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理念更新和制度創新
時間:2022-02-23 03:41:45
導語:經濟法理念更新和制度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顯著增強,但在經濟領域中,違法犯罪行為也時有發生。在當今時代背景下,以往經濟法中的法律內容和形式已經開始與時代潮流相背離,對其進行理念更新和制度創新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將對我國經濟法理念和制度創新的意義進行分析,并對主要創新措施加以闡述。
關鍵詞:經濟法;理念更新;制度創新
經濟法屬于經濟法律規范的統稱,其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能夠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關系進行整體、協調的法律部門。現階段,其主要對社會生產以及再生產中,各類組織參與的經濟管理以及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進行調整。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背景下,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也不盡相同,進而在經濟關系以及經濟法表述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別。
一、我國經濟法理念和制度創新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所謂“創新推動發展”,創新作為時代進步的主旋律,對我國經濟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了能夠為人民謀求到更多的福利,在國際市場中搶占先機,奪得一席之地,則必須要不斷依靠理念上的更新和制度方面的創新,才能夠達到此目標。近年來,我國的發展速度較快,尤其體現在經濟方面。但從整體來看,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制度創新方面。長期以來,我國依然延用傳統的經濟法,制度尚未得到有效的創新,這將使得經濟發展速度受到嚴重的阻礙,對教育、衛生、醫療等方面的發展都產生了較大的制約作用。同時,近年來,國際形勢變得較為緊張,此種情況下,我國更應加強經濟制度的創新,以此來提升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減少緊張局勢為我國帶來的不利影響。(二)有利于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我國基本國情能夠看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道阻且長,應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極進行理論創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現階段,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優質,對于各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能夠滿足人們在新時期背景下提出的要求,使其生活環境變得更加健康和諧,必須實施制度的創新,進而從根本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我國自從實施改革開放以后,在經濟和社會等多個方面都實現了較大的發展,成為第一發展中國家,此種盛況的背后離不開制度創新的支持,應將其作為我國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并且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對制度和理念進行創新和規劃,進而建設出一個創新型的中國[1]。
二、經濟法理念更新與制度創新的措施
(一)理念更新措施。1.總體效益方面從整體來看,經濟法注重對原有效益的提升,并以此為檢驗法規實施效果的重要準繩。在可持續發展理論下,環境作為開展一切活動的基礎,環境成本的增加將會導致經濟效益的縮減,經濟法側重于整體社會效益的提升,因此環境效益應被納入到經濟法當中,進而能夠通過經濟法反映出當前的環境狀態以及環境成效。2.安全維護方面活動的順利開展應符合秩序要求,即維護經濟安全。從當前現狀能夠看出,市場安全受到多種因素的威脅,但是經濟范圍內的安全卻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例如,人口的持續增加、資源的日漸匱乏、環境污染問題加重等等,因此,對于資源方面,應制定安全標準,并且針對可再生資源速率、使用速率以及吸收能力等進行認真且綜合的考量,以此來維護經濟安全。(二)制度創新措施。1.明確政府定位在新時期背景下,政府應明確自身的定位,并且增加更多的職能,使政府角色變得更加多樣化。在現存的立法中,沒有對政府的角色進行清楚的定位,沒有對其求嘗、民事類多樣權等進行清楚的規定,使其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權責不統一的問題,難以將自身的職責更好的履行。因此,應對經濟法制度進行創新,使其能夠完善政府的權責,并且在特定的情形下,能夠擁有多種民事權益,使其能夠切實符合現代化需求[2]。2.完善調節途徑制度的創新應站在大局的角度上來考慮,符合我國經濟長足發展的規律,因此在進行制度創新的過程中,應樹立長遠的發展眼光,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國情,對經濟法進行創新,進而減少資源浪費,保障創新實效性,防止由于無意義的創新活動使制度受到干擾。因此,新時期背景下,對經濟法制度進行的創新,應能夠對核算系統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增加新型的經濟核算方式。針對資源消耗等問題,建立適當的補償機制,例如產品稅、增設的資源稅等,也可以配合著減免優惠、財政等多種手段進行經濟刺激,以此來完善經濟調節。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在經濟領域中,違法犯罪行為也時有發生。對此,我國應充分認識到進行經濟法理論與制度創新的重要意義,并且在實際工作中,采取多種創新手段,從總體效益、安全維護以及機遇公平方面對經濟理論進行更新,并且明確政府定位以及完善調節途徑,使經濟法制逐漸得到完善,進而使我國經濟實現健康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志攀,肖江平.和諧社會建設與經濟法創新[J].中國法學,2013(01):162-174.
[2]竺建平.我國產品質量法實施中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12.
作者:李冰焰 單位:沈陽工業大學文法學院
- 上一篇:社會轉型經濟法價值分析
- 下一篇:經濟法下共享經濟研究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