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在推拿功法學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8-27 09:57:37

導語:陳氏太極拳在推拿功法學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陳氏太極拳在推拿功法學教學的作用

[摘要]推拿手法是以力的形式作用于體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以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和延年益壽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合格的推拿手法應該做到“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的基本技術要求。推拿功法的練習有助于提高醫者的推拿功力,推拿功法多種多樣,陳氏太極拳也可以運用到功法的練習中,從而促進手法的提高。陳氏太極拳的特點為剛柔相濟、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等,因此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有效提高推拿醫師的耐力及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對推拿手法水平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推拿功法學;陳氏太極拳;教學

推拿功法是推拿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是推拿醫生增強上肢部、下肢部、腰腿部等身體各部力量、提高手法技巧動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患者達到扶助正氣、強壯身體的方法之一[1]。推拿功法可以提高醫者的身體素質,提高手法的操作水平,提高推拿手法的治療效果。因此,推拿功法的練習對推拿手法的提高有積極作用。陳氏太極拳是陳王庭結合陰陽五行之理,參考傳統中醫學的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發明創造的拳術,其特點為剛柔相濟、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2]。太極拳被引入推拿功法的練習中,亦會對推拿手法產生積極作用。推拿學屬于中醫外治療法范疇,是在中醫理論(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指導下對患者行進手法操作,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3]。推拿和太極拳均為祖國國粹,擁有相同的文化及理論基礎。將陳氏太極拳作為日常功法的練習可以對醫者的身體素質和推拿手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進而提高推拿手法的防治疾病的效果。本文將以練習一套陳氏太極拳基本套路“老架一路”為例,說明太極拳對醫者推拿手法的促進作用。

1提高醫者的耐力

醫者在疾病防治中為了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手法的操作必須持續達到一定的時間而不間斷。為了保持動作的連貫性及力量的持久性,醫者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耐力,量變的積累才能達到質變的療效,而陳氏太極拳的練習是提高醫者耐力的有效途徑。完成一套“老架一路“的練習一般需要15min,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練習時間。練習時要求練習者意識、動作、呼吸密切配合,動作屈膝松垮呈半蹲位。練習中要以身領手、以腰為軸,一動則周身無有不動,一靜則百骸無有不靜。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長時間、低強度的全身整體性的運動中,意念和全身的肌肉均能得到有效鍛煉,長期鍛煉可有效增強耐心及耐力。

2提高醫者的巧力

醫者在對患者進行推拿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情況辨證施治。同一個手法根據不同患者的胖瘦、虛實、表里等調整醫者的力度,這就要求醫者對自己的力度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在整復類手法的運用中,要求達到“穩、準、巧、快”的技術標準。普通的啞鈴、俯臥撐等力量訓練雖可以提高力量,但無法達到提高“巧勁”的目的。陳氏太極拳運行時要以身領手、以腰為軸、纏繞圓轉,如行云流水、綿綿不斷,這種以螺旋纏絲勁為核心的鍛煉方式可以避免直來直去的力量訓練造成力量的蠻暴;發勁時要求手領、身隨、步法活、根穩、勁整、精神足,以達到松活彈抖、完整一氣的目的。太極拳的剛柔相濟,是醫者提高“巧力”的有效方式。

3去除醫者的拙力

推拿手法要求醫者的力量、速度、幅度等保持均勻一致,不能使用拙力、僵勁,用力不能生硬粗暴;操作時作用力要均勻、柔和、柔中帶剛。陳氏太極拳的練習也是去除僵勁的過程,虛靈頂勁、含胸塌腰、松肩沉肘、屈膝松垮等要領就要求習練者的力量不丟不頂,去除拙力、僵勁,將軀體四肢練得更加靈活、柔和。

4提高醫者手法的深透力

“深透”是指手法的刺激可透過皮肉直達病所,是醫者已具備持久、有力、均勻、柔和的基礎上才能達到的效果。這些要求相輔相成,柔和是基礎,深透為目的,只有做到“深透”才能有好的療效。太極拳要求做到周身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發。長期練習會提高醫者的耐力,提高手法施治的時間;去除僵勁、拙力,提高醫者的柔和力。醫者一旦達到持久、有力、均勻、柔和的要求,手法的深透性自會體現在療效之中。

5提高醫者的爆發力

陳氏太極拳發力特點為柔中寓剛、松活彈抖、內動外發、形神合一、以巧制勝,推拿手法中整復類手法的發力特點是“穩、準、巧、快”,用巧勁制勝。太極拳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從而四兩撥千斤,與整復類手法的要求相通。陳氏太極拳發勁時要引動丹田之氣,力達梢節。因此,深刻領會太極拳巧力寸勁的原理和發出方式對練習好整復類推拿手法有較大的幫助[4]。

6小結

筆者認為,陳氏太極拳對推拿手法的提高有獨特的作用。將陳氏太極拳作為推拿功法每天堅持練習,不僅可以強健醫者的體魄,還可以促進醫者的手法功力來間接促進患者的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嚴雋陶.推拿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

[2]陳正雷.陳氏太極拳[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3]房敏,宋柏林.推拿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4]楊錄西.陳式太極拳發力與推拿按摩發力相關因素分析[J].搏擊•武術科學,2012,(11):42-44.

作者:趙靚祥 周冬柳 翟偉 任秋蘭 李忠正 李丹 杜凱 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