種植戶需求的多樣化,適當擴大產品經營范圍,增加商品目錄,使種植戶有更多的選擇權,用定制滿足個性,用優惠控制投入,用服務提供保障,使更多的種植戶自愿走上統一供應之路。農業企業要制定農業投入品標準,走綠色農業發展道路,實現黑土地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建立農業投入品溯源機制,依靠數字農服平臺使農業投入品標準得到全面執行、全過程管控、系統化追蹤溯源,保證投入品質量,保障農產品質量。明確統供農業投入品的責任,創新農業投入品監督機制,讓“控”的全過程在各層面完全公開,達到公平、公正。2.明確分工,提升“統”的效果。“統”必須要形成“一盤棋”,要保障品質,要降低成本,還要送貨到田間地頭,把利企利民的好事做好做到位。要切實解決一些企業面臨的農資問題,統一采購統一供應是保障農業投入品及農業產出品質優、價廉、及時、有序的關鍵,實行分級、分項、分類管理和經營才能達到“統”的效果。基層企業建立“龍頭+基地”的專業模式要優先“統”、對標“統”,實現農業投入品可追溯,才能生產出更安全、綠色、營養和健康的農產品,提升農產品價格。加快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與基層企業、種植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分配方式,實現“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目標。3.建立農業投入品運營體系,提升“服”的質量。供需順暢要靠服務通達,注重加快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將科技、信息、資金、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有效植入農業產業鏈,全面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數字農服是實現信息共享、過程可追溯、協調供需雙方、滿足種植戶需求、促使企業提高服務質量的有效方式。建立有組織機構、有專業隊伍、有經營場所、有統一標識、有數字農服、有培訓能力、有田間服務、有金融手段、有激勵機制的服務體系,提高企業市場運營能力和統供農業投入品的服務能力。

作者:呂思楊 溫育楠 單位: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黑龍江銀保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